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啟用 文化新地標
集廣東美術館、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廣東文學館於一體的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下稱「中心」)1日面向公眾開放,吸引大批市民遊客冒雨前來「飲頭啖湯」。色彩繽紛的廣彩、廣繡、佛山綵燈,以及威風凜凜的廣東醒獅迎客,廣府、客家、潮汕各地匠人現場展示技藝;走進電子投屏模擬出來的灘塗、山林和花木等極具嶺南自然元素的動態風景,領略粵港澳山水人文景觀風貌;觀賞講述魯迅和許廣平故事的光影秀,到「魯迅家」專題展廳認識一位浪漫而溫情的「文壇鬥士」……三大場館集合了嶺南文化的主要門類和內容,為遊客提供一處全新的集展覽、教育、休閒於一體的公共文化中心,是灣區文化又一新地標。
白鵝潭大灣區藝術中心位於荔灣區花地街道白鵝潭,由中國工程院何鏡堂院士領銜團隊設計,總建築面積超14萬平方米,總展陳面積達4萬平方米。何鏡堂介紹說,該中心設計以「文化巨輪、時光拱廊、鵝潭寫意、雲山藝境」為理念,三館高低錯落、層次分明,有巨輪出海之態,寓意「嶺南文化乘風破浪、遠播四海」。
便民服務 預留長者門票
開放首日,眾多市民遊客聞風而動。上午9點開館前,入口處已有不少觀眾排隊等候。沒有在小程序預約到門票的觀眾也紛紛另闢蹊徑,尋找其他進館渠道。家住廣州荔灣區的王女士,通過購買《凝固的詩篇─博爾蓋塞美術館藏文藝復興至巴洛克時期傑作展》門票,得以在中心開放首日帶着女兒進館參觀。「一樓看到了很多歐洲繪畫名作,在三四樓則看到了更多國內繪畫作品。」七八歲的女兒更喜歡沉浸式數字藝術展覽。
通過現場登記領取門票的廣州市民凌婆婆點讚了中心的公共服務。原來,考慮到長者線上預約不便,三個場館為60歲以上長者預留了少量現場門票,有效解決了老年人買不到票、進館難的問題。
數字技術 裸眼3D看課文
中心大量使用了數字技術,尤其是通過裸眼3D、動態畫卷等展示方式,讓孩子們直觀了解課本中《核舟記》或耳熟能詳的蘇軾、韓愈在粵故事等。陳女士第一時間前來打卡,她對創新布展方式讚不絕口。「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粵語文學的介紹和魯迅在廣州生活足跡的呈現,還了解到魯迅與許廣平的感情事跡。」經常往返於穗港兩地的陳伯,參觀完廣繡、潮繡、舞獅等眾多精品後,表示展覽互動性很強,但細節還可以完善,「例如借鑒香港等地區的經驗,在展覽設計和布展中減少燈光反射對觀展效果的影響。」
為了迎接中心開放,三館推出系列特色展覽及活動。廣東美術館館長王紹強說,齊白石、徐悲鴻、林風眠、關山月、黎雄才等700多位藝術大師的近千件作品逐一亮相,展示中國美術特別是廣東美術不同歷史時期的經典之作。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將廣東省5項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項目、165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816項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生動呈現。「五一」假期,中心現場還有瑤族長鼓舞、英歌舞等非遺表演,廣彩瓷燒製技藝、象牙雕刻等非遺技藝呈現。
廣東文學館突出嶺南文學、華僑華人文學、港澳台文學等具有鮮明區域特色的文學成果。廣東省作協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張培忠表示,希望將文學館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的文學大本營。
(來源:大公報 記者:黃寶儀、帥誠)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