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屋邨商場商戶 要自救、政府救還是社會救?

文/陳術

社會復常,兩地通關,人民交流恢復,一方面大量內地旅客來港,而另一方面亦有不少市民北上消費,雙向奔赴的現象,正是各界樂見的港人進一步融入大灣區生活;但與此同時,接近深圳的新界地區,商戶就受到港人北上潮影響,有商戶生意慘淡。近日一個周末,《文匯報》記者就走訪粉嶺皇后山邨以及沙田水泉澳邨直擊相關情況,兩個商場尤以水泉澳邨商場情況令人關注,地下有四、五成的舖位「關門大吉」。有關商場情況、人流以至租金問題,不應只要求商戶「自己解決」、「自己轉型」,小商戶搵食難難,有關部門可考慮伸出援手,適當的支援,總勝於個別房屋署商場吉舖愈來愈多。

《文匯報》記者在水泉澳街市訪問牛肉檔員工張女士,她表示疫情期間房署曾推出租金寬免計劃,但近月該計劃結束,加上部分店舖租約期滿,要重新釐訂貼近市況的租金水平,「人流都未恢復,租金又加,所以好難捱。」而商場一鞋店的呂先生則向記者表示,房署恢復正常租金水平,甚至有些租約期滿的商戶被加租,「執笠的大部分是賣衫、餐廳、電腦舖,有個原本做餐廳的舖位持續空置約兩年。」

在更接近深圳的粉嶺皇后山商場,在周末頗為冷清,有居民指出,該邨八成居民是新來港人士,假日通常會北上,所以假期見到商場的人流反而比平日少。有關皇后山商場以至街市的問題,其實點新聞記者在三個月前亦專門報道過,當時的皇后山商場或街市,已有商戶因為負擔不起高額租金而退租,尤為甚者,「反向代購」現象在皇后山一帶極為普遍,居民下單,食物、生活品有人從深圳直送過來,不同因素疊加,令皇后山情況雪上加霜。

做生意,要承擔風險,筆者完全理解,免租、減租可能對其他潛在租戶「不公平」,但筆者有個想法,之前疫情房署曾推出租金寬免計劃,是因為疫情影響商戶生意,如今的情況是部分屋邨商場因為不同原因生意比疫情時「更差」,情況更差,反而不需要任何支援措施?退一步說,如果不能提供支援措施例如租金優惠,但還要加租是什麼道理呢?即是當社會質疑一些私人業主「逆市、淡市加租」時,有關部門也在玩同一套?

經營生意,商戶本身要負最大責任,但環境改變,有時人就是敵不過營商環境,房委會或房屋署的商場、街市,不是全部都生意差,而是個別的商場、街市經營出現問題,或者人流根本支持不了商戶生存;單純從生意角度出發,哪商戶做不好,可任由它退租,再讓其他商戶進駐,但如果一個商場空舖太多,就會形成惡性循環,辦好商場的責任,則在各方而非只在商戶身上。最後,對於北上消費以至網購潮流,涉及屋邨商場以外的大部分香港商戶,這個更大議題,一樣值得我們深思、探討,再尋求應變解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