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評四方|美國選舉經費無上限 有什麼深層秘密原因
文/關品方
今年又是美國總統大選年,11月5日將會決出誰勝誰負。除了選出總統之外,4年一次的選舉,還將選出國會議員,包括眾議院全部435席,參議院100席中的34席。此外還有地方選舉,包括13個州將要選出州長,10個州將要選出檢察總長等。
一般人可能不太了解美國4年一度的選舉,其牽涉範圍十分廣闊,涉及的各級政府首腦(州長)及行政/立法/司法岡位的主要席位超過1000個,不只是選舉總統那麼簡單。因為聲勢浩大,牽涉面廣,黨派之間的利益爭奪,上下左右拉扯,即時及延後利益的算計,錯綜複雜。選舉經費無上限,是因為爭食而起,如無足夠投入,難保更多產出,是一盤大生意。而且不可能是蝕本生意,因為沒人願意投資在勝算低的候選人身上。自總統以下的各級候選人,因為以政黨輪替為基礎, 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因此聯朋結黨,為了利益捆綁。例如政治獻金給民主黨,不一定只是支持哈里斯;政治獻金給共和黨,不一定只是支持特朗普。
選舉經費可以籌集到多少?視乎各州的參議員(以州為代表)和眾議員(跨州,代表全國)參選候選人的籌款能力。動員大會是集資大會。籌集到的經費,集中到兩黨各自統籌選舉的行動委員會,負責分配。拜登宣布退選之後,短期內民主黨能夠集結力量支持哈里斯代替拜登出選,原因之一是唯有這樣做,民主黨的選舉經費才可以順利地從總統轉移到副總統達致無縫對接,直接頂上。如果有其他候選人代表民主黨競選總統而不是現任副總統,光是重新安排選舉經費的管控調配機制,時間上已經來不及。
最近聯邦選舉委員會有報告顯示,一些所謂「頭部團體」和超級政治行動委員會在籌集巨額選舉資金方面發揮重大作用。個別人士例如馬斯克,因為知名度高,究竟支持民主黨還是共和黨,影響力極大。這些在幕後有實力的機構或個人,動輒捐出千萬美元而面不改容。出於選舉造勢的需要,這些巨額資金的來源和運用甚至具體有多少,大都不盡不實。美國選民最易輕信,亦難以查證。
相比勝選後掌控利益分配的權力可以帶來多少實惠,看似天文數字的選舉經費(應定義為「政治獻金」),其實是小巫見大巫。以募捐得來的金錢進行選舉造勢,而且無限制,表面上合法,實質是賄選。因為選舉經費無上限,兩黨的選舉工程是大灑金錢,燒錢為了勝選,勝選之後撈錢。
美國總統選舉並不是直接普選,而是間接選舉。按照每個州的選票多少,以勝者全取的方式取得該州的選舉人票。選舉人團依照各州選民投票的結果進行投票,取得較多選舉人票者勝選。總共有538張選舉人票。角逐出任選舉人以取得選舉人的資格後,就有權投票決定總統寶座誰屬,本身也是一個激烈的競爭過程。法律規定各州的選舉人要依從本州的普選結果進行投票,只有兩個州除外(可以按照普選的得票比例均分)。要取得選舉人團內過半數選舉人票(270張),才能夠入主白宮。這種間接選舉的制度安排,讓兩黨內部各自牽涉的利益拉扯更為複雜。因為即使直接選舉(普選)取得多數選票,也不一定理所當然地勝選。目前起碼有6個搖擺州,兩黨的支持旗鼓相當。這又是「資金話事」的典型,因為利益爭奪相持不下。
美國一貫由「資本話事」的做法和習慣,說明包括總統在內的政客們,背後都有利益集團的積極參予操弄。說得極端一點,是名副其實的醬缸選舉。選舉成功之日,就是回饋金主之時。這種金錢遊戲,4年又來一次,不會終止,美其名曰政黨輪替。在每隔4年的選舉期間,亦不斷有地方性選舉。參議院每隔4年要輪換3分之一議席(33/33/34),參議員各自代表本州不同集團的利益。其中重要一環,上接到軍事工業綜合體和軍火掮客。現時民主共和兩黨的政治獻金已高達數十億美元,投資於選舉的本錢一定要在選舉後有相當豐厚的回報才有意義。設什麼選舉經費上限?根本辦不到,絕對管不了。
美國政壇大多數都是律師出身,通過枱面和台底的合法交易,以法律作為掩飾,後面是利益分配,是錢權交易。軍事工業綜合體、美國十大軍火生產商,涉及十分複雜的在全球範圍的佣金配置安排,內幕鮮為人知。
筆者認為,對此一定要有冷靜客觀的認知,明白美國的選舉制度為什麼根深蒂固改變不了,為什麼政黨輪替樂此不疲。也正是因為利益糾纏,當局者迷,這種選舉機制無人指出有大問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