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聿銘:人生如建築」6月M+開展 逾300展品洞悉「建築與人生」(附詳情)
【點新聞報道】獲譽為「現代主義建築的最後大師」的貝聿銘(1917–2019),其首個大型全回顧展「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將於6月尾在M+博物館舉辦。貝聿銘的建築項目縱貫70載,橫跨遼闊地域,包括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巴黎大羅浮宮、香港中銀大廈和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其人生和事業,亦與世界各地千姿百態的文化傳統和城市風格互相交織,經歷絢爛豐富。
是次回顧展展品逾300件,包括貝聿銘的繪圖手稿、建築模型、相片、錄像以及檔案紀錄,當中許多展品是首次展出。展覽亦透過當代眼光賞析貝聿銘的作品,同場展示多幅由新一代攝影師操刀的全新委約照片,呈現貝聿銘一些經典和較少人熟悉的建築。此外,展覽同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合作,製作模型展現貝聿銘建成和未實現的項目。門票現已開售。
六大主題探索貝聿銘的建築與人生
「貝聿銘的跨文化底蘊」
展示貝聿銘成長和修讀建築學的經歷,為他日後能夠揮灑自如地融會不同文化、結合傳統與現代,奠定堅實的基礎。
「房地產和都市重建」
揭示貝聿銘任職於紐約房地產商齊氏威奈公司這段鮮為人知的事業經歷,以及1960年代他在美國及後來在其他地區,參與過的混合用途規劃、住屋和都市活化項目。
「藝術與公共建築」
聚焦貝聿銘所設計的博物館,以及他與亨利·摩爾和趙無極等藝術家的緊密合作。在此部分可見他視博物館為公共空間,深信藝術與建築之間的對話十分重要,也可見他對當代藝術的喜愛。
「權力、政治與賞識青睞」
揭示貝聿銘如何憑藉其精湛的建築技藝和解決問題的高明手腕,以及對客戶需求的敏銳體察,在許多重要的委約項目中成為客戶信賴的合作夥伴。在他職業生涯中的這些重要項目,既獲得客戶支持,亦曾引起爭議。
「物料改良與結構創新」
展示貝聿銘及其團隊在採用物料和建築方法上不斷推陳出新,尤其是對混凝土、石材、玻璃和鋼材的運用,藉此造就建築設計上的創新。
「以設計重新解讀歷史」
探討貝聿銘長期以來對於為不同歷史、傳統和生活方式設計現代建築作品的濃厚興趣,特別是與他故國有關的建築項目。他主要將文化和歷史建築原型去蕪存菁,從中獲得構思造型和空間的方針,以滿足現代的需要。
展覽詳情
時間:2024年6月29日至2025年1月5日
地點:M+博物館L2層西展廳
參觀方式:門票現已開售,購票詳情可參考M+官網
展覽相關公眾活動
開幕講座
現代建築大師貝聿銘的作品享譽全球,其對人生和建築創作擁有獨特的人文見解。回顧展「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開幕講座,將邀請貝聿銘之子貝禮中、曾參與貝聿銘旗下大型項目的建築師曹慰祖和Aslıhan Demirtaş,回溯貝聿銘的建築、城市及人生觀。
時間:6月29日(星期六)
地點:M+博物館G層大台階
語言:講座將以英語進行,提供廣東話及普通話即時傳譯。
註:現時預約名額已滿
M+戲院放映活動
M+戲院將於2024年7至9月的夏季節目配合展覽推出放映活動,播放聚焦貝聿銘建築項目的劇情片與紀錄片。放映影片包括紀錄片《貝聿銘:華裔建築設計第一人》(1997),由貝聿銘帶領觀眾細看他在世界各地的著名建築項目,並暢談其人生和設計理念;科幻經典《鐵甲威龍》(1987),由保羅韋浩雲執導、以美國德州的達拉斯市政廳(1966–1977)為場景;《傻瓜大鬧科學城》(1973),活地亞倫自編自導自演的喜劇,展示美國科羅拉多州的國家大氣研究中心(1961-1967)。
時間:7月至12月
地點:M+博物館G層大台階
放映詳情可參考M+戲院網頁
「家庭日設計工作坊:貝聿銘的幻想遊樂園」
工作坊將於暑假舉行,由註冊建築師黃君諾帶領大人和小朋友一起運用形狀及大小不一的組件,體驗貝聿銘如何藉建築模型,來測試並實踐天馬行空的設計概念。M+亦會為本地中小學和不同社群提供學校及通達導賞團。屆時活動詳情可關注M+官網。
(點新聞記者整理報道)
相關報道:
下半年逾百項盛事在港舉行 擬展出《九龍城寨之圍城》布景供打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