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小區深度遊 魅力香江財氣來
香港旅遊業疫後復甦勢頭良好,香港旅遊發展局昨天表示,今年度將推出「四招」吸客,包括透過舉辦和支持國際大型盛事、拓展多元化旅遊體驗、強化客源市場宣傳,以及提升服務和持續支持旅遊業界,可望2024年為香港帶來4600萬人次旅客,按年增長35%。
旅發局預告,財政預算案提到的維港煙火及無人機表演,首場將於今年5月上演,會配合節慶或盛事舉行,無人機表演和煙火表演會拆開,每月可以多於一場。隨着航空運力持續提升,旅發局會強化客源市場宣傳,包括進一步推廣香港成為「穆斯林友善」旅遊目的地。
旅遊業是本港重要經濟支柱之一,《大公報》昨日頭版以專題報道,訪問專家及業界拆解窒礙旅業復甦的原因,包括港元匯率強勢,以及「酒店貴、機票貴、購物貴」、航運力尚未完全恢復等,他們亦為本港旅業發展出謀獻策,包括建議香港多辦盛事,全方位增強旅遊競爭力。
節慶設煙火或無人機表演
旅發局昨日公布2024/25年度的工作策略,內容跟專家建議不謀而合,預告新年度有四項重點策略,包括:「舉辦和支持國際大型盛事,推動盛事旅遊及經濟」、「拓展多元化旅遊體驗」、「強化客源市場宣傳」、「提升服務質素,持續支持旅遊業界」,目標鞏固香港作為香港國際城市地位,強化旅遊樞紐角色,以及邁向高質量增長。
大型盛事方面,旅發局總幹事程鼎一預告,新年度將有六大旗艦盛事,包括:國際龍舟邀請賽、香港單車節、美酒佳餚巡禮、繽紛冬日巡禮、跨年倒數、新春國際匯演之夜;其他活動包括香港國際七人欖球賽、Clockenflap音樂及藝術節、Art Basel巴塞爾藝術展等。
拓展多元化旅遊體驗方面,重點是加強打造深度遊,例如持續加強「大城小區」,稍後並會推出第二輪廟街宣傳,又會利用香港的自然美景,開拓更多深度遊。
「幻彩詠香江」一直深受旅客歡迎,新一年將重新打造匯演,旅發局將預留3.54億元,預料明年上半年推出,維港兩岸的高樓將需配合匯演,並有新大樓加入。
至於財政預算案早前提出舉辦煙火或無人機表演,程鼎一表示,首場表演最快5月舉行,會把無人機表演和煙火表演拆開,因此每月可以多於一場表演。選址方面,為減低對維港海上航行影響,表演範圍會偏離天星小輪航線。
打造「穆斯林友善」旅遊港
強化客源市場宣傳是新年度的宣傳策略之一,旅發局將推廣香港成為「穆斯林友善」旅遊目的地,將邀請穆斯林地區媒體代表親身訪港參觀,並配合網上宣傳。
要令旅客重臨,也要持續提升服務質素。程鼎一強調,鼓勵業界、社區及公眾發揮好客精神、做好東道主角色,並協助業界因應全新旅客群組及出遊模式轉變,打造更具吸引力及優質的旅遊產品,提升旅客訪港時的體驗。
旅發局認為,本港旅遊業仍面對經濟前景不明朗、匯率變動、人手短缺及成本上漲等挑戰。以匯率變動為例,程鼎一舉例,港元兌日圓匯率與疫情前相差33%,對比東南亞其他國家也有20%升幅差別,因而影響旅客選擇目的地意向,以及抵港旅客的人均消費力。
他強調,旅遊業仍然機遇處處,香港多元文化匯聚,配合政策支持和全新基建,展望今年前景仍然樂觀,預測全年訪港旅客可達到4600萬人次,按年增長35%,旅客平均留港3.2晚,人均消費力5800元。
好客之都 訪港客滿意度創近年新高
有外媒質疑香港已經變成「趕客之都」,多名本地旅遊業界認為,有關評論僅憑個別「體驗」,並無數據支撐,有以偏概全之嫌。香港旅遊發展局引述數據指出,去年訪港旅客3400萬人次,訪港旅客整體滿意度,以10分為滿分,高達8.7分,創下近年新高。
旅業復甦步伐比肩星韓
數據說明一切。去年訪港旅客3400萬人次,以內地及東南亞旅客為主,相等於2018年同期73%,50%屬過夜旅客,平均留港3.6晚,人均消費6900元,已高於2018年的6600元及2019年5800元。最新數據顯示,今年1至2月錄得780萬旅客人次,相等於2018年同期73%,最新數據反映,復甦步伐已經不落後於韓國及新加坡,跟已恢復78.3%的日本漸漸拉近。
香港旅發局總幹事程鼎一昨日表示,2023年旅遊整體滿意度,達至8.7分,回饋的意見普遍認為,香港人整體普通話水平持續進步,語文能力愈來愈好,電子支付覆蓋率愈來愈廣泛。
「香港仍然是『好客之都』!」香港旅遊業議會副主席謝淦廷認為,香港的食肆和服務業,整體而言待客仍然有禮,不過他承認,餐飲及服務業面對人手不足問題,「原先一個人看兩張枱,現在人少了,可能要顧三四張,忙不過來。」他認為可透過「補充勞工優化計劃」增添人手,提升服務質素。
議員:應用大數據賦能旅遊業
有立法會議員建議政府和工商業可以在新景點和新打卡地的塑造、旅遊體驗升級、旅遊大數據分析三方面多下工夫,積極透過新質生產力賦能旅遊。本地旅遊業業界認為,隨着旅客的旅遊模式轉變,可以加強深度遊及文化遊等配套,以達到更好效果。
景點善用AI虛擬現實技術
立法會議員尚海龍認為,將新質生產力和旅遊業的結合大有可為。他舉例,在景點創新方面,可以善用人工智能(AI)特別是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的技術,結合香港傳統的優勢IP協同發展,例如近期是金庸先生誕辰百周年慶祝活動,如果能夠開發人工智能的虛實結合的沉浸式武俠世界,武俠文學的魅力將會非常吸引人。許多城市的商場已成為了新打卡點,比如上海徐匯區的「西岸鳳巢」三體體驗館,但這方面香港還是空白。
在旅遊體驗升級方面,尚海龍認為需要深挖香港的文化古蹟,建議透過大模型賦能下的多語種數字人解說員、虛擬現實呈現等方式推動體驗提升。他舉例,荔枝窩可以嘗試新科技推動旅遊體驗的提升。
尚海龍認為,香港應該積極讓來港遊客留下數據痕跡,在保障私隱的前提下,融合運營商漫遊數據、酒店行業數據、景點數據、球賽演唱會等盛事票務數據,透過精準施策,刺激淡季旅客來訪量。
香港旅遊促進會總幹事崔定邦認為,隨着旅客的旅遊模式轉變,香港要因應市場情況調整,舉例內地訪港旅客現時口味,喜歡到電影或劇集場景「打卡」,宣傳方面可以作出相關配合。此外,年輕旅客喜歡深度遊及文化遊,新的旅遊策略結合瑜伽、夜跑、遠足等,也可以投其所好。
香港理大酒店及旅遊業管理學院副院長、講座教授宋海岩認為,以往大部分遊客集中在市中心或某個熱門點,導致商業區擁擠,但香港各區各有特色,除了舉辦大型盛事,也可以推廣遠足行山徑等,旅遊產品也可以結合風土人情味濃厚的特色活動,把遊客分流至不同區域。
(來源:大公報)
更多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