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遊旅業憂禁止加味煙「趕客」 禁煙政策該何去何從?

衞生署控煙酒辦早前中檢獲的水煙。(政府新聞處)

文/馮沛賢

近日社會上對應否立法禁止加味煙有熱烈討論,情況令人關注。政府於本年6月提出10項短期控煙措施,包括爭取明年禁加味煙,沒說明是否禁加味水煙。醫衞局局長盧寵茂在早前的書面答覆議員質詢中,首次表明將禁止在水煙加入其他味道,以防水煙成為煙草商引誘市民上癮變煙民的手段。然而,禁止加味煙對社會所帶來的影響力,是否就如加煙稅的影響般簡單,當中有否足夠考量仍然值得商榷。

「吸煙危害健康」相信已深深印在市民心中,政府認為禁煙是為著市民的健康,無論是因吸煙引致的二手煙問題,還是對吸煙者本身。為有效降低吸煙人口,早前財政預算案公布連續第二年增加煙草稅至每包香煙的零售價近百元。吸食傳統香煙非常方便,容易對吸煙者本人及附近的人帶來影響,而一般加味水煙只能在酒吧中出現,而且需要大型容器輔助,不便四處走動吸食,相比起傳統香煙,酒吧顧客若不願被水煙影響,可選擇到沒有水煙提供的酒吧光顧,影響範圍可謂非常有限。另一方面,政府對於傳統香煙的態度也沒有採取全面禁止的方向,只是以增加成本及吸煙者的不便度來降低吸煙者的意欲,以加味水煙為例,酒吧平均售賣水煙的價格約三百元,不比傳統香煙便宜,同是煙草產品,認為不應「一刀切」禁止水煙及加味煙的生存空間。

根據業界統計,全港有逾1300間酒吧,允許戶外吸食水煙約佔一成,平均約三成做水煙生意,當中水煙又佔整體生意約三成。顧客一般到酒吧使用水煙,連帶享用其他酒水,無疑是有效支撐酒吧營運的重要元素。面對北上消費的熱潮,現時零售餐飲業水深火熱,若政府欲短時間推出措施恐妨會導致更多酒吧結業,使用水煙的顧客群也會改到深圳的酒吧消費,打擊「夜經濟」的原意。

筆者並非煙民,從少至今亦無吸煙習慣,然而,當局制定相關政策時,應該全面考慮業界及經濟發展利益和影響。近年政府重視發展與中東國家的合作,包括投資、經濟及旅遊等,水煙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具較深的文化內涵,在中東地區水煙非常盛行,若實施有關措施難免對來自該地區的商務及觀光客帶來影響,減低觀光客的旅遊意欲,政府應宏觀考慮水煙的經濟效益和文化意義,避免減少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旅遊特色。

(作者為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董、屯門區議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