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適當調整租金 有利公屋發展及持續性

文/陳術

「得公屋,得天下」是一句在坊間流傳的說話,意思當然不是得到公屋就「得到一切」,但如果有公屋,一個家庭大概減輕了很多負擔,個人以至家庭的可支配收入都會相應提高;不過,基層市民入住公屋、繳交低廉租金,亦非百利而無一害,如果租金過低讓房委會的財政不能持續,那除了會影響房委會興建公屋,亦會影響維護、維修現有公屋的質素。故此,如房委會按照新一輪租金檢討而適當上調公屋租金,是按機制行事,也是為了保障房委會的財政穩定,長遠而言,亦有利政府繼續增建公屋,讓更多低下階層受惠。

根據現行公屋租金調整機制,每兩年會檢討一次,按收入指數變動而調整租金,而《大公報》從各方面了解情況,本輪租金檢討,可能有近10.8%增幅,房委會將會按機制加租至法定的10%上限。10%的增幅,看似驚人,但其實如果按現時公屋戶平均每月租金近2300元推算,平均每戶每月加租大約230元;而且,有特別困難的租戶例如綜援戶,租金由政府繳付,另外亦有大約3%租戶有申領房委會的租金援助,所以公屋加租對各租戶的影響,並非如「加租10%」的觀感那麼大。

有消息指,如果房委會公布加租,將會有三個月的租金寬免,不過,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碧如早前在房委會周年特別公開會議表示,若檢討公屋租金後需加租,不同意房委會寬免租金,認為期望房委會於每次加租都作寬免是不切實際,房委會每次寬免租金前必須考慮本身的財政能力,確保財政健全。房屋局常任秘書長兼房屋署署長羅淑佩則表示過,現時四成租戶每月租金不超過2000元,即使加租也只是多付200元左右,部分甚至只是數十元,強調當局要大規模建屋及做很多改善措施,需審慎理財。

假設一個公屋租戶正在繳交2300元的租金,加租10%後,租金為2530元,對比起私人住宅的租金,已是很優惠的租金;筆者在網上找一個元朗鐵路盤的成交紀錄看,一個大約430呎的單位(可被定義為細單位),租金約為15000元,即是公屋租金只是元朗細單位的不足五份之一;即使是劏房單位,一個大約或不足100呎的劏房單位,租金也可能要5000元甚至更高。對低收入家庭而言,增加租金或對其有影響,可是增加後的租金,仍然遠低於私人市場水平。

事實上,房委會按機制加租,一來是因應住戶收入的變動,一來是因為房委會需要更穩健的財政,由於公屋租金長期遠低於市場水平,除了維護現有屋邨的成本高昂,社會別忘記,房委會還需要大量資源去興建新的公屋,如果房委會財政出現更大困難,首先是房委會營運問題,其次可能會影響興建新公屋,而且現有公屋租戶,也會因為公屋保養的資源稀缺而受影響,適當提高公屋租金,是必要且是合理的應對方法。

不少市民入住公屋,會把公屋單位視為自己「一生的家」,但這個「家」,終歸是公共資源,是屬於全社會的,超過人息、資產上限的人或需要遷走,如果租金已不能支持房委會運作,政府加租亦是必須;至為重要的乃是,政府加租不是為了「賺更多」,而是為了維護以及興建更多公屋,尤其要照顧現時居住於劏房市民。不同的社會政策,往往都涉及分配資源的核心問題,如果公屋租金倍增,筆者也不會支持,但根據機制作出調整,相信是最為公道,也是最能照顧各方利益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