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略世界|美國援烏法案生效 能扭轉烏克蘭戰局嗎?

文/張介嶺

當地時間4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簽署了價值950億美元的對外援助法案,包括為烏克蘭提供超608億美元的援助,向以色列提供260億美元的援助,以及向包括台灣地區在內的印太夥伴提供約80億美元的援助。顯然,這筆外援資金大部分將用於支援烏克蘭,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

232億美元用於填補對烏軍援給美國武器庫存造成的空缺;113億美元用於資助美軍在歐洲執行任務;38億美元用於美國政府採購援烏先進武器和防禦裝備;90億美元貸款用於對烏經援。此外,法案還授權美國總統「沒收」某些俄羅斯主權資產並將其轉移給烏克蘭,用於「戰爭賠償或(戰後)重建」。

過去數月,援烏資金一直在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受阻,白宮和民主黨人反覆催促無果。澤連斯基警告,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烏軍不可能贏得戰爭,並將被迫撤退,烏克蘭可能無法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生存下去。這次中東緊張局勢升級打破了僵局。繼4月20日眾議院最終以311票對112票通過後,4月23日,參議院以79票贊成、18票反對,批准了這項對外援助撥款法案。

對烏克蘭而言,這無疑是雪中送炭。一段時間來,因美援遲遲未到,烏軍苦不堪言,雖說不上「彈盡糧絕」,卻也是「捉襟見肘」,前線將士已到了限量配給彈藥的地步。澤連斯基驚呼,烏方等不起「下一個六個月」,希望美方以最快速度提供「實實在在的援助」,讓烏軍能夠將戰線向前推進。

軍情十萬火急。五角大樓未等總統正式簽署,即已按法案內容湊出10億美元軍援,部分彈藥已運至歐洲,數天內可送達前線,其中包括烏軍急需的防空導彈、「海馬斯」高機動性多管火箭炮系統彈藥、裝甲車、反裝甲武器、小型武器等軍事裝備。

俄羅斯的態度倒有點風輕雲淡。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稱,美國新一攬子對烏援助不會改變戰場形勢,只會導致烏克蘭死亡人數增加。此番表態並非盲目樂觀,反映了眼下俄烏軍力對比的明顯差距。近幾個月來,因補給難以為繼,烏軍火力明顯處於劣勢。

顯然,美國重啟對烏軍援將緩解烏克蘭彈藥短缺情況,扭轉烏軍被動挨打的局面。隨着更多炮彈源源不斷地運往烏克蘭,烏軍防守能力可望大幅增強,有望在頓巴斯地區阻遏俄軍新近發動的進攻,俄軍夏季攻勢恐難再得心應手。但這並不意味着烏克蘭能夠反守為攻,扭轉戰況。畢竟,俄烏之間的軍力差距短期內難以彌合。

首先,美歐炮彈產能有限,短期內難望與俄羅斯匹敵。北約情報機構估計,俄羅斯今年的炮彈產量約為300萬枚,大約是美歐總和(大約120萬枚)的三倍。此外,俄羅斯還從朝鮮進口了逾百萬枚炮彈。烏克蘭雖啟動了自己的火炮生產線,但實現量產尚需時間。在俄烏衝突中,雙方約80%的傷亡是由炮火造成的。可以說,烏軍能否徹底改變戰局,一定程度上取決於美歐能否將擴大軍工產能落到實處,盡快比俄羅斯生產出更多彈藥。

第二,俄烏無人機數量勢均力敵。無人機既可用於偵察,也可用於打擊敵方目標,在軍事行動中常常出其不意,屢建奇功。烏克蘭無人機產業發達,到年底,可望生產200萬架無人機,算上北約成員國承諾的100萬架無人機,共計將達到300萬架無人機。儘管大多數無人機殺傷力不及炮彈,但烏克蘭在FPV無人機方面的優勢多少彌補了火炮的不足,也曾多次深入俄羅斯領土打擊煉油設施,效果顯著。

不過,烏克蘭損失的無人機也不少,或在執行自殺式任務時自毀,或被俄軍擊落每月多達1萬架。另一方面,俄羅斯從伊朗採購了沙希德系列自殺式無人機,本國亦已建立了無人機工廠。從目前戰況分析,俄羅斯至少在無人機的品質和數量上與烏克蘭不相上下。美國無人機價高、故障多、難修,在烏克蘭戰場上差評不少,要增強烏克蘭在無人機方面的優勢恐無能為力。由此,烏克蘭無人機雖會對俄羅斯造成一定的困擾,但難以形成壓倒性優勢。

第三,烏克蘭防空系統可望大幅增強,俄羅斯或難維繫制空權。目前,烏克蘭部署了來自法國、德國、意大利、挪威和瑞典的防空系統,但能力最強、射程最遠的「愛國者」防空系統只有3套。澤連斯基近日在「烏克蘭防務問題國際聯絡小組」會上說,烏克蘭仍需要至少7套「愛國者」或類似功能的導彈防禦系統。此前他表示,烏克蘭將來希望擁有25套「愛國者」防空系統或類似防空系統。

4月26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表態稱,美方正以「非常認真的態度」幫助烏克蘭持續推進獲得更多急需的「愛國者」防空系統,希望能通過與一些國家合作,調配援烏「愛國者」防空系統。他同時強調,「愛國者」防空系統不是烏克蘭當前唯一需要的,不應被視為「克敵制勝的法寶」。烏軍需獲得由多種武器組成的「整合型防空和導彈系統」,美方目前正盡力向烏方提供除「愛國者」之外的防空武器。

毫無疑問,美國援烏的第一批F-16戰鬥機在今年6月送往烏克蘭後,可望將烏克蘭防空系統的射程延長15-20公里,大大加強烏軍的防空能力,特別是在有效反制俄羅斯轟炸機投擲重型「滑翔炸彈」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種老式炸彈令烏克蘭頭疼不已,已對烏軍前線陣地造成重創。

第四,俄烏兵力懸殊短期內仍難彌合。俄烏衝突爆發以來,儘管俄軍傷亡慘重,但兵力仍明顯優於烏克蘭。4月10日,美國歐洲司令部司令、北約歐洲盟軍最高司令克里斯托弗·卡沃利(Christopher Cavoli)在國會作證時說,過去一年,俄羅斯將其前線部隊的兵力從36萬增加到47萬,俄軍規模比攻佔烏克蘭時要大15%。英國國防部情報部門報告估計,俄軍每月為俄烏戰爭徵兵約3萬人。

烏克蘭現有60萬現役軍人,但前線只有20萬左右。澤連斯基稱,開戰以來烏軍已有3.1萬名士兵喪生,但實際數字可能要高得多。目前,烏克蘭步兵嚴重短缺。烏武裝部隊前總司令扎盧日內(Valeriy Zaluzhnyi)卸任前曾表示,烏克蘭需動員40萬至50萬名新兵。澤連斯基雖已簽署法律降低徵兵年齡,但烏軍大規模擴張至少需要幾個月的時間。

綜上所述,在俄烏衝突進入第三年之際,美國國會終於通過了援烏法案,烏克蘭縮小與俄羅斯在兵力和武器數量上的差距當為時不遠,但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名沒有透露姓名的美國官員稱,美方的「短期目標」是幫烏克蘭止住戰場損失並扭轉戰場局勢,「在那之後的目標才是幫助烏克蘭收復領土」。

然而,烏克蘭防禦能力的提高本身並不足以使戰爭朝着有利於烏克蘭的方向發展,戰爭將繼續陷入膠着狀態,除非美方解除對烏克蘭的「緊箍咒」。過去兩年,為避免戰火蔓延,美國沒有向烏軍提供攻擊性武器,亦不支持烏克蘭襲擊俄羅斯煉油廠,擔心這樣做會影響全球能源供應。

上個月,美國國防部宣布繞過國會,向烏方提供一批價值3億美元的武器裝備,包括遠端版陸軍戰術導彈系統。10天前,烏軍小試牛刀,首次使用這種導彈襲擊了克里米亞的俄羅斯軍用機場,並襲擊了另一個俄佔城市。

如果烏軍能夠獲得足夠的遠程導彈系統,威脅俄軍的重要後勤基地克里米亞,劍指克里米亞大橋、俄軍黑海艦隊港口和海軍設施;如果基輔無人機得以打擊更多俄羅斯煉油廠,擾亂俄羅斯國內市場和俄軍燃料供應,或將迫使俄軍後撤指揮所和戰機等重要軍事設施和裝備,甚至不得不轉攻為守,陷入被動。當然,戰場形勢瞬息萬變,即便如此,也不能保證烏克蘭一定能夠笑到最後。

(作者為太和智庫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