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美國軍警衝入校園 狂毆學生清場
【點新聞報道】美國超過20間大學連日來抗議美國支持以色列濫殺無辜,要求學校停止與以色列有關的機構合作。全副武裝的警察衝入多間校園,大規模拘捕並暴力毆打學生,到昨日(25日)已有包括記者在內的逾300人被捕。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遜大罵學生是「暴徒」,並稱應該出動國民警衛隊鐵腕清場。
在香港,政界人士紛紛抨擊美國對待學生示威持雙重標準,與他們2019年對待香港修例風波,完全是兩副嘴臉,盡顯虛偽霸凌本質。
巴以衝突在去年10月7日爆發後,美國大學的立場問題成為焦點,賓夕法尼亞大學和哈佛大學校長因立場模糊先後下台。4月18日,在哥倫比亞大學校長沙菲克的授權之下,紐約警方闖入哥倫比亞大學,拘捕逾百名參與撐巴示威的學生,並拆除他們搭建的「加沙團結營地」。此後,抗議活動迅速擴散到全美多所知名大學,包括哥倫比亞大學、哈佛大學、紐約大學、耶魯大學、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等20多間美國高校內,學生紛紛紮營抗議。
得州州長:這些學生應入獄
撐巴學生「佔領」校園紮營,被認為擾亂校園秩序,警察進入校園清場。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數百名示威者24日和防暴警察爆發大規模肢體衝突,至少34人被捕。數百名手持警棍的警察在校內嚴陣以待,部分示威者一路被警方驅趕,摔在馬路上,場面極度混亂。得州州長阿博特威脅要開除參加示威的學生,「這些抗議者應該進監獄,得州絕不容忍反猶主義」。奧斯汀霍士電視台(FOX 7 Austin)證實,旗下攝影記者卡洛斯在校內拍攝示威畫面時,被警方拘捕。
奧斯汀分校內的暴力場面在社交網站引發熱議。不少網友指出,得州州長阿博特過去曾倡導保護大學校園內的言論自由,「你現在要因為學生的言論逮捕他們嗎?」得州公共安全部門稱,在校方和州長阿博特的要求下,警方進入校園一共逮捕了34人。
美眾議長:國民警衛隊可介入
對於參與紮營示威的學生,學校認為違反校規,威脅對他們進行紀律處分。在本次示威的另一熱點哥倫比亞大學,其發言人24日凌晨宣布,將清理學生佔據營地的時限延長48小時,並強調當前的抗議活動違反了大學規定,校方的重點是恢復秩序。參加示威的大三學生詹姆斯表示,學生們要求學校從以色列撤資,不得紀律處分參加抗議的學生。在這些要求被滿足前,他們不會離開營地。
24日下午,國會眾議院議長約翰遜來到哥倫比亞大學。稍早前,多名共和黨議員公開要求拜登政府派國民警衛隊進入哥大,同時要求教育部和司法部出手阻止校內的撐巴示威。面對台下數百名抗議者的噓聲,約翰遜譴責示威活動是「暴民統治」,要求拜登採取行動;並稱如果情況得不到控制,哥大校長應該辭職,且不排除國民警衛隊介入清場。在約翰遜講話時,台下的學生和抗議者高呼支持巴勒斯坦的口號,並對約翰遜高呼「滾出我們的校園」。
紐約市市長亞當斯此前表示,抗議活動大多是和平的。他承諾提供更多資源幫助哥大平息抗議活動。
FBI出手到校園「協調」
去年因為巴以衝突立場問題成為焦點的哈佛大學,已提前採取行動。哈佛周二宣布關閉校園核心區域至周五,出入須出示證件。周三有數百名學生集會,抗議校方阻止撐巴學生組織進行示威。有示威學生表示,已做好被捕的準備,亦無懼面臨校方的紀律處分。美媒稱,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正就反猶威脅和可能發生的暴力事件與各大學進行協調。洛杉磯南加州大學向數百名示威者發出驅散令,並於24日下午臨時關閉校園,只容許師生進入。校方稱,大部分示威者並非學生,有需要採取行動維持校園秩序。
美國高校聲援巴勒斯坦的示威活動已經蔓延至歐洲、澳洲等其他國家。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24日發布聲明,稱示威學生是「反猶暴徒」,要求美國政府和高校校長予以譴責和制止。
美反戰示威 更多大學加入
2023年10月7日 巴以衝突爆發。
10月8日 哈佛大學30多個學生團體發表公開信,譴責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長期壓迫。哈佛校友、潘興廣場資本管理公司行政總裁阿克曼要求校方公布參與聯署的學生名單,稱不會僱用他們。
11月8日 警方在布朗大學逮捕20名參加靜坐示威的撐巴學生。
12月5日 哈佛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校長就「校園反猶」問題出席國會聽證會,因未直接承諾處罰參與撐巴示威的學生遭到輿論攻擊。
12月5日 賓大校長馬吉爾辭職。
2024年1月2日 哈佛校長蓋伊辭職。
4月16日 美國眾議院通過決議,譴責「從河流到海洋,巴勒斯坦將獲得自由」這一撐巴示威常用的口號,並認定其為「反猶主義」。
4月17日 撐巴示威者在哥大校園內搭帳篷,建立「加沙團結營地」。哥大校長沙菲克出席眾議院教育委員會聽證會。
4月18日 沙菲克授權紐約警方進入校園清場,逾百學生被捕。
4月19日至23日 撐巴示威浪潮席捲全美高校,耶魯大學和紐約大學數十人被捕,哥大轉向線上授課。
4月24日 超過20所大學爆發撐巴示威,警方進入校園,數百名學生被捕。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遜在哥倫比亞大學暗示,可以讓國民警衛隊進駐校園。
(來源:大公報)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