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片)專訪|朱嘉明:香港需重組優勢 建立全新產業群

【點新聞報道】去年,點新聞專訪了經濟學家、橫琴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談談對香港當下的民生問題與經濟發展的思考(詳見《香港需要一個至少10年「振興香港」的中長期發展戰略》)。點新聞記者日前在北京再次專訪朱嘉明先生,請他深入談一談關於香港的未來,包括香港面臨的挑戰和機遇;香港如何發揮優勢,打造持續發展繁榮的光明前景等。

點新聞:香港的特點和優勢是什麼?

朱嘉明:我個人認為,嚴格地說,香港的特點和優勢是不可分割的。因為,香港的優勢是有香港特色的,香港特色就包含着香港的優勢。所以,應該將問題改為:香港具有哪些有特徵性的優勢?至少有這樣幾個方面:

第一,香港是全世界知名度和影響力最高的城市之一。在當今世界,主權國家近200個,全球的城市數千個。但是,真正具有世界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城市是非常有限的,可能20至30個都說多了。無論選擇怎樣的標準,香港都會是全世界知名度和影響力最高的城市之一。如果在亞太地區,提出知名度和影響力最高的城市名單,香港無論如何都在前五名。

第二,香港具有相當完整的近現代歷史文化和經濟的沉積,形成橫跨東方和西方、歷史和現代的多元文化。自20世紀開始,香港是亞洲唯一屬於東西方文化交織的一個城市。一方面,香港是歐美的思想、文化和商業模式影響和扎根的東方重鎮;另一方面,香港頑強地維繫着中國文化傳統。進入20世紀80年代,內地在香港的影響持續擴大。香港至少有三種語言平行,英文、普通話和粵語,這一點是中國唯一的一個城市。

第三,香港屬於全球教育體系和教育水平領先的城市。香港從初等教育到高等教育,從教育制度、基礎設施、師資到各類學校的數量,以及學生質量,在全球處於絕對領先地位。

第四,香港是市場經濟和混合經濟的典範。香港長期實行的是自由主義市場經濟,香港回歸祖國之後,因為內地經濟的影響,香港正在形成混合經濟模式。香港可以繼續維持其成熟商業社會的特徵。所以,香港作為亞太地區的一個經濟、金融和貿易中心的地位,且具有世界一流的行政效率,是很難被完全替代的。

朱嘉明表示,香港是全世界知名度和影響力最高的城市之一。(點新聞記者周楎攝)

第五,香港是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之一。香港作為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不僅因為自然生態、平均壽命,而且因為香港的醫療體系和比較健全的福利制度,特別是香港便利的交通和消費體系。

總之,在當今世界上,很難找到像香港這樣的一個城市,不僅非常popular,而且文化多元化、經濟多樣化、商業高度發達。在20世紀後半期,香港創造過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的輝煌。

朱嘉明表示,香港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需要開始全方位轉型。(點新聞記者周楎攝)

點新聞:如何認知香港未來發展的大環境?

朱嘉明:剛才講了香港五個方面的特徵性優勢,形成香港在世界範圍內的「先發優勢」。但是,在2020年代的國際背景下,香港面臨着前所未有的挑戰,需要開始全方位轉型。

第一個挑戰,如何面對全球性科技革命。進入2020年代,科技主導經濟。現在,人工智能正在改變全球科技和經濟的生態。在這樣的大趨勢下,幾乎全球主要的國際型城市,都開始了向科技型城市的轉型,並形成全球科技型城市的合作網絡。在這方面,香港有過歷史經驗與教訓。現在到了如何將香港發展和科技前沿結合的歷史時刻。

第二個挑戰,如何實現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上世紀80年代起,香港形成的經濟結構已經不再適應來自全球產業分工的新形勢。亞太地區的大都市,包括東京、首爾、新加坡、台北、雅加達、胡志明市,以及內地的深圳、廣州和上海,都在調整其產業結構,選擇符合本地優勢的增長模式。香港現在相對滯後,需要奮起直追。只要這樣,香港才可以實現高質量增長,重新增加香港經濟總量。

第三個挑戰,如何推動香港創新和擴大青年就業。香港需要活力,活力來自創新。唯有創新,才有可能給年輕人提供就業機會。當年,香港在製造業的黃金時代,實現過創新、就業和經濟起飛的良性循環。現在,需要在數字經濟時代創新、就業和經濟再起飛的良性循環。

朱嘉明指出,香港需要活力,活力來自創新。(點新聞圖片)

點新聞:香港如何選擇?

朱嘉明:香港的未來選擇,要在實事求是的前提下,面對未來全球和亞太地區大都市的分工趨勢和香港的潛力。

第一,全球的物質生產和消費主導的時代正在結束,進入一個以精神生產和消費不斷上升的時代。或者說,世界物質性純粹的針對物質需求,以物質消費為特徵的工業時代或者後工業時代也基本結束。人類平均有越來越多的餘暇時間。今天,因為科技的進步,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藝術家。所以,在全球範圍內,需要一個或者多個精神生產和消費結合的中心,將科技與文化和藝術結合的中心。

第二,現在看得很清楚,不論全球,或者亞太地區大都市如何分工,特別在整個亞太地區,尚沒有這樣一個中心。更重要的是,包括東京、首爾、新加坡、台北、雅加達、胡志明市,以及內地的深圳、廣州和上海在內的大都市,都有這樣或那樣的「先天不足」。

第三,香港的優勢和潛力不在於成為單一性城市,香港具備可以成為科技與文化和藝術結合的中心的基本條件,主要是文化、語言、教育、人才、資本、制度和基礎設施的條件。其中,香港可以將科技、文化藝術和金融三個要素集合在一起。此外,這樣的文化、藝術和精神的經濟形態,在香港具有擴張性的市場條件。

為此,需要重組香港優勢,建立全新的產業群。

第一,構建一個科學、藝術、金融融合的產業新體系,形成新的產業結構。這個產業群的核心特質是Tech-Art,或者Art-Tech。可以理解成科技藝術化,或者藝術科技化。香港具有把複雜和前沿科技體系中的和藝術相關的科技提煉出來,重新賦予傳統藝術以新的生命力,實現未來香港精神文化生產與消費的創新,並因此形成全世界都沒有的一個藝術科技產業「Tech Art Industry」。在構建「Tech Art Industry」中,中國人具有的綜合能力,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實現這個目標需要金融支持,香港顯然是具備這個條件。

第二,構建支持產業集群的平台。這個平台基於不斷發展的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包括音樂、美術、文學、詩歌、電影和短視頻的創作,在香港獨特的自由創作空間中,形成「AI Art」體系。香港代表一種全新的時代潮流,超過首爾、東京、新加坡、台北,當然也可能超過很多內地城市,成為全新的科技和藝術的製造中心。

第三,香港具備一個非常大的空間來支撐這種以個性為基礎、普羅大眾都能參與的這樣一個全新的科技藝術時代。今天的人類,特別是「90後」、「00後」,大家都要用更多的時間來實現自己,把餘暇時間從純粹的消磨和浪費變成有積極意義的,這就是未來。

第四,從商業實用主義角度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產業和市場,因為香港會變成一個新型的藝術的輸出中心,它所產生的貿易額,我相信是非常有可能超越傳統貿易的。香港可以把倫敦、巴黎、紐約所有這些類似的新型科技藝術產業的投資企業引到香港,這個產業是無限大的,助力香港成為新型科技藝術生產中心、集散中心。在這個過程中,很多硬科技,包括支持藝術的大模型,在香港都可以得以發展,它不僅是香港的出路,也填補了我設想的未來世界的一個全新的分工體系。

藝術方式決定人類未來。人們的審美,美學意識的提升和改變,會導致人類文明水平的根本性變化,真是個天翻地覆的時代。人們完全不能想像的。甚至可以這樣說:藝術方式決定着人類未來。

希望香港成為全球的Tech Art Industry或者AI Art Industry的中心和基地。事實上,這是時代和歷史的需求,這個需求不僅是香港的未來選擇,也是大灣區乃至全國的需求,更是未來全球分工體系的一個需求。這對於未來兩三代人都是非常重要的。

香港要幫助人們重新拾起生活的目標和意義,只能是創作。在今天,每個人都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參與藝術創作行為。未來10年,大量的人工智能變得有自我覺醒和自我意識。所以,香港要建成基於高科技支持的文學、美術、音樂、Fashion、建築的創作中心,香港未來人工智能文化的Kingdom。

需要強調的是,因為科技每天每時每刻都在改變着藝術存在的形式和形態,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捲入到科技藝術領域,由藝術家所壟斷的這個領域變成一個大眾都可以介入的領域。所以,香港就不僅可以成為人類和科技結合產生藝術的天堂,而且會成為人工智能與人類平起平坐創造藝術的天堂。

不僅如此,因為香港成為新型科技藝術生產中心後,將會產生巨量貿易額,香港可望成為數字時代和人工智能時代的經濟典範。

朱嘉明表示,需要構建香港與世界人才交流的機制和網絡。(點新聞記者周楎攝)

點新聞:此構想的關鍵是政策嗎?

朱嘉明:香港要成為硬科技的基地,歷史證明是非常困難的。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香港成為人工智能等硬科技的基地或中心,依然存在過多的可能。但是,香港確實可以成為全球科技與文化藝術集合的旗幟,構建科技藝術產業群。

為此,香港需要制定新的產業政策。今天的香港早已結束了由完全自由市場主導的時代,這樣完全自由放任的經濟形態現在實際上沒有了,新加坡也不是這樣,韓國也不是這樣,美國也不是這樣。香港需要面對世界的物質生產全面過剩、香港傳統經濟結構和產業優勢過時等問題,構建符合香港參加大灣區和亞太地區分工體系的產業政策。

點新聞:香港的當務之急是人才引進和人才培育嗎?

朱嘉明:首先,引進和培養人才,改善相應的大環境。更多優厚的條件和待遇是重要的,但是,對於真正的人才來說,他們關心的是得以充分發展的大環境。一流人才、超一流人才,最重要的是你提供這樣的人才,尤其需要特定的環境。現在需要的是能夠將科技、藝術和金融三個領域結合的人才。

其次,率先改革教育制度,來適應未來香港發展的人才需要,完全靠引進(人才)是不夠的。現在的教育改革,要從初等教育開始,更新基礎課程,培養青少年的想像力和動手能力。

此外,構建香港與世界人才交流的機制和網絡。讓香港成為世界性人才交流的樞紐。這不僅是可能的,而且可以在短時間實現和產生效果。香港要通過Web3.0和DAO的模式吸引全球性人才。

(點新聞記者張安寧、陳子萌、朱燁報道)

相關閱讀:

專訪|朱嘉明:香港需要一個至少10年「振興香港」的中長期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