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華營建築集團CFO方璇:綠色與智慧建築發展目標一致
【點新聞報道】香港作為亞洲國際金融中心,高樓林立,建築業在減少碳排放方面發揮着至關重要作用。隨着全球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議題不斷升溫,香港政府積極推行多項政策。《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了凈零發電、節能綠建、綠色運輸和全民減廢四大策略,旨在減少碳排放。此外,智慧城市藍圖通過智能技術提升建築物的管理和運營效率,推動智慧建築的發展。
近年來,香港在綠色建築和智慧建築的發展上走在前沿。綠色建築強調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健康宜居,智慧建築通過先進技術實現建築物的智能管理和高效運營。兩者結合不僅提升了建築的可持續性,還為城市的長遠發展奠定了方針指引。與此同時,綠色金融也為綠色建築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
本次我們邀請到華營建築集團的CFO方璇女士,為我們分享她在香港綠色建築領域的見解和經驗。作為一家致力於可持續發展的建築企業,華營建築集團在推動綠色建築和智慧建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讓我們一同探討,在香港國際化城市背景下,綠色建築如何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重要支柱,以及企業在此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記者:本次採訪主要探討在ESG、可持續發展、綠色建築方面,請您先介紹一下華營建築集團在ESG、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總體戰略是什麼?
方璇:非常感謝今天有這個機會可以與大家一起交流。ESG是各界高度重視、企業關注與企業管理的重要指標。華營建築集團一直以來的願景使命是「以人為本,以港為家」。作為香港的總建築承包商,我們在ESG戰略方面必須走在前端,建築行業對環境影響大,而且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所以無論是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還是企業治理方面都是非常重要的指標。
我們的核心價值是高質量、創新和社會責任。這三者沒有先後順序,都是同樣重要。在致力提供高質量建築工程同時,我們同樣重視環境保護和社會責任,以及員工關懷。公司推動業務向可持續發展方向提升,這也是我們ESG的戰略定位。
記者:剛才您提到了公司在保證建築高質量的同時,也非常關注環境保護。能否具體談談有哪些具體措施?
方璇:這方面我們有很多可以分享。首先,在前端設計方面,我們會與設計院共同推動綠色建築設計。在能源效用效率方面,基本上我們已經不再使用柴油發電,淘汰了原先高排放、高噪音的柴油發電機,而是採用凈能櫃技術。「凈能櫃」是全球首個專門為建築業開發的電力系統裝置,具有安全環保、效能較高、性能穩定、便於操作、節約成本等優勢。利用凈能櫃儲電,當我們在建設過程中,例如很多部吊機要同時啟動,瞬間達到用電高峰期,就會使用儲電凈能櫃的儲電取締油機發電,從而減低碳排放。此外,我們安裝了太陽能電池板,利用可再生能源提高節能效果,也是重要環保舉措。
在廢物管理和資源循環利用方面,我們嚴格遵守香港環保指標,並且自我制定更高標準。例如我們有獨立的公司專業做地盤資源管理。比如,工地上的耗損性工具、桌椅等辦公用品等,我們有系統化的資產管理及資源最大化循環再使用,這樣不但可以減少城市垃圾製造,對於公司來說也節省成本,更重要的是減少資源浪費,形成合理有效資源再利用。
在環保教育培訓方面,我們對員工進行綠色建築和環境保護培訓,鼓勵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持續做環保踐行者,包括組織員工參與沙灘清潔等綠色活動。
記者:在可持續發展方面主要舉措有哪些?如何在建築項目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方璇:建築行業是排污大戶,這一點我們從不否認,但華營建築集團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努力也不容忽視。首先,我們在科技方面進行了大量數據化的提升。我們自主研發了「智慧工地安全系統」,通過數據技術,我們能夠檢測工地上的各種數據,進行大數據收集。系統包括環境傳感器和閥門監測系統,這些都涉及到安全方面。此外,我們還使用建築信息模型(BIM),從設計階段就開始避免重複建設和不必要浪費。BIM是一種立體化設計技術,通過這個技術也可以避免很多設計風險。比如,在排污設計中,原來可能按照設計圖紙是一條直線,但通過BIM立體模型,我們發現直線行不通就可以改為曲線,這樣設計更容易落地,減少工程過程中改動和浪費。
我們還採用了智能安全監控系統,可以全方位地監控施工環境,確保安全施工。例如,我們在工地上使用「智慧頭盔」,這些頭盔可以實時監測工人心跳、血壓、體溫,並可以追蹤他們的位置。如果工人進入未授權區域,系統會立即發出警報,保障他們的安全。如果遇到高溫炎熱天氣,工人心跳或血壓出現異常,系統會通過手機提醒他們,並在中央數據系統發出警示,確保雙重保護。
在人才培育方面,我們也做了很多努力,建立了電子學習平台,充分利用科技進行培訓。此外,我們還邀請專家和專業機構進行講座,同時內部有「畢業生發展計劃」,由高管擔任導師,通過師徒制、夥伴同行,配合多角度、多形式活動,為畢業生提供系統培訓,幫助新員工了解公司文化、傳承公司理念,並為他們提供職業規劃。
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我們不僅在科技和人才培訓上有所投入,同樣注重公益、健康、安全和環境社會指標。我們獲得了ISO認證,並定期進行檢測。我們的管理系統也與國際標準接軌,制定了減排標準和長遠計劃,並每半年評估一次,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可持續發展方針是華營堅定不移的發展戰略。
記者:公司在可持續發展方面投資回報如何評估和體現?
方璇:我認為可持續發展對公司回饋可以從多個方面來看。首先,對社會的奉獻是企業責任,我們從社會中獲取資源,也應該回饋社會。短期內可能難以看到對企業有量化的一對一回報。但從長遠來看,對公司的品牌建設和員工凝聚都是起到正面的推動。
在品牌形象方面,推動綠色建築和綠色金融能夠提升公司的社會責任感和企業形象。這種無形的價值很難量化表述,我能非常肯定地說對公司的聲譽和市場競爭力一定是顯著提高。同時,公司通過舉辦和參與各種義工活動、弱小群體關懷活動、環境保護活動等,員工能夠更好地理解和認同公司的社會責任,從而增強凝聚力,保持和公司一致的目標並共同努力。
雖然很難單一地用數字來衡量回報,但從長期價值來評估,華營做了許多成功的綠色項目,未來對公司的品牌以及市場競標肯定是一個加分項,對公司的正面價值是毋庸置疑的。
如果一定要量化,我們可以談談綠色金融產品方面,比如企業達到一定的綠色指標後,就可以以較低成本從銀行獲得資金;來自綠色建築項目的存款,銀行可以給予較高利息。所以,從可量化和不可量化的雙重角度來看,可持續發展方面的投入給企業帶來了顯著積極影響。
記者:您認為綠色建築在香港前景如何,又有哪些典型成功案例?
方璇:我認為綠色建築發展在香港是沒有回頭路的。綠色建築初期對成本來說可能會相應提高。例如,在設計方面需要有更多的考慮、材料方面更高的標準、環境保護更高的要求。無論是香港政府還是建築行業,都在大力推動綠色建築。我相信伴隨着綠色建築的成熟發展,未來綠色建築在成本上一定會低於傳統建築。
總體上講,智慧綠色建築將創新和技術融入其整個生命周期,提高資源運用和運作效率,提升使用者的生活品質,加強可持續性及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在綠色建築領域,華營建築集團可以說是具有前瞻性,我們在這方面有很多成功標誌性案例。例如,我們採用了模塊化集成建築(MIC),這樣可以大大減少現場施工所產生的碳排放,提高效率和安全性。
此外,我們承接的項目都包含可持續發展和綠色建築要求,包括環境指標和材料要求。我們對分包商和供應商也有嚴格要求,只有符合可持續發展標準的分包商和供應商才能進入我們的供應鏈體系。華營在太陽能發電和再生能源利用方面也做了很多努力。我相信香港建築行業的目標是一致的,未來我們會繼續推動綠色建築和智慧建築的發展。
記者:剛才您提到綠色建築的成本相對較高,公司如何在控制成本的同時,確保綠色建築的標準?
方璇:關於這一點,首先我們在選擇材料供應商時設定了嚴格的標準,確保他們符合我們的可持續發展要求,從源頭上控制成本。在工藝方面,我們採用BIM技術,通過提高設計工藝來降低成本。在投標和設計階段,我們就已經融入了綠色建築和可持續發展概念,從而在整個過程中實現成本和效益平衡。我相信,成本提高只是短期的。相信未來,綠色建築並不會提高成本,因為在採用綠色概念後,工序上和運營上都會減少損耗的成本。雖然短期內某些綠色材料成本可能較高,但通過減少用量或提高工藝,成本整體下降。因此,我相信最終我們能夠找到平衡點,實現綠色建築的目標。
記者:您對香港綠色金融發展現狀和前景有什麼看法?
方璇:這個問題正好是我的專業領域。首先,香港政府率先支持綠色金融,並提供了很多政策支持。例如,2021年5月,政府推出為期三年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資助符合資格的債券發行人和借款人的發債支出及外部評審服務,以促進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發行和貸款活動,進一步豐富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生態。政府與金融業界和相關持份者攜手推展策略計劃,繼續促使資金推動區內可持續發展項目。政策推動不僅是對企業的支持,同時也是對整個綠色金融行業發展的推動。我認為香港政府在這方面做得非常好。華營集團也已經完成了多筆綠色融資,包括香港建築業商會的第一筆綠色金融認證(編號001)。後續我們與金融機構的合作將繼續以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為方向,實現全綠融資。
記者:您認為綠色金融在推動企業ESG戰略中發揮了哪些重要作用?綠色金融對推動綠色建築和可持續發展的具體作用是什麼?
方璇:我認為綠色金融在推動企業ESG戰略中發揮了正面推動,是相互促進、雙贏結果。無論是建築開發商還是總承包商在業務發展過程中都需要資金支持。銀行給企業提供綠色融資時,並不是簡單因為我們是綠色或是可持續發展開發商,銀行會設定各種可持續發展指標,當我們達到這些標準後才能享受到綠色融資待遇。這些指標變相是推動了企業提升自己可持續發展能力,為社會和環境做出更大貢獻,所以我覺得二者是相輔相成。綠色金融其實也是一種軟性引導工具,通過金融業和建築業之間相互合作。我認為這是雙贏的,大家攜手共進,為城市發展和綠色發展共同努力,長遠共建更綠色和更可持續的未來。
記者:您如何看待香港在全球綠色金融和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定位和角色?
方璇:我認為香港在綠色金融方面是遙遙領先的,作為亞洲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香港不僅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綠色金融先鋒。根據我們調研,香港發行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佔據了亞洲市場三分之一。截至目前,香港證監會認可的ESG基金已經超過250只,管理資產總值達到1,590億美元。這些數據都反映了香港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領先地位。
此外,香港是亞洲首個要求企業在2025年或之前進行氣候相關披露的地區。這包括上市公司在其年度報告中披露企業對氣候的影響。同時,香港政府正在與歐洲和國際機構合作,制定標準化ESG指標,推動國際標準化進程,這將使得各區域標準更加一致和可行。據我了解,香港政府計劃發行數碼綠色債券,並推動數碼債券發展。我相信這些舉措將進一步促進綠色金融發展。
記者:在推廣綠色建築時,公司是否會面臨一些困難和挑戰?又是如何克服的?
方璇:困難肯定是會有。作為總承包商,我們無法決定建築設計,以及完成決定建築材料採用。另一個角度看,香港大環境如此,未來非綠色建築設計估計將很難在香港存在。香港也擁有成熟的檢測及認證體系,香港的綠色建築環保評估工具——綠建環評(BEAM Plus),可在綠色建築產品和項目認證方面發揮重要角色,促進業內知識轉移。
現在政府項目或政府撥款項目都已經具備綠色概念。這方面政府為市場起到了引領作用,相信私人開發商也會快速跟住腳步。另一方面是金融業配合,非綠色建築不能得到綠色融資支持。
儘管從0到1不容易,但是通過政府政策扶持、金融產品軟性配套及各行業跨界別合作,將共同努力推動綠色建築發展。據我了解,在歐洲非綠色建築項目,政府不會發出批准令,非綠色承包商沒有投標資格。我相信,未來這些指引會逐漸全球化。
記者:在未來,您希望在行業、企業間哪些方面改進和變化以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
方璇:從宏觀角度來看,我希望政府能夠在現有政策支持基礎上,提供更多政策來支持綠色建築。雖然我們是市場經濟,政府有時不能用太多行政手段,但在綠色建築方面,如果政府能夠在政策上提供更多支持,將起到很大推動作用。例如,政府已經在綠色金融方面提供了一些認證費用支持,如果在綠色建築方面,政府能夠為綠色建築和綠色總承包商背書,那麼金融機構對這些企業信心將會增強,相應資金成本也會降低。政府通過財政政策扶持建築數據化、自動化研發和工地實施。
從企業層面來講,可持續發展是我們的戰略目標。在科技應用方面,我們將繼續推動科技和數碼技術在建築工程中的應用,提升工程質量,加強安全監督。我們非常重視人員安全,利用科技手段進行全方位、實時監控以確保安全。同時,我們強調以人為本,注重員工培訓和發展。建立電子化平台,每月都會舉行安全大會,利用數據保障,宣傳安全理念。總體來說,我們將持續推進高質量發展,以科技和人本理念為核心,致力於履行社會責任和實現可持續發展。
我認為,香港將繼續充分利用好在綠色、智慧建築方面優勢,持續推動創新可持續發展。隨着營商環境變化,我們和海內外企業還有很多共同合作空間和機會,共同助力全球範圍內智慧、綠色建築發展,以打造符合現代城市居民對健康和可持續生活方式期待。
(點新聞記者孫曉旭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