兩岸觀察|台積電姓「台」還是姓「美」?

文/疾言

美國媒體最近披露,台積電4年來在美國亞利桑那州投資了650億美元,卻仍未能生産出一塊芯片。這其實並不令人意外。4年前外界就普遍不看好台積電赴美投資,作為縱橫商界多年的全球芯片代工龍頭,台積電又怎會不知道呢?創辦人張忠謀曾直言美國成本比台灣高5成,缺乏市場競爭力。但最後在美國的威逼利誘之下,台積電決定斥資120億美元在亞利桑那州設廠,2022年又增加400億美元,今年初再宣布擴大投資,累計總額達650億美元。但諷刺的是,台積電不斷砸錢,投產時間卻不斷延後:一廠量產將延至2025年,二廠據說也可能延至2027年至2028年。外界憂慮台積電在美國「水土不服」,可能對其財務造成不利影響。

台積電在島內被譽為「護台神山」,可見其地位舉足輕重。回顧台積電的發展史,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蓬勃發展,逐漸取得世界最先進芯片代工領導地位,並帶領台灣半導體產業崛起。尤其2000年後隨着大陸經濟發展迅速、產業需求增加,進一步帶動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2021年台灣半導體出口總值1555億美元,佔總出口34.8%,其中6成銷往大陸。而「領頭羊」台積電則連續5年蟬聯出口冠軍,成為島內最賺錢的上市公司。但這些年中美博弈日趨激烈,美國不斷要求盟友選邊站,「倚美謀獨」的民進黨當局自然對美方言聽計從、千依百順。台積電也不可避免地成為地緣政治博弈的棋子,被美國牢牢盯住。

美國稱霸全球多年,而中國GDP近年躍升全球第二,實力不容小覷,難免成為美國的「眼中釘、肉中刺」。美國這些年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壓中國,掀起「貿易戰」、「科技戰」,打「台灣牌」。但「貿易戰」的作用不如預期,美國對華貿易逆差愈打愈大,美、歐的大企業還是捨不得內地的龐大市場。至於「科技戰」,美國自認在科技方面依然領先中國大陸,尤其在芯片製造方面,但為遏制大陸「冒頭」,已限制包括台積電在內的美、韓及台灣地區企業向大陸出售高端晶片,還約束荷蘭ASML向大陸出售光刻機。「台灣牌」則是因為有「逢中必反」的民進黨當局的全力配合,美方才得以在台海問題上大作文章,挑釁中國大陸。台積電既是島內高科技企業,又是大陸企業的主要芯片供應商,在美國的對華戰略中具有「重要意義」,美國又怎會放過台積電?

此外,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早前曾表示,如果台海發生戰事,大陸方面若掌控台積電,將對美國經濟造成「絕對毀滅性」的衝擊,因為美國92%的尖端晶片是從台灣台積電購買的。這也是美國為何逼迫台積電赴美投資設廠的重要原因。

在美方的強力施壓之下,台積電赴美投資顯然就是政治決定,完全違背市場經濟規律。因為相較於在台灣地區或在大陸設厰,美國的成本無疑高得多,加之不少美國僱員並不適應台積電的高強度加班氛圍,增加了台積電招募人才的難度。然而,這只是開始。美國巴不得把整個台積電從台灣搬到美國,讓其改名換姓,令台積電會變成「美積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