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電影藝術不能泛政治化
文/黎岩
有半世紀歷史的銅鑼灣總統戲院,令人痛心地於今日正式結業,連同早前因租約期滿結業的嘉禾啟德戲院,還有更早前宣布結業的UA院線,連串的院線結業,引致人們對曾經盛極一時的本港影視產業未來之發展路徑作出深刻反思。與此同時,近日立法會在審議政府財政開支,特別是有關當局資助電影藝術發展方面,有議員就曾公開質疑一部受資助電影或明或暗煽惑「軟對抗」,屬於負能量產品,其主題有違說好香港故事。
毫無疑問,電影作為流行文化的主要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在相當程度上展現着拍攝者所要宣示的某種特定理念,愛情也好,倫理也好,反戰也好,環保也好,一定會有一個特定的切合某部分觀眾心理預期的預設的理念。從大的方面講,一個國家一個地區甚至一個導演所拍攝出來的一部電影,好多時候都會集中宣揚其所尊奉的國家理念,這種理念當然在某種程度上受制於該地區的法律、政治、倫理,否則,便沒有市場,沒有受眾。沒有觀眾的電影,當然就沒有價值,任何一個導演盡心盡力拍攝的作品,都首先會考慮市場因素。
就在本港影視業風雨飄搖、探尋出路之際,近期社會上有一種聲音,認為政府不應該資助支持非主旋律的電影,有的更要求政府只資助拍攝愛國電影。作為立法會議員,具有較一般市民更高的政治站位意識,本就無可厚非,但若然凡事泛政治化,用政治標準去衡量去要求文化藝術創作,甚至無限放大政治尺度,度量每一步電影作品,最終的結果,只能是作繭自縛,堵死了電影藝術發展振興之路。
香港是多元社會,多元文化是香港建設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底氣所在,在今時今日愛國愛港的大環境下,固然需要更加突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但如果把本就活力四射的多元文化硬生生弄成一個中華文化表徵,事事處處凸顯中華文化,並想當然地認為只有這樣才符合所謂的政治要求,符合政治導向,符合愛國主題,那麼,這樣的理念不僅僅完全違背了中央推動建設香港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初衷,甚至還會窒息本港生機勃勃的文化藝術市場。
香港是「兩制」的特區,應該更廣泛的視野、更開放的態度、更多元的要素、更包容的機制,拍攝能夠包容不同的題材的影視作品。娛樂就是娛樂,好多時候人們走進電影院無非是放鬆放空自我,並不希望接受某種特定的理念灌輸與影響。只要符合「一國兩制」的精神,遵守香港的法律底線,符合大眾的道德倫理及審美要求,就可以視為是合乎社會規範的影視作品。不能因為拍攝了一部兇殺片,就被無端指責是在刻意宣揚暴力,而因為電影劇情的需要,可能會出現一些情色鏡頭,亦不能就此否定整部電影。否則,李安的另類電影斷背山,是否由此質疑這種有違絕大多數人價值取向的電影的成功之處呢?
毫無疑問,在香港影視業持續青黃不接振作乏力之際,確實需要當局扶持一把,施政報告亦提出設立電影基金,有計劃資助港產片拍攝,並積極考慮重點資助主旋律電影。不過,影視業是個市場導向很明確的文化藝術,並非因為得到了當局資助,而且要突出愛國主旋律,就會受到市場青睞。春節期間在內地市場大賣、近期也在本港市場放映的電影《熱辣滾燙》,其中就完全感受不到任何的政治氣息,如果硬要往正能量方面扯,至多是減肥成功的勵志片而已。
影視等文化產業固然需要說好香港故事,但若然時時刻刻用「軟對抗」、甚至用「港獨」這些標籤,無限上綱上線,拿放大鏡透視每一步作品,甚至將國安議題國安概念過度引申至電影作品,甚至刻意塑造一個間諜角色,極有可能弄巧成拙適得其反,造成負面觀感。
不可否認的是,在香港國安法落地後,政府就已經開始重視極端思潮在文化領域的滲透,特別是點新聞揭發政府圖書館中居然仍有宣揚「港獨」的作品,甚至部分「港獨」分子諸如許智峯等人的作品在供市民借閱,當局幾年來已經處理多宗涉及「軟對抗」的電影、歌曲或書籍個案,並對相關作品處以下架、封禁等措施,在最大程度上截斷其傳播途徑,並通過國安教育等方式提升社會各界識「獨」鑒毒的辨別能力,香港的主流文化產業整體已恢復理性客觀,文化藝術大環境的多元特質得到充分保障。
隨着《香港國安法》、《維護國家安全條例》的落地生根,香港的國安體系已經漸趨完善,「軟對抗」甚至「港獨」顯然已經沒有繼續生存的社會土壤。雖然不排除個別人士繼續「軟對抗」的僥倖心理,但,顯然已不能影響到社會主流意識。特別是在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建設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過程中,香港特區與內地影視界的合作也將越來越多,港產影片只有放眼內地龐大的市場,才能有更好更高的回報率,這是不容否認的事實,很簡單,一部影片,在香港的票房四五千萬,已經是破記錄高位,但在內地分分鐘數十億的收入,還是非常有誘惑力的,況且,成龍、周潤發、劉德華的等港星確實在內地仍具相當高的票房號召力,在本港市場容量及資本有限的前提下,加強加快與內地合作,引入內地資本,合作推動港產影視,將是香港影視業興盛的關鍵所在。
當前,香港在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已經輕裝上陣,全力拼經濟謀發展,這其中不僅僅要考慮維護國家安全與謀求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平衡,也要認真考慮發展經濟與追求政治穩定及文化多元發展之間的平衡。如何達致合理平衡,其中的一個重要考量便是確保香港社會文化的多元特質,簡單講必須確保香港「兩制」的優勢與固有特色,對於香港影視業而言,百花齊放就是最大的特色。也因此,盲目一刀切,甚至一個模式一個框架,無法也不可能建成國際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文化藝術的價值在於創意,過多的干預與指責,過分的政治化標籤,只會導致影視市場的萎縮。況且,這種標籤化的政治干預,只會令到影視創作人員故步自封縮手縮腳,難以製作具有創意的好作品。
議員在審議財政撥款,尤其是審議政府資助影視製作時,應該更多地顧及到影視作品的創意特性與大眾屬性,不要一味簡單地貼標籤,更加不要寧左勿右地泛政治化,要給從事文化藝術創作的社會成員以更大更多的創意創新空間,讓創作人員輕車上陣,創作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好作品,這才是說好香港故事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