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略世界|如何解讀哈尼亞被「獵殺」及其影響
文/張介嶺
原本以為七月最後幾天怎麼都能平靜過去,誰知恰恰就在月末,中東局勢風雲突變,接二連三地發生了幾件意想不到的事。首先是7月27日,黎巴嫩真主黨動用數十枚火箭彈,襲擊戈蘭高地城鎮邁季代勒舍姆斯市的一個足球場,造成至少12人死亡、30餘人受傷,且所有死者都是10至20歲的兒童和男孩。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不得不中斷在美國的訪問趕回商討對策。
自去年10月7日以哈衝突爆發以來,黎巴嫩真主黨不時襲擊以色列北部及以控戈蘭高地,以軍則空襲和炮擊黎南部目標進行反擊。儘管黎巴嫩真主黨堅稱只是向戈蘭高地一個以軍軍事目標發射了火箭彈,矢口否認襲擊足球場,但以方認定,只有黎巴嫩真主黨才擁有襲擊所用伊朗製造的法拉克-1型火箭彈。以色列外交部稱,此次襲擊跨越了所有紅線,已不是兩軍之間的戰鬥,而是「針對平民的恐怖襲擊」。
以色列怎肯善罷甘休。7月30日傍晚,以色列空襲貝魯特南部。黎巴嫩真主黨「二號人物」、襲擊足球場的幕後策劃者、被外界視為「一號人物」哈桑·納斯魯拉「左膀右臂」的軍事指揮官兼戰略部隊負責人福阿德·舒庫爾慘遭「定點清除」。 時隔不到24小時,又傳出爆炸性消息,剛剛參加完伊朗新任總統佩澤希齊揚就職典禮的哈馬斯政治局主席伊斯梅爾·哈尼亞在德黑蘭住宅內遭襲身亡。
哈尼亞非等閒之輩,當過哈馬斯精神領袖亞辛的辦公室主任,還曾被阿巴斯任命為自治政府總理。2017年,他當選為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並於2021年再次當選至今,系「哈馬斯三巨頭」之一,是以色列的「頭號通緝對象」,2018年亦被美國國務院列入全球恐怖分子名單。
以方沒有聲稱對這起事件負責,為避免事態失控,也沒有對哈尼亞被殺一事發表評論,甚至7月31日晚內塔尼亞胡在暗殺事件發生後首次公開發聲也隻字未提哈尼亞的名字。有消息指,以色列總理辦公室也要求部長們不要就此公開置評。那麼,如何解讀以色列這一系列「定點清除」行動,尤其是刺殺哈尼亞這樣的重量級人物的動機及其可能產生的影響呢?筆者認為,以下幾點值得關注:
首先,內塔尼亞胡下此狠手,意在先發制人,徹底摧毀哈馬斯軍事能力和對加沙控制權,確保未來不再對以色列構成任何威脅。數月以來,拜登政府一直在施壓以色列在加沙停火問題上盡快彌合剩餘分歧,敲定相關協議。這次內塔尼亞胡訪美,對副總統、民主黨待確認的總統候選人哈里斯在以哈衝突問題上的表態甚為不滿,不願簡單地將達成釋放人質和停火協定等同於結束戰爭。以方堅持認為,「在釋放所有被扣押人員、消滅哈馬斯軍事和管理能力等目標實現之前,衝突不會結束」。
在數月停火談判中,哈尼亞代表哈馬斯發揮了主導作用,談判也幾次達到突破邊緣,但都在最後一刻功虧一簣。顯然,以色列殺戒一開,以哈通過談判實現停火更將遙遙無期,也造成了既成事實,給拜登政府施壓吃了個「軟釘子」。7月31日晚,內塔尼亞胡在電視講話中稱,以色列「毀滅性打擊了伊朗代理人」,「我們正與傷害我們的人算帳,所有謀殺我們孩子的人、所有謀殺我們公民的人、所有傷害我們國家的人,他們的血都會澆在自己的頭上。」他同時警告:「充滿挑戰的日子即將到來。」「我們已做好應對各種情況的準備,我們將團結一致,堅決抵禦各種威脅。以色列將讓任何對我們實施侵略的主體付出沉重的代價。」
第二,伊朗料將對以色列將進行報復,但會避免爆發全面戰爭。《紐約時報》援引3名伊朗官員的話報道稱,伊朗最高領導人哈梅內伊下令伊朗對以色列發動直接打擊,以回應哈尼亞在德黑蘭遇襲身亡事件。伊朗的反應也在意料之中。畢竟,請來參加總統就職典禮的國賓級人物在伊朗領土上被精準射殺於臥室之內,對伊朗這樣一個地區大國而言,臉面上確實掛不住。誠如《紐約時報》記者法納茲·法西希援引消息人士之語所言:「伊朗官員對哈尼亞被暗殺十分震驚。值此伊朗希望在該地區投射力量之際,重創了伊朗的安全聲譽。」
無論如何,為了在「抵抗軸心」中挽回臉面,同時,出於威懾以色列不再肆無忌憚獵殺其他軍政要員的考慮,伊朗別無選擇,必須瞅準時機對以色列進行報復。目前,伊朗官員已放風稱,正在考慮再次使用無人機和導彈聯合打擊特拉維夫和海法附近的軍事目標,但會避免傷及平民。伊朗的代理人組織遍布也門、敘利亞和伊拉克等中東國家,德黑蘭完全可以利用這些組織的資源和網絡,打擊以色列的軍事目標,甚至民用設施,以達到最大效果。這加劇了人們對地區危險局勢進一步升級的擔憂。
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已發表聲明稱:「猶太複國主義犯罪和恐怖主義政權的這一行為,為其自身受到嚴厲懲罰鋪平了道路,我們認為我們有責任為(哈尼亞)撒在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領土上的鮮血報仇。」不過,從目前情況看,伊朗沒有條件打一場全面戰爭。且不說伊朗經濟困難,難以承受更多經濟制裁,即使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真想與以色列大幹一場,也會投鼠忌器,至少一旦對以色列全面開展,就意味着與美國開戰,伊朗目前還沒有這個實力。
美方的支持來得很快。哈尼亞遇刺數小時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在菲律賓即明確表示,如果以色列遭到襲擊,美國將協防以色列。當然,這並不意味着伊朗方面一定不會發生誤判,或能完全約束其代理人的行動。中東局勢危如累卵,伊朗和以色列任何一方「一着不慎」,都可能導致中東地區爆發全面戰爭。
第三,以色列癡迷於消滅對手肉體難以解決問題。近十個月來,以色列從未放鬆對哈馬斯骨幹的「定點清除」,尤其是七月以來,一系列連環獵殺行動重創所謂的「抵抗軸心」。日前,8月1日,以色列軍方確認,在以色列國防軍7月13日對加沙地帶南部汗尤尼斯以西馬瓦西地區有針對性的空襲中,去年10月7日恐怖襲擊的策劃者、哈馬斯軍事主官穆罕默德·迪夫被擊斃。
然而,哈尼亞等人被殺死的只是「肉身」,被留下的是靈魂。哈馬斯高級官員薩米·阿布·祖赫裏最新表態稱,暗殺哈馬斯政治局領導人伊斯梅爾·哈尼亞是「導致局勢嚴重升級的事件」。哈馬斯是一項「足夠強大」的運動,「不會因領導人遇刺身亡受到影響」。一名哈馬斯官員在接受BBC採訪時同樣強調,「哈馬斯是一個理念,是一種意識形態。領導人的被殺並不會改變它,亦不會讓哈馬斯投降或讓步」。
值得注意的是,哈馬斯憲法規定,政治局主席最多只能連任兩屆,在哈尼亞遇襲身亡之前,其繼任問題已提上議事日程,新的領導人按計劃將於2025年選出。看來,哈尼亞之死對哈馬斯的影響更多是象徵性的。何況,鑒於哈馬斯在巴勒斯坦人中很受歡迎,如果真的哪一天被以軍打得一蹶不振,巴勒斯坦其他政治派別能否填補政治真空值得懷疑,弄不好還會引發新的暴力,沒完沒了地消耗以色列的資源。毋庸置疑,落實「兩國方案」是解決中東問題的唯一可行出路。
(作者為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