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種生活|做孩子們的「知心姐姐」 幼教老師多年來初心不改

【點新聞報道】香港目前正面臨着少子化問題,很多家庭往往只生一胎。父母兩人圍着一個孩子,都不免發生矛盾爭吵。而按照法定師生比,香港的幼稚園老師往往要一人照顧多達15個孩子,再加上過去幾年受到疫情衝擊,加薪幅度較微,人力面臨流失問題,壓力之大可像而知。幼教老師都有哪些教學任務?如何處理小朋友的哭鬧?私下又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本期100種生活我們採訪了耀中國際幼稚園(將軍澳)的林碧君老師,聽她分享自己執教經歷的酸甜苦辣。

老師會根據小朋友的興趣設計課室環境。(點新聞記者攝)

全程陪伴 做小朋友的「知心人」

幾片烤麵包配番茄牛肉醬,記者初次見到林碧君老師,她正忙着準備自己的午飯。上午的教學任務在11:30結束,老師通常有1個小時的午休時間。但林老師的這餐午飯吃得很是匆忙。作為耀中國際幼稚園兩歲班(半日班)的班主任,她要先送小朋友放學,以及處理其他雜事,最後常常只剩下30到45分鐘用來吃飯。「有時碰到特殊情況,都試過只剩10分鐘的吃飯時間。」日程緊張的林老師在接受我們的採訪後,下午還要處理包括文書、家長溝通、物料整理等班級事務。

除了中英雙語教學,耀中國際幼稚園主張小朋友透過環境學習,通過建立老師與孩子良好親密關係的時間與空間,嘗試透過由孩子主導及有意義的遊戲活動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林老師通常會設置不同的課室環境待他們去探索,並在這一過程中觀察孩子們表現,紀錄他們的成長。

課室中有多個包含不同元素的「玩樂」角落。(點新聞記者攝)

模擬教學 以小朋友為主導

耀中國際幼稚園(將軍澳)除了有室內遊樂場,課室的設置更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幼稚園,與其說是一間課室,不如說是隨時可變動的遊樂空間。

在課室的一處角落,記者驚訝的發現竟然有模擬港鐵車廂的布置。林老師介紹,有一天小朋友主動搬椅子過來,排成了一排,他說「我們想上來搭車」。發現孩子們對地鐵有興趣,林老師和同事就模擬了的港鐵車廂的環境,放上座椅,再貼上一些常見的標識如「優先座」、「請勿飲食」等等。在小朋友進行模擬乘搭港鐵的遊戲時,老師還會用喇叭播放鐵路站點的名字,培養他們搭乘地鐵的生活常識。

林老師說,所有的探索和學習活動都是以小朋友為主導,只有小朋友感興趣,老師才會介入。就以模擬乘搭港鐵來說,並不是每一個2歲的小朋友都有乘搭過這類交通工具,通過類似活動,就能豐富他們的生活經驗。而已經有這方面體驗的小朋友,老師們也會鼓勵孩子將一些日常生活的東西帶來學校,營造生活化的學習環境,帶動和感染其他的小朋友。

正在「上課」的孩子們。(受訪者供圖)

面對哭鬧 林老師分享獨家秘訣

面對一班只有2歲半的小朋友,哭鬧是林老師常常遇到的問題。「畢竟小朋友只有2歲左右,他們哭是很正常的,甚至發脾氣、亂扔東西都很正常。」特別是孩子剛來幼稚園的一星期,因為要與爸爸媽媽分離,哭是他們表達對父母不捨這樣一種情緒的方式之一。

林老師有自己的一套應對方法:「我們會分析小朋友為什麼哭,他們哭是要表達什麼」。哭往往是表達「不開心」,林老師表示,「哭是沒問題的」,會陪着小朋友讓他繼續哭。安撫好情緒後,再幫他描述現在的心情,讓他明白自己為什麼會哭。此外,她還會通過閱讀故事書等多種方式,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幫助他們熟悉陌生的環境。這樣等到孩子冷靜下來後,面對下一次和爸爸媽媽分離,哭的情況就會慢慢減少。

專心處理教學事務的林老師。(點新聞記者攝)

工作壓力大 「小朋友的笑容最令我開心」

幾年來的教學生涯,林老師常常會面對各種壓力,如疫情期間因為人手不足,有時要一個人帶上午、下午班,面對將近30個小朋友真的勞心又勞力,放學之後又要寫教案,更不用說難免遇到家長的投訴,「一天下來真的會身心疲累」。而除了工作的壓力,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也是她比較為難的地方。林老師透露,因為工作的時候經常是要和人交流,所以休息時林老師更中意進行一些靜態的活動如行山、露營等等。

不過當講到自己最開心的事,林老師笑着說是「孩子們的笑容」。林老師表示,「從小朋友的角度看世界,自己也能有所成長」,與孩子的交往也為自己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偶爾已經畢業的孩子還會來探望自己,看到他們慢慢長大,林老師打心裏感到驕傲。

整理、採購、設計教學物料也是幼稚園老師的日常工作。(點新聞記者攝)

一路輾轉 幼教初心不改

從大學心理學畢業,成為一間特殊教育機構的助教,再到耀中幼教學院就讀幼兒教育學士學位課程(主修特殊教育),一路周周轉轉來到耀中國際幼稚園,林老師說她做幼教老師的初心從未改變。「朋友經常問我『你是教什麼科目』?我會跟她講『我什麼都教的』。」

林老師認為,做幼稚園老師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接觸到許多不同範疇的東西,「我什麼都會和小朋友一起做,只要他感興趣,我就會提供相關的物料陪他一起玩」。她強調這一過程不是老師做主導,老師只是扮演引領的角色,和孩子們一起共同學習、共同成長。另外,老師也在學習如何引發小朋友的興趣,培養他們的自主性,讓他們理解遇到問題可以自己找答案,而不是直接讓老師給答案。

林老師的工作照。(點新聞記者攝)

說到答案,它可以很簡單,如一句話、一個數字,但職業的答案、未來的答案從不簡單。林老師希望能努力增值自己,學習更多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幫助和引導小朋友更加健康地成長。「衷心希望幼教行業在香港能夠得到更多的關注,幼兒教師可以在未來與小學、中學老師的薪資齊平,讓大家明白幼教老師也是很值得被尊重的行業。」

(記者:思明/拍攝:吳超峰、王一/剪輯:思明/旁白:葉德榮/撰文:樊征/監製:梁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