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傳播學|如何改變遊客對香港物價的刻板印象

文/熊惟博 王妮娜

筆者居住的社區雜貨店新近為了吸客,打出了「平過深圳」的廣告語。看來北上消費潮刺激了本地零售商的行銷創意。如果僅從價格看,香港的零售業相比大灣區其他城市的確不具競爭力。這一點從旅行「輿論風向標」小紅書的帖文發布可窺見一斑——內地遊客來港旅行,一方面對港風讚歎不已,另一方面,小紅書上有不少帖子抱怨香港物價太高,比如:「香港讓我消費觀崩塌」、「香港吃飯為什麼這麼貴」、「勸退,別去香港玩」。物價高幾乎成為內地居民對香港的刻板印象。

對於許多並未來港親身體驗的遊客來說,這些討論在一定程度上會推遲他們的來港計劃。事實上,每個城市的物價水準都是當地經濟環境和生活成本的反映。在消費降級盛行的當下,如何改變遊客對香港物價的刻板印象?如今內地新增了不少自由行城市,不妨從本港不具競爭力的物價做客觀引導,這對吸客至關重要。

為什麼香港的物價會這麼高?可以把價格水準比作一個水池的水位,在香港,許多行業的收入和生產效率都很高,這就像不斷增加的水量,推高了整個池子的水位,也就是價格上漲。其次,香港土地稀缺、租金昂貴,這些高成本都會反映在物價上。寸土寸金之下的租金就像一座無形的山,每個商家都必須背負。此外,香港提供高素質服務和體驗,消費者支付的價格不僅是商品的成本,還有享受優質服務和安全便利的環境。

香港高價格的背後,還包含為了讓遊客獲得更舒適體驗的投入。無論商場還是飯店,充足冷氣和良好通風讓人在炎熱天氣中保持清爽,隨處可見的服務工作人員也會耐心細緻為遊客服務。香港公交和地鐵系統設計便利,換乘快捷,幾乎無縫連接各旅遊熱點,就像城市的血管,將人們高效地輸送到每一個角落。步行路線友好,城市規劃注重行人舒適和安全。整個城市秩序井然,無論逛街購物還是在餐廳用餐,都讓人安心和便利。

物價高的印象也是遊客選擇性接觸和理解的結果。遊客通常集中在香港的旅遊區,相比本地居民聚集區域,物價當然更貴。香港的街市、大排檔和兩餸飯攤也提供物廉價美的餐食。但這些地方通常不為遊客所知,因而造成了香港物價處處高的印象。

特區政府向來有留意小紅書輿論風向。此前有內地遊客在小紅書上大吐苦水,反映本港新年煙花匯演關口擁堵。特區政府立即響應採取措施提高通關效率。對於本港物價高的社交媒體討論,本港傳媒可發揮調查報道職能,除了客觀報道,還通過專業分析,提供多元信息幫助遊客理解物價高背後的邏輯,避免遊客產生虛高、甚至價高欺客的印象。

相關閱讀:

點漫畫|魚蛋論

小紅書男赤柱用膳埋單$1736!批食物難食感覺被坑

生活中的傳播學|「馬特」X訪談證明新聞是一門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