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傳播學|如何寫出不一樣的江旻憓?
文/王妮娜
江旻憓摘得2024年巴黎奧運女子重劍個人賽金牌,全港為之振奮。對於傳媒來說,記者一邊在現場分享江旻憓的喜悅,一邊要構思:如何出品精彩的報道才配得上這個讓香港驕傲的奇女子?
江旻憓奪金是新聞記者不可多得的報道題材。一方面奧運會金牌本身新聞價值就很高,一句話把這個消息報道出來,可獲高點擊量;另一方面,江旻憓曲折的奪金之路以及她本人作為法律高材生的學霸背景,又為傳媒創造了撰寫故事的空間,大家不僅喜歡好消息,更喜歡好消息背後的故事。不過,對於傳媒來說,要做好故事的傳播,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因為,如今互聯網那麼發達,奪金的消息早在勝負決出的那一刻就傳遍了全世界;接下來,在奪金的消息已經沒有時效性後,去繼續講一個關於江旻憓的故事更考驗傳媒報道水準。
選擇彼此關聯的事件和人物,讓事件之間建立有機聯繫,將讓傳媒寫出一個不一樣的奪金女子。幾乎所有本港的傳媒都會回溯旻憓的成長經歷,關於她的失敗、她畢業於斯坦福大學以及正在攻讀港中大法律博士的靚麗學術背景;除了這些有沒有可能再講多些故事,讓讀故事的人覺得與眾不同,大大滿足對江旻憓的好奇?
找到故事的主線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比如Now TV在畫面表現上用眼淚作為主線,串起了江旻憓三個在鏡頭面前哭的場景:她奪金時的喜極而泣、她膝蓋受傷時出席發布會一邊抽泣一邊笑着說受一次傷讓自己學習到很多、她在台上談到媽媽希望她退役但自己絕不放棄時帶着倔強和些許委屈的聲線顫抖,這三個和眼淚有關的畫面組成Now TV講故事的框架,讓人印象深刻,刻畫了旻憓這樣一個真性情、堅定追逐夢想的職業運動員,在眾多報道中顯得出挑。
找到和新聞主角關聯的人物,通過講述這些人物,構建新聞故事的脈絡也是不錯的講故事角度。當大部分媒體採訪旻憓的現任羅馬尼亞籍教練Tavi時,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旗下的媒體獨闢蹊徑,找到了旻憓的啟蒙教練,報道了一個具有擊劍天賦的少女最終成為奧運金牌得主的特質;大公報從教育的角度,報道了旻憓的父母無私的付出。甚至記者還找到了旻憓持有物業的租客採訪,所有的這些故事匯聚成不同的角度,描畫了一個多面的江旻憓。
然而,最主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報道主題。這是新聞組織和選擇素材、決定報道形式的底色。旻憓奪金的故事相比以往關於冠軍的報道有特殊的意義。她自強不息,不願輸得肉酸、反敗為勝,對於今日在改革和創新的呼聲中輾轉反側亟需突破發展瓶頸的香港,如精神圖騰。因而,幾乎所有的傳媒都通過旻憓的故事尋找香港精神。這種突破個體故事,讓新聞人物和社會以及公眾建立情感連接,並且形成共鳴的報道手法,不僅可以加深已有受眾群對傳媒的認同,也會吸引新的粉絲,總之,誰講述了一個不一樣的故事,誰就贏得受眾的眼球和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