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金像獎最佳剪接黃海:AI無法取代剪輯師 我們要再勤力創新

【點新聞報道】走進電影院看一部電影,演員的表演,攝影的鏡頭,導演的風格,似乎最為直觀。螢幕背後這位「無名英雄」——剪輯師——也是一部電影成功與否的關鍵之一。

香港資深影視製作人、現任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執委及香港電影剪輯協會會長黃海。(點新聞記者任青攝)

香港資深影視製作人、現任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執委及香港電影剪輯協會會長黃海,就是一位經驗老道的剪接高手。他多次獲得各類電影業界大獎最佳剪接提名,憑藉《寒戰》拿下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剪接、憑藉《踏雪尋梅》拿下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剪接、憑藉《頭文字D》拿下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剪接。這次,他從幕後走到幕前,夥拍時代廣場一齊推出《螢幕後的魔法》展覽,讓大眾了解剪接師的工作。黃海今日(27日)接受點新聞專訪時表示,《螢幕後的魔法》展覽他構思了兩年,因為想讓更多人知道什麼是剪輯師、什麼是剪接,也想給已經入行或計劃入行的年輕人一些鼓勵。

黃海透露,這次展覽邀請了80位台前幕後的電影工作人員,其中有演員、導演和不同崗位,分享他們對剪片的看法。在當天活動開幕式,也邀請了很多新老演員,包括林家棟、錢嘉樂、張繼聰、白只、黃梓樂等,展現「傳承」之意。談及近年來電影剪輯行業的發展趨勢,黃海認為,多了很多人喜歡剪接,「尤其現在科技發達,拍YouTube、抖音都要剪片,所以很多年輕人想做剪片工作。」

但是,從剪一條短視頻,到真正剪接一部電影,需要的學問、理解更多。儘管現在AI越來越厲害,可以生成視頻或智能剪片,但黃海認為,AI並不會取代專業剪輯師。黃海提到,AI可以幫助剪輯師節省時間,但剪輯師是做創作的,永遠在創新,AI在這一點上始終受限。「我們應該要再勤力點,每個崗位都要再勤力點,去做多一些創新,AI才無法取代我們。」

近年來,以《年少日記》、《白日之下》、《毒舌大狀》等為代表的港產片叫好又叫座,黃海認為,香港電影有獨特的本土文化基因,小成本但是能講到大家想講的東西,因此獲得成功。他亦看好香港電影在接下來迎來新發展。

當被問到做一個好的剪輯師最關鍵的是什麼時,黃海毫不遲疑地說:「不怕捱。」這是好的剪輯師首先要具備的特質,「要睡少一點,用心多做一點,比如我每天只睡四個小時。」黃海透露,為了剪片,三天不睡覺是家常便飯,最高紀錄是五天沒有睡覺連軸轉,「現在不行了,年紀大了。」黃海笑道。對於想成為優秀剪輯師的後輩,黃海的「獨家」貼士就是,要有耐性和創意,但最重要是用心,勤力去做。

為配合這次講述剪輯師工作的《螢幕後的魔法》展覽,主辦機構同期推出短片創作比賽,黃海及古天樂會擔任評審,他亦對活動十分期待,希望能從中選擇最好的新人剪輯的片,為行業發現人才。

「如果對香港電影說一句話,我最想說,繼續努力。」黃海說,「我想,不只是香港電影,是所有人,大家要繼續努力堅守所有崗位。」

(點新聞記者蘇婷報道;視頻攝製:葉德榮、任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