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謝展寰:下調電動車津貼不會影響購買意欲 垃圾徵費目的是鼓勵回收
【點新聞報道】財政預算案預測8月1日實施的垃圾徵費,下年度會帶來17.9億元收入,較原先預計徵費初期每年8億至10億元收入高至少80%。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3月1日)在財政預算案相關記者會上解釋,是以徵費初期一半市民用指定垃圾袋估算收入,「唔係特別樂觀,又唔係悲觀」。
謝展寰表示,以往的估算數字沒有根據真實垃圾用量調查,最新數據是在住宅及商業樓宇進行調查,以垃圾重量、使用的垃圾袋數量而得出最新估算數字,「具體收益仍要視乎真實施行情況。」
謝展寰強調垃圾徵費目的,是鼓勵各界積極回收,而非為政府增加更多收入。而政府已經承諾未來會投入與收費相若的資源推動回收工作,達致「專款專用」效果。他又提及未開始垃圾徵費,政府已經投入很多資源推動減廢回收,在2023至24年的相關支出達到9億元。
謝展寰又指,政府會在計劃實施3年後檢討,到時會整體檢視垃圾收費的各項安排,包括收費水平。至於垃圾收費先行先試計劃仍在準備當中,適時將公布相關細節。
預算案指,電動車首次登記稅寬減額將下調40%,當中電動私家車「一換一」計劃下的首次登記稅最高寬免額下調至17.25萬元。謝展寰解釋,因應電動車技術愈來愈成熟,市面上車款增加,價錢因競爭而下調,各地政府都逐步減少相關資助或津貼,「這並非香港的獨特做法」。他認為電動車價錢下跌,加上車主轉用電動車可大大節省燃油費,相信預算案措施不會影響市民換車意欲。
謝展寰又指,政府會繼續推展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的試驗,包括新能源巴士、電動貨車和電動旅遊巴士,同時會透過跨專業部門的合作,在九龍灣的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內推出太陽能發電建築先導計劃,探討在政府建築物幕牆應用太陽能發電的技術。而低碳綠色科研基金亦已獲政府注資4億港元 ,就能源及可載新能源、節能綠建等批出30個項目,以減碳及加強保護環境。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