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種生活|人人都能體驗的傳統工藝 他將嵌瓷藝術帶進生活

【點新聞報道】嵌瓷,是潮汕地區極具代表性的一門傳統裝飾工藝,起源於明代萬曆年間,興盛於清代,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瓷片通常是從各種顏色的瓷器上剪取成所需要的形狀,在祠堂、廟宇等建築物上砌成不同的模樣,顏色鮮明、氣勢雄偉,經歷風吹雨曬也不會褪色。

嵌瓷作品《海之狂想曲》(受訪者供圖)

用錘子敲下碗底,再用鏟子把碗壁敲成一個個大小相似的瓷片,再用鉗子把瓷片修成或細長或橢圓的形狀留下備用。在陳旭南的工作室置物架上,放滿了這樣加工後待用的細小瓷片,而這只是嵌瓷工藝的第一步。

修剪嵌瓷瓷片的工具(點新聞記者 帥誠 攝)

土生土長的汕頭人陳旭南,是一位嵌瓷藝術創作人,在他的記憶中,童年每次隨長輩去祠堂廟宇敬香,都能看到牆壁和屋檐上做工精細的嵌瓷、石雕、木雕,「從小耳濡目染,對我們這些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傳統文化藝術的教育。」

嵌瓷藝術創作人陳旭南(點新聞記者 帥誠 攝)

從小積累了美術功底的陳旭南,大學如願考入廣州美術學院,並將壁畫、嵌瓷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通過調研我發現,傳統嵌瓷工藝之所以能流傳至今,是因為過去它作為家家戶戶必不可少的房屋裝飾與生活息息相關,而近年不少傳統手工藝面臨被淘汰和失傳的困境,嵌瓷也越來越淡出大眾視野。」陳旭南認為,讓嵌瓷重新回歸公共空間,是自己作為一名嵌瓷藝術創作人的使命。

陳旭南在切割瓷片(受訪者供圖)

在實際操作中,陳旭南也開始不斷思考和嘗試,如何讓嵌瓷這樣的傳統工藝走向現代空間。在陳旭南的老家鮀浦,傳統嵌瓷對於建築來說更多是依附和裝飾,內容題材也因傳統觀念和習俗顯得比較單一。為了讓傳統嵌瓷「走下屋頂」,陳旭南在結合傳統嵌瓷的手工製法基礎上,將其打散重構,給予嵌瓷以新的視覺張力與藝術呈現,並充分結合地方特色,使其真正融入到當代空間藝術中。

陳旭南在製作嵌瓷DIY套裝(點新聞記者 帥誠 攝)

2014年,陳旭南的第一幅嵌瓷作品《海·魂》應運而生,而他也由此提出了一個富有創新意義的新概念——異嵌瓷。2019年,深圳荔灣地鐵站發起藝術作品徵集,陳旭南團隊投出的方案在幾百件投稿中脫穎而出,成為最終落地的17件作品之一。最讓他得意的作品《海之狂想曲》便由此誕生了,「在這幅作品中,我通過嵌瓷構成色彩斑斕的海浪,體現來自八方的人帶着他們身上獨特的色彩,融入到大灣區的發展大潮中,共同譜寫城市夢想的樂章。」

陳旭南在整理《生如夏花》嵌瓷藝術DIY系列套裝作品(點新聞記者 帥誠 攝)

在他看來,「一件好的藝術作品肯定是能夠給這座城市、這個空間帶來改變的。」也正是抱着讓更多人了解嵌瓷,參與嵌瓷創作的想法,陳旭南在進行嵌瓷創作的第10年,推出了《生如夏花》嵌瓷藝術DIY系列套裝,通過將塑形泥填充在木製畫框裏,再逐層拼貼瓷片形成一幅花卉嵌瓷作品。使用者不僅能體驗嵌瓷的基本工序,還能快速獲得一幅親自參與的嵌瓷裝飾畫,在此基礎上,使用者還能拋開參考畫自行發揮創造。

掛在陳旭南工作室的嵌瓷作品(點新聞記者 帥誠 攝)

「我們希望讓大家在體驗中去傳承,用『非遺』的方式來激發大家的創造力。」陳旭南坦言,通過這樣的推廣方式能夠讓更多人對嵌瓷藝術有感,從而讓更多人參與到嵌瓷創作中,而這才是傳統工藝在現代社會的價值所在。

記者、拍攝:帥誠、黃寶儀

剪輯:星鳴、帥誠

相關閱讀:

100種生活|七欖球員與中國龍鳳酷炫結合 揭秘光繪藝術家的妙筆生花

100種生活|傳承改進臨清貢磚 他是500年技藝的守護者

100種生活|純手工製超高觀賞性「羅店划龍船」 傳承4代非遺手藝人有哪些「絕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