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說新語|讓精神健康約章更貼地

文/王偉傑

教育局向全港學校推行「4Rs精神健康約章」,當中包括休息(Rest)、放鬆(Relaxation)、人際關係(Relationship)及抗逆力(Resilience)。究竟學校應如何根據約章的內容制訂增強學童精神健康的行動,才能令4Rs不致淪為口號呢?

減少操練難免犧牲成績 到校服務師生只須參與

翻查教育局網站提到休息及放鬆的例子,都不外乎調節評估政策、舉辦精神健康活動及培養學生良好作息習慣等。局方推行政策的良善動機固然不用質疑,但在學校在具體執行上能否跟得上呢?香港教育制度從來都是以考試導向,取勝關鍵也是倚仗操練試題的多寡,無論是降低難度抑或減少頻率,都有可能犧牲公開試成績的風險,試問局方有何誘因令校長帶頭做起?至於舉辦形形色色的精神健康活動,很多時擔子會落在學校輔導組的同工身上,可謂「未為學生減壓,先為自己增壓。」筆者無意質疑靜觀、和諧粉彩及舒展操對抒緩師生壓力的療癒作用,但急於在下學年將這些全校師生參與的活動辦得有聲有色,的確打亂了原本的計劃。若局方能安排一些到校服務,讓師生只扮演參與者而非舉辦者的角色,相信效果定能事半功倍。

全校主題活動勞民傷財 培訓教師識別高危學生

至於人際關係及抗逆力方面,其實通識教育課早已有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單元,涵蓋認識自我、壓力管理及解決青少年在成長中如何解決問題等議題,但現在的公民及社會發展科卻沒有涵蓋到。在提升學生的抗逆力方面,也在反覆強調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性,彷彿多看勵志書籍、多鼓吹正能量便能裝備好學生對抗逆境。但其實人際關係及抗逆力是非常個人化,硬要鼓勵性格文靜內斂的學生發展社交智能其實是增添壓力;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學生面對相似的逆境反應也可截然不同。與其勞民傷財要求學校每年舉辦最少兩個全校性的主題活動日來促進學生人際關係,或硬銷正確價值觀要學生逐一講出個人理想,將資源留給教師專業發展,讓前線教育工作者掌握基本技能,及早識別壓力瀕臨「爆煲」及有自毀傾向的學生,這些切實可行的方式其實更能「貼地」幫助到學生。

「欲速則不達」,香港學童的精神健康確實已到了水深火熱的程度,但這並不代表可以藥石亂投,硬性要求學校將原有的評核制度作翻天覆地的改變,或為盲目追求關鍵績效指標(KPI)而重量不重質推行一連串推廣精神健康的活動。「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其實只要為教師提供一個安穩的工作環境,不用他們擔驚受怕,自然能喚醒教師作為「靈魂工師師」的本能,為學生的精神健康遮風擋雨。

(作者為香港未來教育協會評論部總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