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學子簡牘博物館「對話」歷史 千年前邊塞生活躍然簡上
【點新聞報道】簡牘是我國古代書寫有文字的竹片或木片的統稱,在紙張發明和普及以前,是最常用的書寫載體。位於中國西北的甘肅省,常年乾旱少雨,得益於獨特的氣候條件,這裏出土了多達7萬多枚保存較為完好的簡牘,其中僅漢簡就佔全國出土漢簡總數的80%以上。在自殷商至晉長達千餘年的「簡牘時代」中,這些書於竹片木板之上的文字,承載着中華文明的記憶,也是歷史的最佳見證。
作為目前全國漢簡藏量最大的專題類博物館,2023年9月建成開館的甘肅簡牘博物館,館藏近4萬枚簡牘。這些珍貴的簡牘文物,向人們講述着2000多年前,發生在河西邊塞、絲綢之路上的故事。不僅是記錄西北邊塞生活的「百科全書」,也是絲綢之路開拓興盛的實物佐證。
2024年7月21日,「范長江行動一香港傳媒學子甘肅行」香港學子來到甘肅簡牘博物館。一片片簡牘瞬間將大家帶回到千年前,一幕幕躍然簡上的邊塞生活情景,讓多位香港學子不禁驚嘆:原來古人離我們並不遙遠。
記者:李陽波、郭濤、張帥
拍攝:李陽波、郭濤、張帥
剪輯:王一、宋偉、李陽波、郭濤、張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