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財政預算案(全文)
【點新聞報道】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28日)向立法會提交2024/25度《政府財政預算案》。陳茂波公布,樓市全面撤辣,寬減首季差餉、薪俸稅及利得稅,加煙草稅,停派消費券。以下為預算案全文:
主席、各位議員、各位市民:
我謹動議二讀《二零二四年撥款條例草案》。
引言
2. 本港在疫後復常的一年,社會及市民迎來期待已久的正常生活,旅客量回升,經濟回復增長。連串的盛事活動,帶動市面氣氛回復暢旺。
3. 與此同時,地緣政治局勢不明朗和高息環境影響了資金流向;市民恢復外遊及消費模式轉變;訪港旅客偏好亦起了變化,加上來自其他經濟體的競爭等,都對經濟信心造成影響。
4. 在國際環境複雜多變、經濟和社會不斷演化之際,本港經濟復甦動力有待加強,不同產業復甦進程不平均的情況需要關注,一些制約因素亦須逐步拆解。
5. 科技創新和數據賦能,催生更多新的商業模式;但同時也加劇競爭,為不少企業帶來了挑戰。近年我們大力推動創新科研及成果轉化,以及加速推動數字化轉型,為應對轉變提供了有利裝備。
6. 國家穩步發展為香港提供了堅實的支持,香港「一國兩制」的制度優勢和高度國際化的特點,將會吸引更多人才、資金和企業匯聚。我對香港的發展充滿信心。
7. 至於公共財政,在疫情過後亦須進入整固階段。經過全盤考慮,我們將採取財政整合策略,讓財政赤字逐步收窄,收支回復平衡。
8. 這份預算案的主題是:堅定信心、抓緊機遇、推動高質量發展。我會在以下章節作出說明。
二零二三年經濟回顧
9. 二零二三年是香港經濟疫後復常的一年。自年初取消防疫措施和恢復全面通關後,經濟活動隨即改善,儘管困難的外圍環境繼續制約增長速度。去年全年經濟回復百分之三點二的正增長。市民入息錄得實質升幅。
10. 在政府推出消費券計劃及其他活動和措施(如「開心香港」、「香港夜繽紛」等)的支持下,加上住戶入息持續增加,去年私人消費開支實質明顯回升百分之七點三。整體投資開支亦隨着經濟恢復而反彈百分之十點八。
11. 訪港旅客去年大幅回升至約三千四百萬人次,第四季的數字恢復至二零一八年同期的百分之五十八。全年旅遊服務輸出大升,運輸服務輸出亦隨之增加,帶動整體服務輸出全年顯著增長百分之二十一點二。
12. 不過,外圍環境充滿挑戰,繼續影響香港的出口表現。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嚴重打擊全球各地的經濟信心。先進經濟體的央行大幅加息以應對通脹,令環球金融狀況收緊,遏抑貨物進口需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基會)估計,去年全球經濟增長進一步放緩至百分之三點一。在這背景下,去年香港整體貨物出口顯著下跌百分之十點三。
13. 勞工市場持續改善。經季節性調整的失業率由二零二二年第四季的百分之三點五下跌至最新的百分之二點九。去年第四季全職僱員每月就業收入中位數按年顯著上升百分之八點六。
14. 通脹整體上維持溫和。雖然個別項目如能源、衣履和外出用膳及外賣的價格升幅明顯,但其他主要組成項目面對的價格壓力大致受控。撇除政府一次性措施的影響,去年全年基本通脹率為百分之一點七。
15. 本地股票市場在去年大部分時間處於調整狀態,成交量縮減。恒生指數年初時因經濟活動復常一度受到支持,但其後由於市場對內地經濟的信心減弱,並預期利率將處於高水平較長時間,市況反覆偏軟。恒生指數全年下跌百分之十三點八。
16. 住宅物業市場方面,在息口上升及外圍環境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下,市場氣氛自去年中起十分審慎。樓價全年下跌百分之七,交投量縮減百分之五至約四萬三千宗的低水平。非住宅物業市場大致淡靜。
二零二四年經濟前瞻與中期展望
17. 今年的外圍環境仍然較為複雜。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將繼續影響國際貿易及資金流向,也可能對環球供應鏈造成干擾。金融狀況在過去兩年大幅收緊,會繼續制約先進經濟體的增長速度。另一方面,市場普遍相信美國聯邦儲備局(聯儲局)今年內會開始減息,儘管減息的時間和幅度仍然存在變數。上月國基會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增長將維持在百分之三點一,低於二零零零至二零一九年期間百分之三點八的年均增長率。
18. 今年內地的出口表現仍會受到外圍環境影響。不過,內地經濟韌性強、基本面堅實,國家的各項提振經濟政策陸續發揮效用,亦有足夠政策空間進一步調控經濟,內部需求料將進一步改善。預料今年內地經濟將會錄得平穩增長。
19. 先進經濟體方面,隨着過去兩年息率上升對需求的滯後影響進一步顯現,美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將較去年低。不過,若聯儲局一如市場預期在年內開始減息,將對經濟有一定支持。過去兩年,美國的消費增長較為集中在服務方面,今年對貨物需求或可錄得較快增長,並為環球貿易提供支持。歐洲方面,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加上環球需求仍未顯著改善,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將持續疲弱。
20. 雖然外圍環境會繼續對香港的貨物出口構成壓力,但環球金融狀況有機會在年內逐步放鬆,或會有利出口表現。
21. 另一方面,隨着旅客接待能力特別是航空客運力繼續恢復,以及政府大力推動盛事經濟,訪港旅客數目料將進一步增加,帶動旅遊和相關服務輸出的增長。
22. 此外,市民入息持續增加,將繼續支持私人消費。政府相繼推出的措施,都有助提振消費氣氛。至於固定資產投資,亦應隨着經濟繼續增長而進一步上升。
23. 考慮到上述各項因素,我們預測香港經濟在今年會進一步擴張,全年實質增長介乎百分之二點五至三點五。
24. 物價方面,預期本地成本壓力會隨着經濟復甦而增加,外圍價格壓力則應進一步緩和,儘管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張或會帶來上行風險。我們預測今年基本通脹率和整體通脹率將分別為百分之一點七和百分之二點四。
25. 中期而言,香港經濟將可持續穩健發展。雖然緊張的地緣政治局勢會繼續影響國際資金流動和貿易格局,大多數經濟體在疫情期間大力推行擴張性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也令環球經濟和金融系統的脆弱性增加,但預期美國和歐元區利率在未來幾年逐步回落,環球需求應可隨之逐步恢復。更重要的是,國家着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將為香港帶來廣闊的發展空間。
26. 國家「十四五」規劃已為香港訂下「八大中心」的明確定位。只要香港用好「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穩步前行,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繼續發揮國內與國際雙循環的重要節點功能,前景定必十分亮麗。政府近年在擴大經濟容量、提升競爭力和培育新增長點方面的努力,也讓香港在環球經濟狀況好轉時能抓緊機遇,提高中長期的增長動力。
27. 基於上述考慮,我們預測香港經濟在二零二五至二零二八年間,平均每年實質增長百分之三點二。基本通脹率預計為平均每年百分之二點五。
堅定信心
28. 近年地緣政治局勢日趨緊張,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經濟環境較為困難,對內地以至香港經濟都帶來影響,加上來自其他經濟體的激烈競爭,令一些市民對未來發展感到忐忑。
29. 然而,香港經濟的前景亮麗。儘管目前面對不少挑戰,但只要洞悉大勢、勇於探索,便會發現機遇無限。全球經濟重心將繼續東移。亞洲繼續是環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國家經濟正以創新、深化改革和持續高水平的雙向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國家對香港愛護有加,堅實支持,最近還把「個人遊」計劃適用城市擴展至西安和青島。在「一國兩制」下,香港擁有制度優勢,聯通國際與內地,我們定能把握機遇。
30. 短期來說,政府會有一系列措施,向海內外人士展現香港的吸引力,支援個人和企業抓緊機遇。同時,我們全方位推出政策措施,吸引資金、企業和人才,擴大經濟容量,增強發展動力。
全方位吸引企業、資金和人才
31. 匯聚更多企業、資金和人才,有助經濟更好發展。吸引企業方面,引進重點企業辦公室(引進辦)、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創科局)、投資推廣署及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主動接觸海內外企業,積極吸引和幫助高增值科技及其他企業落戶香港。
吸引重點企業
32. 下月會有十多家重點企業與引進辦簽署意向書,他們已落實或準備落戶香港或擴展在港業務,連同首批的三十家,預計未來數年合共會為香港帶來超過四百億元的投資和創造約一萬三千個職位。這些企業落戶香港,將帶動相關產業鏈的上、中、下游企業到港,推動香港創新科技生態圈的蓬勃發展。
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
33. 港投公司將發揮資本引導作用及槓桿市場資源,吸引更多創新科技公司在港落戶,加速發展重點產業。今年上半年將落實首批直接投資和共同投資項目,涵蓋生命科技、綠色科技和金融、半導體、芯片、製造業升級轉型等領域。
34. 港投公司亦會推動其投資組合內的企業,更積極參與本地、內地和海外的創科網絡,探索更多應用場景、發展機會和尋找更多潛在的投資者及客戶群。
35. 為加強本港匯聚企業及資金的吸引力,港投公司將籌辦「國際主權基金圓桌會議」,邀請主權基金及金融界領袖出席,探索投資機遇並建立夥伴合作關係。另外,亦會舉辦「香港初創投資和發展高峰論壇」,邀請初創生態圈的重要成員參與,進一步激活「投」、「產」、「學」、「研」的協同合作,支持不同階段創科企業的發展。
遷冊機制
36. 此外,我們已率先為開放式基金型公司和有限合夥基金設立簡便的基金遷冊機制,以吸引現有的外地基金來港註冊和營運。今年上半年,我們會就引入公司遷冊機制提交立法建議,便利在外地註冊的公司,尤其以亞太區為業務核心的企業,將註冊地遷至香港。
開拓資金新來源
37. 除了繼續鞏固香港對傳統歐美資金的吸引力,我們亦致力開拓新資金來源,包括中東市場。亞太區首隻追蹤沙特阿拉伯股票的指數基金(ETF)去年底在本港掛牌,是兩地市場加強聯通的重要里程。我們亦正推動在中東上市一隻追蹤香港股票指數的ETF,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正與多家金融機構就此進行商討。
匯聚人才
38. 匯聚更多人才有利經濟發展及提升競爭力。
39. 我們近年推出包括「高才通」等多項搶人才措施。過去一年多,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批出超過十四萬宗申請,當中約十萬名人才已抵港。勞工及福利局會在今年年中檢討相關安排,確保措施具競爭力及有效應對人力需要。
40. 在「高才通」計劃下獲批的人士,平均年齡中位數為三十五歲,六成為已婚人士,普遍攜同家人來港。超過一半抵港半年或以上的人才已獲聘,他們每月收入中位數約五萬元。
41.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人才辦)致力吸引海內外人才來港,並提供一條龍配套服務,協助他們落地生根。人才辦將於今年五月舉辦「全球人才高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人才高質量發展大會」,宣傳香港作為國際人才樞紐的獨特優勢,推動大灣區內人才流動和合作。
為復甦增添有利條件
物業市場
42. 政府去年十月二十五日宣布調整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有關調整包括額外印花稅的適用年期由三年縮短至兩年、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的稅率減半,以及為外來人才置業印花稅實施「先免後徵」安排。當中,「先免後徵」安排深受歡迎,已有超過五百多宗申請獲批,證明香港對外來人才的吸引力。
43. 我們一直密切留意住宅物業市場的情況。經審慎考慮當前的整體情況後,我們決定即日起撤銷所有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即由今天起所有住宅物業交易無須再繳付額外印花稅、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我們認為在當前的經濟及市場情況下,有關措施已無需要。
44. 金管局在去年七月修訂了物業按揭貸款的逆周期宏觀審慎監管措施。考慮到外圍及本地經濟情況,我們認為在繼續維持銀行體系穩定的前提下,現時有空間進一步修訂相關措施,並適當調整其他與物業貸款相關的監管政策。金管局將於今天稍後時間作出公布。
股票市場
45. 過去一年,我們在發展股票市場方面進展良好。我們聯同各監管機構和香港交易所(港交所)推出了多項措施,包括設立特專科技公司上市制度、港幣–人民幣雙櫃台股票交易機制。在吸引海外企業來港上市方面,港交所已於去年將沙特阿拉伯和印尼證券交易所納入認可交易所之列,便利在其主板上市的企業在港第二上市。
46. 我們全速落實促進股票市場流動性專責小組去年十月提出的多項建議,包括改革創業板。港交所已就建立庫存回購股份機制、在惡劣天氣下維持市場運作等徵求市場意見,目標是今年中落實。
47. 為進一步提升市場效率和流動性,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證監會)及港交所正探討一系列措施,包括:
(一) 完善上市機制:研究優化首次公開招股的價格發現流程,以及審視上市公司的公眾持股量要求,提升市場效率。結構性產品的上市要求和安排亦會優化,並減低其上市成本;
(二) 優化交易機制:探索收窄最低上落價位,以縮窄買賣差價,今年第二季提出建議;下一步研究優化股票現貨買賣單位;以及探索進一步優化衍生產品的持倉限額及保證金安排,更好地滿足風險管理需要;
(三) 改善對投資者服務:研究優化實時市場資訊服務,以合理價格向不同投資者提供切合需要的服務;及
(四) 加強市場推廣:港交所將透過海外辦事處加強推廣香港證券市場,並積極深化與中東及東盟地區的聯繫,冀吸納更多發行人和資金。
48. 為進一步提高市場競爭力,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單位轉讓和期權莊家進行證券經銷業務,將獲豁免繳付印花稅,預計政府每年收入減少約十億元。
協助中小企
49. 考慮到經濟復甦力度尚需鞏固及市場變化,政府將透過不同措施,協助中小企應對資金周轉、開拓市場,以及加速升級轉型。
「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
50. 為協助中小企應付資金流問題,我會將「中小企融資擔保計劃」下八成及九成擔保產品的申請期延長兩年至二零二六年三月底。計劃下的總信貸保證承擔額將額外增加一百億元。
51. 另外,我已指示金管局與銀行及工商界保持溝通,以包容態度協助企業應對資金周轉,避免因抵押品價值下跌而被追收貸款的情況出現。
數碼轉型
52. 「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今年初會陸續邀請餐飲業及零售業的中小企,在現成基礎數碼方案中,挑選合適方案及申請配對資助。這些方案將集中在電子支付及店面銷售、線上推廣及客戶管理系統三方面,預計最少八千家合資格中小企受惠。
「BUD專項基金」
53. 「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BUD專項基金」)持續優化,包括增加每家企業的累計資助上限及簡化申請手續。我建議向基金進一步注資五億元,協助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和開拓內地及海外市場,包括在基金下增設「電商易」,讓每家企業可獲資助最多一百萬元,用於在內地推行電商項目。
利得稅下的開支扣除和免稅額
54.我們建議推出兩項優化利得稅扣減開支的措施。容許利得稅納稅人就還原租用物業至租用前狀況所招致的開支,獲得稅務扣減。至於工業、商業建築物及構築物的免稅額,申索期限將會取消。在有關物業易手時,視乎物業的建造成本和上一任業主的結餘課稅等因素,新業主仍可就物業申索免稅額。兩項優化措施由二零二四/二五課稅年度起生效。
全方位打造香港品牌
55.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中西文化薈萃的國際都會,透過更好利用各項社會及天然資源,推動舉辦不同範疇的盛事活動和主題式年會,結合產業發展的契機,打造香港作為營商及旅遊首選目的地的品牌。
盛事活動
56. 盛事活動有助吸引更多旅客,也讓市民有更多娛樂休閒選擇。未來我們將舉辦更多盛事活動,並加強統籌協調,擴大活動的經濟及宣傳效益,提升香港的國際形象。
57. 今年上半年會有八十多項不同主題及類型的盛事。單在「藝術三月」,就有一系列的藝術文化盛事,例如Art Basel、「藝術@維港」、首次於亞洲舉辦的國際潮流盛事「ComplexCon」等。體育盛事方面,有首次在港舉行的國際級哥爾夫球賽LIV Golf,同場還有一系列音樂娛樂和活動。
58. 香港將與廣東省及澳門聯合承辦二零二五年的第十五屆全國運動會。屆時市民可在主場為運動員打氣,亦可前往大灣區鄰近城市觀賽。
59. 政府已成立盛事統籌協調組,在未來會更主動出擊,爭取更多盛事在香港舉辦,亦會進一步加強部門之間的協作,讓這些盛事得以成功舉行。我們已預留一億元以加強未來三年盛事宣傳工作。
金融論壇
60. 主題式會議有助加強塑造香港品牌,「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峰會」及「亞洲金融論壇」都是非常成功的例子。下月本港迎來「金融盛事周」,將有一系列重要金融盛事,包括匯聚家族辦公室擁有者及管理人的「裕澤香江」高峰論壇、Milken Institute全球投資者研討會等。豐富香港品牌的系列活動,還包括上述提及港投公司將籌辦的圓桌會議。
61. 除了「請客來」,我們會繼續「走出去」,透過到訪不同市場,說好香港故事,擴大香港的「朋友圈」。我們將推出全新的海外演講贊助計劃,贊助知名學者和業界翹楚出席海外活動,發表演講,加強對外推廣香港。
善用海濱資源
62. 優美維港和海濱是香港的自然瑰寶,也是旅客和市民休閒熱門地點,讓大家留下不少美好回憶和對香港的深刻印象。我們會善用這些寶貴資源,為市民及旅客提供更吸引、多元的體驗。
63. 維港夜空的璀璨煙花,以及去年在灣仔和西九文化區海傍的特別水上煙火匯演,深受歡迎。旅發局將以美麗的維港夜空為背景,每月舉辦煙火和無人機表演,並會重新打造「幻彩詠香江」燈光音樂匯演。發展局亦將會在維港海濱選擇合適地點,以試點方式引入餐飲、零售及娛樂等商業設施,為遊人帶來方便及更好體驗。
旅遊添活力
64. 因應不同季節、節慶及盛事活動,旅發局將以不同主題打造新的體驗,包括中西藝術、流行文化、美酒佳餚、郊外遊蹤、動感體育等,以迎合不同旅客群組的興趣,並鼓勵業界推出更多不同組合的旅遊產品。
65. 我們會繼續加強本地特色旅遊活動。旅遊事務署將在未來數年繼續推行深受歡迎的創意文旅藝術品牌項目,包括「西貢海藝術節」,透過藝術連結島嶼,讓旅客欣賞及體驗西貢海的自然風貌、歷史、文化及古蹟,而「設計#香港地」則會透過設計元素帶領旅客了解香港的地道文化和特色。
66. 旅發局會推動以「城市漫步」等為主題的沉浸式深度遊,亦會針對年青客群喜好,透過例如推廣遠足、單車、直立板、越野跑以至野外觀星等嶄新內容「軟銷」香港。
67. 去年十二月推廣廟街夜市,成功吸引大量旅客和市民前往這條甚具特色的街道。旅發局會透過提供更多元化的活動和宣傳,為地區帶來更多人流,為區內商戶締造更多商機。
加強宣傳推廣
68. 旅發局將推出全新香港旅遊品牌,繼續向不同客源市場宣傳,以及與大灣區城市合作共同推廣「一程多站」旅遊等。
69. 待人以誠、奉客以禮,會令香港更受歡迎。旅發局會優化「優質旅遊服務」計劃,並推出新一輪的宣傳,包括「真人show」節目和嘉獎表現傑出的服務業前線員工,與各界一起推動香港成為好客之都。
70. 我們會全力推動盛事活動和設計主題式深度旅遊,因應不同類型和來源地旅客的喜好,豐富旅遊資源,提供更多新產品和新體驗。這有助刺激對零售、消費、餐飲和運輸的需求。
71. 為支持旅遊事務署及旅發局舉辦上述和其他活動,我們將合共向它們增撥十億九千五百萬元。
支援市民和企業
72. 考慮到部分行業和市民仍面對經濟壓力,以及政府今年的財政狀況,我們會推出以下措施:
(一)寬減二零二四/二五年度首季的住宅物業差餉,以每戶一千元為上限。估計涉及三百零八萬個住宅物業,政府收入將減少二十六億元;
(二)寬減二零二四/二五年度首季的非住宅物業差餉,以每戶一千元為上限。估計涉及四十三萬個非住宅物業。政府收入將減少三億七千萬元;
(三)寬減二零二三/二四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上限為三千元,全港二百零六萬名納稅人受惠。有關扣減會在二零二三/二四課稅年度的最終應繳稅款反映。政府收入將減少五十一億元;
(四)寬減二零二三/二四課稅年度百分之百的利得稅,上限為三千元,全港十六萬家企業受惠。有關扣減會在二零二三/二四課稅年度的最終應繳稅款反映。政府收入將減少四億三千萬元;及
(五)向領取社會保障金的合資格人士,發放金額相當於半個月的綜合社會保障援助(綜援)標準金額,高齡津貼、長者生活津貼或傷殘津貼,以及為在職家庭津貼計劃作出相若安排,涉及額外開支合共約三十億元。
加速推動高質量發展
73. 推動高質量發展有助激發經濟持續創新和增長,並保護自然生態,為市民帶來美好生活。而綠色未來及數字化是當中兩條主線。
74. 我們要更好發揮香港在「一國兩制」下「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獨特優勢,在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開拓新機遇、帶來新增量。
邁向綠色未來
75.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全球各經濟體也朝着碳中和的目標前進,整個綠色轉型的過程正帶來龐大的商機和融資需要,並形成豐富的產業群。可持續燃料、節能減排和碳吸存技術等相關產品正推陳出新。
綠色金融
76.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也正朝着國際綠色金融中心的方向邁進。
77. 政府本周正舉辦「香港綠色周」,涵蓋科技、金融等不同範疇的活動,匯聚亞太地區的行業領袖,深入探討綠色發展和氣候融資等議題。金管局亦會於今年秋季,與迪拜金融服務管理局共同在香港舉辦氣候金融會議,探討中東和亞洲地區在促進轉型金融方面的機遇和挑戰。
延續「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
78. 政府至今已成功透過「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資助合資格的債券發行人和借款人,在香港發行合共超過三百四十筆綠色和可持續債務工具,總額達一千億美元,豐富了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生態。資助計劃將於今年年中屆滿,我們建議延長該計劃三年至二零二七年,並擴大資助範圍至轉型債券及貸款,以進一步鼓勵區內相關行業利用香港的轉型融資平台逐步減碳。
制訂可持續披露準則
79. 要推動可持續融資,準確的信息披露至關重要,這也是國際組織和政府機構未來數年的重點工作。香港要深化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企業必須在財務報告可持續披露方面銜接國際標準。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和證監會將制訂路線圖及願景宣言,協助企業和金融機構進行可持續匯報和分析相關數據,以說明我們對推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願景。
綠色科技
80. 在綠色科技方面,本港同樣具有優勢。目前匯聚了超過二百家綠色科技公司,部分公司的技術具備國際競爭力,並且已成功開拓海內外市場。加上大灣區兄弟城市有強大的科研、先進製造和商業化的能力,亦具備市場規模,大灣區將成為亞洲領先的綠色科技樞紐。
81. 政府的「低碳綠色科研基金」為香港減碳和加強保護環境的科研項目提供資助,並鼓勵後續實際應用。至今向基金注資四億元,已批出三十個來自本地大學、公營科研機構和企業的項目,涉及總金額約一億三千萬元。
82. 我們將於今年上半年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為具有潛力的綠色金融科技提供前期資助,促進他們的商業化發展,從而推動開發新的綠色金融科技。
綠色航運
83. 航運業綠色轉型市場潛力龐大,海事處計劃為在國際海事組織制訂的國際減碳標準中獲得高評級的香港註冊船舶,提供優惠措施,涉及撥款約六千五百萬元。此外,運輸及物流局正聯同環境及生態局及其他相關部門,就為本地船舶及遠洋船提供綠色甲醇加注開展可行性研究,預計將於今年內公布行動綱領,把香港打造成航運綠色能源加注中心。
綠色航空
84. 我們正致力將香港國際機場打造為「綠色機場」。機管局正與相關政府部門一起研究簡化運送及儲存可持續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簡稱SAF)的審批程序,以便利更多航空公司在香港使用。此外,機管局最近已展開顧問研究,以了解全球的SAF發展趨勢,並從政策措施和基礎設施等層面提出建議。預計顧問研究今年第三季完成。
綠色城市
推出「太陽能發電(photovoltaic)建築先導計劃」
85. 政府一直帶頭在不同建築物和設施應用可再生能源。我們將在機電工程署總部大樓推出先導計劃,探討在政府建築物幕牆應用太陽能發電技術。我們亦會繼續支持公私營機構進一步利用可再生能源,助力香港邁向碳中和。
新能源車輛
86. 政府正積極推展不同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的試驗,包括新能源巴士,以及通過新能源運輸基金推動業界試驗不同種類的新能源商用運輸工具,包括電動貨車及電動旅遊巴士等。
87. 政府鼓勵更廣泛使用電動車,今年三月底屆滿的電動車首次登記稅寬減安排將獲延長兩年,但考慮到電動車價格下調和車款選擇增加等因素,有關寬減額將下調百分之四十。當中電動私家車「一換一」計劃下的首次登記稅最高寬免額會調整至十七萬二千五百元,而一般電動私家車的寬免額上限則會調整至五萬八千五百元。同時,根據「能者多付」的原則,稅前車價超過五十萬元的電動車將不獲寬免。至於其他種類的電動車,包括電動商用車、電動電單車和電動機動三輪車,其首次登記稅將於未來兩年繼續獲全數豁免。環境及生態局稍後會公布有關詳情。
漁農業可持續發展
88. 環境及生態局於去年十二月公布《漁農業可持續發展藍圖》。農業方面,我們預期於今年內促成於農業園二期部分土地(佔地約十一公頃)設立現代化科技農業園,以公私營協作模式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我們會在今年內於馬鞍山展開現代化都市農業試驗項目。漁業方面,四個新魚類養殖區會由今年起分階段投入運作,相關面積達五百九十公頃,預期可大幅增加本地海魚養殖的產量。
數字經濟
89. 數字經濟已成為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數據作為新型的關鍵生產要素,能夠結合不同產業領域,賦能企業提升效率和競爭力,創造新的商機。
90. 由我主持的「數字化經濟發展委員會」過去兩年針對如何推進數字經濟的發展進行了深入研究。委員會的報告涵蓋多個範疇的建議,包括推進數字政策、加強數字基礎建設、促進數據安全有序流動和使用、加速企業數字轉型的步伐和培育人才。當中部分建議已落實執行,包括正在籌備成立的「數字政策辦公室」。
構建數據交易生態
91. 隨着全球數字化加速轉型,高效的數據生態圏已經成為不少企業選擇落戶香港的考慮因素之一。當中,建立機制利便數據交易尤其重要。香港憑藉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以及國際化的特點,從數據的供需到應用場景,都具備優厚的基礎和豐富的條件發展國際數據交易。
92. 我們已委託專家組,就如何為香港構建良好的數據交易生態進行深入研究,範圍包括香港在數據交易中作為超級連接人的角色,以及推動國際數據貿易規則制定等,讓我們發揮好數據要素的潛力,讓其發展成為具強大增長動力的新產業,亦賦能傳統產業升級轉型。
數字金融
93. 數字技術實現了新型金融業務模式。通過結合場景、數據和技術創新,數字金融補足傳統金融服務短板,降低服務門檻,提升了整體金融的普惠性。
94. 金管局去年十月完成「數碼港元」先導計劃的第一階段試驗,研究多個範疇的本地零售用例,例如可編程支付、離線支付、代幣化存款等。第二階段試驗即將啟動,進一步研究新用例。另一重點計劃「多種央行數碼貨幣跨境網絡」(mBridge)亦取得進展,第一階段服務預計可在今年推出,將成為全球其中一個率先以多種央行數碼貨幣為企業跨境交易進行結算的項目。
95. 此外,「數字人民幣」會在香港擴大試點範圍,市民將可便捷開立和使用數字人民幣錢包,並通過「轉數快」進行增值,進一步提升跨境支付效率和用戶體驗。
推動數據跨境流動
96. 創科局與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於去年十二月推出《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香港)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的先行先試安排。首階段邀請銀行業、徵信業及醫療業參與,業界反應非常正面。我們會參考首階段試行的實施效果,逐步擴展便利措施,讓兩地的各行業可利用流動性更高的跨境數據,提供更多便利市民和企業的跨境服務。
「跨境通辦」
97. 為進一步便利身處香港及大灣區居民和企業使用粵港兩地政務服務,我們於去年十一月與廣東省推出「跨境通辦」專題網站,並將「智方便」與「廣東省統一身分認證平台」對接。我們已在廣州市、深圳前海及福田增設「智方便」登記服務櫃位,並於廣州市推出首部香港「跨境通辦」自助服務機,方便身處大灣區城市的香港居民和企業使用「跨境通辦」服務和辦理「智方便」登記。
第三代互聯網(Web3.0)
98. 我在去年的《財政預算案》提出加速推動Web3.0生態圈的發展,過去一年有良好的進展。
99. 數碼港目前有超過二百二十家從事相關技術的企業,包括三家獨角獸。數碼港去年舉辦了多個推廣及教育活動,吸引超過二萬九千人次參加,亦推出資助計劃,鼓勵企業進行概念驗證,加快相關技術的市場應用。
100. 繼去年二月成功發行首批代幣化綠色債券,我們於今年二月初以港元、人民幣、美元及歐元發行第二批總額達六十億元的代幣化綠債。這是全球首次發行多幣種代幣化債券,獲環球機構投資者踴躍認購,包括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私人銀行及非金融機構企業。除了多項技術創新,這次發行亦在擴大投資者參與及精簡發行程序等範疇取得突破。
101. 我們緊貼最新國際趨勢及市場發展,去年底就訂立穩定幣發行人監管制度的立法建議,諮詢公眾意見,目標是建立一套既保障金融穩定,又不會窒礙創新的監管制度。金管局亦將會在短期內推出「沙盒」,讓有意發行穩定幣的機構在可控範圍內測試穩定幣的發行流程、業務模式、投資者保障和風險管理制度,以及就日後的監管要求進行溝通。
102. 網絡安全及投資者和消費者保障對Web3.0發展至為重要。本着「相同業務、相同風險、相同規則」的原則,證監會去年六月起實施虛擬資產交易平台的發牌制度,讓投資者在持牌交易平台上進行買賣,既符合有關國際標準並對投資者提供保障,讓香港領先於不少主要司法管轄區。為加強對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保障,我們正就監管虛擬資產的場外交易服務展開諮詢。我們會持續透過適時發放資訊、全面公眾教育、加強執法等多管齊下的方式,促進本港虛擬市場穩健和負責任的發展。
推出企業版「智方便」
103. 政府將建立「數碼企業身分」平台,即企業版「智方便」,讓企業在使用電子政府服務或進行網上交易時可以安全、便捷地認證企業身分及核對企業簽署,免卻繁瑣流程,減省時間及人為錯誤。有關預算約三億元,目標是於二零二六年年底起逐步推出。
推動數碼共融
104. 我們亦致力減少數碼隔膜,推動包括長者等不同社群更廣泛應用資訊科技。政府會在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撥款一億元,在未來三年為全港六十歲或以上的長者,提供數碼培訓課程和技術支援的項目,讓他們更容易融入數碼時代,得到數碼科技帶來的好處。首批項目預計最快於今年第四季開展,惠及至少五萬名長者。
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105. 創新科技是驅動經濟及社會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二零二二年公布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為未來五至十年的創科發展制訂了系統的戰略規劃和清晰的發展路徑,引領香港穩步實現國際創科中心的願景。
106. 我們投放了大量資源,重點提升創科基建、研究能力以至人才等各方面,建立了蓬勃的創科生態圈。科學園和數碼港是本港兩大創科旗艦及創業培育基地。至去年底,兩家旗艦的租戶加上現有和已完成培育的公司合共約四千五百間,五年間上升超過六成;至今合共有十六間已經上市、九間獨角獸,融資合共約一千三百億元,獲得超過一千七百個海內外獎項。
人工智能
107. 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產業革新的重要驅動力,也是推動香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
108. 數碼港正全速設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協助研究機構和業界應付算力需求,首階段設施最快於今年內投入服務。預計中心最快可於二零二六年初提供每秒浮點運算三千千萬億次的算力,相當於一小時可完成近一百億張圖像處理。
109. 我們會撥款三十億元推行為期三年的人工智能資助計劃,資助本地大學、研發機構及企業等運用算力,推動科研突破;加強算力中心的網絡安全和數據保護;以及進行推廣和教育活動等,從而吸引海內外人工智能專家、企業及研發項目落戶香港。
微電子研發
110. 隨着全球對半導體需求增加,相關產業將持續增長,到二零三零年預計產業規模將超過一萬億美元。
111. 為把握潛力龐大的市場,並配合國家的科技發展戰略,政府正積極推動微電子研發,今年內成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引領和促進大學、研發中心和業界在第三代半導體的研發合作,並利用大灣區完備的製造業產業鏈落實研發成果。
生命健康科技
112. 香港在生命健康科技的基礎科研實力深厚,擁有世界級權威專家、優秀的醫學院、研究中心和實驗室,具備條件成為國際生命健康科技中心。
設立生命健康研發院
113. 去年《財政預算案》預留一百億元推動生命健康科技發展。我們將動用當中的六十億元,資助本地大學跟海內外機構合作,設立生命健康研發院,促進相關的科技研發及成果轉化,並引進全球創科領軍人才和科研團隊來港。
加強臨床試驗平台
114. 政府今年會於「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設立「大灣區國際臨床試驗所」,提供一站式支援平台,推動更多本地及海內外藥物和醫療器械企業來港,進行臨床測試。我們亦積極爭取國家藥監局容許企業為產品申請在內地上市許可時,可利用這些數據。
建立「第一層審批」
115. 於去年十一月一日生效的新藥審批機制,即簡稱「1+」機制,容許治療嚴重或罕見疾病的新藥,在符合特定要求後,只需提交一個參考藥物監管機構許可,便可在香港申請註冊。兩款新藥已在機制下獲批准,為病人帶來治療新希望。
116. 「1+」機制為邁向「第一層審批」制度踏出重要一步。這制度讓我們無須依賴其他藥物監管機構,直接根據臨床資料在本港審批藥械。
117. 政府銳意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今年上半年將開設籌備辦公室,研究重整及加強藥械和技術的監管與審批制度,目標是將監督管理中心建設為獨立並具國際權威的機構,以加快新藥械臨床應用,帶動藥械研發和測試的新興產業發展。
新型工業發展
118. 新型工業化強調以信息化帶動,利用人工智能、數據分析、新材料等先進技術,推動企業邁向智能生產,發展具增值潛力、高經濟效益的新興產業。
119. 我們將於今年內推出一百億元的「新型工業加速計劃」 (加速計劃),為從事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與數據科學、先進製造與新能源科技的企業,以1(政府):2(公司)的配對形式提供每家企業最多兩億元的資助。申請企業亦須在港投資不少於兩億元。
120. 除了上述配對資助外,參與加速計劃的企業可在「研究人才庫」下獲資助聘用研究人才,以及在「科技人才入境計劃」下以先導形式,聘用小量非本地技術人員,以提速在港建立及營運先進製造設施。
121. 我們預計加速計劃將吸引五十至一百家從事相關產業領域的企業,在香港投資不少於二百億元。
港深創新及科技園
122. 河套港深創科園讓香港透過積極參與大灣區建設,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同時更緊密地聯通世界。園區的首批大樓會在年底陸續投入運作,招商引資、招攬人才等工作亦已開始。政府會繼續支持推動港深創科園的建設,亦正加緊起草「河套香港園區發展白皮書」,目標是今年內發布。
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 InnoLife Healthtech Hub
123. 我們將在港深創科園設立「生命健康創新科研中心 InnoLife Healthtech Hub」,吸引國際頂尖的科研團隊和人才落戶,聚焦生命健康領域的研究,助力河套以至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我們會從過去預留的一百億元當中,撥出二十億元支持「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進駐河套,另外亦會撥款兩億元,在園區為生命健康科技的初創企業,提供孵化、加速計劃等支援。
培育初創企業
124. 根據《二零二三年全球初創生態系統報告》,香港在初創生態系統排名全球第二,亞洲第一。初創企業增至去年的近四千三百間,較二零一四年多約四倍。同期,相關企業僱用人數增加到超過一萬六千人,上升近七倍。
125. 科技園公司的「科技企業投資基金」自成立以來共投資近四億元,涉及三十一家初創企業,吸引了約一百二十六億元的私人資金。公司即將推出「共同企業加速計劃」,以結合業界力量,為高潛力的創科企業提供增值支援服務,培育它們成為區域或全球企業。
創科研發和轉化
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
126. 我們會推行前沿科技研究支援計劃,以配對形式支持八所資助大學,購置相關設備及進行由海內外頂尖科研人員領軍的研究項目,涵蓋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電路、臨床醫學與健康、基因與生物技術等領域。為此我會從過去預留的款額撥出三十億元。
加強支援技術轉移
127. 為了讓大學加強支援技術轉移和市場拓展服務,我們會由二零二四/二五年度起,每年向八所資助大學的技術轉移處,各提供不超過一千六百萬元資助。
加強創科基建
128. 香港科學園第二階段擴建計劃的首批工程,預計於明年第一季完成,將提供約一萬三千平方米的樓面,主要作濕實驗室用途。數碼港第五期擴建計劃預計最快明年底落成,將提供約六萬六千平方米的樓面作共用工作間及辦公室等。連同將陸續啟用的河套創科用地,本地創科生態圈將有更多空間發展。
國際金融中心
129. 高效的金融市場能有效配對資金和產業發展需求,加速實體經濟發展。金融業是香港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同時也是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有着「量」與「質」的優勢,各個金融領域發展蓬勃。
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
130. 國家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隨着內地與其他地區的經貿往來愈趨頻繁,人民幣在國際貿易、投融資、跨境支付和作為儲備貨幣等方面的佔比正不斷上升,市場對人民幣的需求日趨殷切。
131. 香港是全球最大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處理全球約百分之七十五的離岸人民幣支付結算,亦擁有全球最大、超過一萬億元人民幣的離岸存款資金池。我們會全力建設離岸人民幣的生態系統,以把握龐大機遇,並助力人民幣國際化的穩慎推進。
132. 我們正從多方面推進相關工作,包括繼續深化互聯互通機制,便利人民幣跨境投資和雙向流通,提高離岸人民幣流動性;鼓勵機構提供更多離岸人民幣產品及風險管理工具,以及在港進行人民幣融資。此外,我們亦會將債務工具中央結算系統(簡稱CMU系統)發展成為亞洲主要的國際中央證券託管平台,更好地支持包括人民幣跨境清算、交易結算、託管等業務。
互聯互通
133. 內地與本港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不斷增量擴容,債券通、跨境理財通、ETF納入互聯互通標的、利率互換通等,近年相繼落實,進一步豐富內地和國際投資者的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選擇。
134. 今年,港交所將會舉辦「互聯互通十周年座談會」,與業界分享經驗,並探討如何注入新活力。我們將會在內地展開聯合路演,進一步推動互聯互通的發展。
135. 我們正與內地積極商討引入股票大宗交易、將人民幣櫃台納入港股通,以及將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納入互聯互通機制,以吸引更多企業和資金利用香港市場。
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
136. 香港是國際資產及財富管理中心,管理資產超過三十萬億港元,亦是亞洲區內最大的對沖基金中心和僅次於內地的私募基金管理中心。目前,香港已分別有超過二百五十家開放式基金型公司及七百八十個有限合夥基金。
137. 為推動市場發展,政府會把「開放式基金型公司及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資助計劃」延長三年,亦將成立專責小組,與業界商討進一步推動資產及財富管理業發展的措施。
138. 吸引環球家族辦公室和資產擁有人來港,有助帶來更多資金及帶動相關經濟活動。我們已落實多項措施,包括為單一家族辦公室的合資格交易提供稅務寬減,以及精簡適用於高端專業投資者的評估程序。
139. 「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即將接受申請。在香港投資二千七百萬元或以上於合資格資產,以及投入三百萬元於新的「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投資組合」的合資格投資者,可申請來港居住和發展。新計劃有助增強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和相關專業界別的發展優勢,以及支持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
140. 我們正籌備在三月底舉辦第二屆「裕澤香江」高峰論壇,向環球家族辦公室及資產擁有人展示香港的獨特優勢。此外,我們將進一步優化有關基金、單一家族辦公室和附帶權益的優惠稅制,包括檢討稅務寬免制度的適用範圍、增加合資格交易的種類,以及提升有關處理附帶交易的彈性,從而吸引更多有潛力的基金和家族辦公室來港落戶。
證券市場
141. 我們銳意推動證券市場更深、更廣、更蓬勃的發展,以鞏固及提升市場競爭力,我剛才已在第45至48段詳細論述。
債券市場
142. 香港的債券發行一直在亞洲處於領先地位,國際債券的發行量在亞洲區已連續七年排名第一。去年預算案建議將「政府綠色債券計劃」涵蓋的範疇擴大至可持續金融項目,並成立「基礎建設債券計劃」,為基建項目融資,讓惠及經濟民生的項目早日落成。我們會將這兩項計劃的合共借款上限訂為五千億元,以增加額度調配的靈活性,集資所得將撥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投資於有利長遠發展的項目。這兩項計劃將逐步取代現時的「政府債券計劃」。
143. 二零二四/二五年度政府將發債一千二百億元,當中七百億元為零售部分,包括五百億元銀色債券,以及二百億元綠色債券及基礎建設債券,除了推動普惠金融,亦提高市民對基建及可持續發展項目的「參與感」。
深化大灣區金融合作
144. 「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持續穩步發展。「理財通2.0」服務本周初正式啟動,優化措施包括提高個人投資者額度至三百萬元人民幣,以及降低南向通的參與門檻等。
145. 為協助企業較容易在大灣區進行融資,金管局與內地監管當局會繼續推動跨境信貸資料互通的合作框架,允許兩地銀行在取得企業客戶的同意後,跨境查閱相關企業的信貸資料,以更穩妥及更有效率地進行信用評估。
專業保險市場
146. 作為國際風險管理中心,香港提供多元的風險管理渠道,包括專業保險服務。我們致力爭取海內外企業來港設立專屬自保公司,提高企業風險管理能力。我們亦積極推動保險相連證券發展,透過設立專屬規管制度和資助先導計劃,至今促成四宗巨災債券在港發行,其中一宗更為此類證券首度上市。我們會繼續吸引更多發行機構和培育相關人才,推動行業發展。
增強金融服務業發展動能
147. 為了鞏固及提升香港各個金融服務領域的競爭力和優勢,政府將增撥一億元推動和促進金融服務持續發展,範圍包括綠色和可持續金融、金融科技、資產及財富管理、總部業務,以及風險管理等。
國際貿易中心
148. 國際貿易格局不斷轉變。過去一段時間,香港輸往歐美的出口佔整體出口的比例有所下降,輸往東盟、中東等一些發展中國家的比例則逐步上升。另外,近年內地生產商愈來愈多運用海內外的生產能力組成跨國供應鏈,製造產品供應海外市場。香港有條件把握這些轉變帶來的機遇。
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
149. 順應內地生產商產業鏈向海外延伸的趨勢,我們目標是將香港建構為跨國供應鏈管理中心。作為區內首屈一指的金融和商業中心,香港能提供全面和完善的專業配套服務,支援企業在海外的業務需要。這些服務對海外經驗較少但希望「走出去」的內地企業尤為重要。
150. 諮詢服務:香港貿易發展局(貿發局)一直透過不同計劃,提供包括商業運作、生產及供應鏈方案、市場資訊等諮詢服務,有效支援本港的內地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設立據點。
151. 貿易融資:落戶香港的內地企業,亦可利用香港出口信用保險局(信保局)的出口信用保險、買家調查及市場信息分享等服務,滿足業務需要。金管局較早前推出的「商業數據通」和mBridge項目,能讓這些企業以較低成本和較高效率取得貿易融資和跨境結算服務。
152. 企業培訓:港商對跨國供應鏈、海外市場的合規、勞工保障和環境保護等方面,擁有豐富的知識和經驗。我們會促成不同機構和業內人士合作,為拓展到海外的內地企業提供例如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培訓,以幫助它們建立良好商譽,拓展市場。
153. 為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商務及經濟發展局會統籌其他「香港隊」的機構,合力研究相關推行細節,包括設立單一窗口,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服務。投資推廣署亦會配合相關工作,加大力度吸引內地生產企業來港開設管理離岸貿易的總部。
拓展市場
154. 政府一直以來努力拓展香港的經貿網絡,幫助本地商界打入新興市場。
155. 為加強與中東的經貿關係,政府正與沙特阿拉伯進行投資協定談判,並正考慮在利雅得增設經貿辦。我們亦會於年內在土耳其和埃及增設顧問辦事處,將外地資金、企業「引進來」。此外,香港與巴林已完成投資協定談判,並即將簽訂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稅協定。
156. 東盟也是我們重點建立的夥伴之一,政府正考慮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增設經貿辦。其他市場方面,我們正與秘魯進行自貿協定談判,以及與孟加拉進行投資協定談判。貿發局亦會在「一帶一路」沿線增設兩間顧問辦事處,在新興國家加強貿易推廣。
「一帶一路」
157.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已踏入另一個金色十年,香港會繼續發揮好作為共建「一帶一路」功能平台的角色,積極參與及助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尤其是綠色發展及科技創新的合作。
158. 今年九月,我們會繼續舉辦年度的「一帶一路高峰論壇」,並舉辦首次「一帶一路節」,推動香港與沿線國家在貿易、投資、科技、文化藝術與人才交流等廣泛領域的合作。我們亦將主辦「一帶一路」稅收徵管合作論壇,雲集沿線地區的政府代表、國際組織、學術機構和重點企業等,為與會者建立聯繫及交流平台,以促進稅務管理合作和能力建設。另外,我們會組織更多外訪團,包括與在港的「一帶一路」國家企業到內地考察,探索商機。
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
159. 知識產權的有效保護和高效交易,對於香港推動科研、文化創意、設計服務、品牌授權等產業發展至為重要。事實上,知識產權署在過去三年平均每年批出超過一萬宗的標準專利註冊,可見本港的知識產權貿易市場潛力龐大。
160. 政府會在今年上半年向立法會提交修訂《稅務條例》的建議,以推行「專利盒」稅務優惠,將合資格知識產權所產生的利潤稅率,大幅調低至百分之五,以鼓勵企業投放更多資源進行科研,並利用專利及其他知識產權保護進行商品化交易。
參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的專項計劃
161. 我們會積極在香港籌建一所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所中心會聚焦提供專利檢索分析等專門服務,以保護科研成果及加強對創科業界的支援,同時促進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建設亦可助力本港培育兼備專利知識的創科人才。為此,我已預留四千五百萬元,支持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籌建和營運這個中心,預計最快明年投入服務。
國際航運中心
162. 全球目前約有九成的貨物貿易採用海運。香港憑着優越的地理位置、制度上的獨特優勢,以及豐富的國際商貿經驗和網絡,在這個航運市場中佔一重要席位。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支持下,政府於去年十二月公布《海運及港口發展策略行動綱領》,制定十大策略和三十二項具體行動措施,以支持香港海運及港口業的持續發展,提升業界的長遠競爭力,鞏固和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
發展高增值海運服務
163. 《行動綱領》其中一個方向是發展高增值海運服務。政府過去數年推出一系列針對航運業的稅務優惠措施,包括船舶租賃、海事保險業務、船舶代理、船舶管理和船舶經紀業務等,有關措施初見成效。我們將在今年展開進一步優化的研究。
164. 另外,香港的船舶註冊廣受國際認可,以總噸位計全球排行第四位,並以優質船隊取勝。香港註冊船舶在全球港口當局監督的扣留率遠低於全球平均。我們計劃向船東提供批量註冊優惠,吸引船東大規模將船舶於香港註冊。政府會在今年起就批量註冊優惠修訂相關規例,概述相關規則和申請資格等。
現代物流發展
165. 政府希望協助業界更好地把握智慧物流和電商業務的最新發展和商機。為此,政府已於二零二零年撥款三億元推出「第三方物流服務供應商資助先導計劃」,為合資格物流服務供應商提供資助,鼓勵物流業應用科技以提升生產力。至今,受惠於這項先導計劃的企業超過一百九十間,涉及款項約一億三千七百萬元。政府於今年二月優化這項先導計劃,將資助金額上限由每間企業一百萬元增加至二百萬元,並擴大資助範圍,以涵蓋應用ESG科技相關的服務。
國際航空樞紐
166. 目前,香港國際機場共有約一百二十家航空公司營運來往全球約一百八十個目的地的航班。作為國際航空樞紐,我們的願景是利用港珠澳大橋帶來的便利和機遇,將香港國際機場打造成一個「機場城市」,集結商業、會展、旅遊、生活和物流等元素,成為世界級的地標。
開拓航空新腹地
167. 機管局正按計劃全速推進香港國際機場三跑道系統項目,目標於今年年底投入運作。為把握三跑道系統帶來的機遇,同時配合國家「空中絲綢之路」的建設,我們會針對現時的主要航線及具潛力的「一帶一路」航線,加強與相關國家之間的航空服務聯繫,擴大航空網絡。
「多式聯運」
168. 機管局會充分利用香港國際機場在處理高價值、溫控空運貨物的優勢。其中,正與東莞共同推展「海空貨物聯運」模式,並計劃在明年底前完成「香港國際機場物流園」永久設施的首階段建設,逐步達至每年處理一百萬噸貨量,以更好地滿足大灣區的國際貨運需求。
亞洲航空物流基地
169. 機管局亦會積極擴展航空貨物服務,包括東莞物流園的冷鏈貨物服務、與珠海市共同開展國際貨運業務,以及吸引國際貨運公司及主要全球零售商以香港作為在亞洲的航空物流基地。
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
170. 香港是中國唯一實行普通法的地區,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及優質的法律人才。這些都是香港優良營商環境的基石,也為我們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171. 在中央的大力支持下,「國際調解院」在成立後會將其總部設在香港,成為首個在香港設立總部的政府間國際組織,專門以調解方式處理國際爭端。這有助吸引爭議各方、調解員、律師等專業人士選擇香港進行調解,亦會帶動相關經濟活動。
172. 此外,律政司會繼續舉辦國際會議和交流等活動,並帶領業界到訪內地、中東及東盟成員國,推廣香港的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
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173. 香港多元開放、中西文化薈萃、新舊交融。政府將透過持續發展蓬勃多元的文化藝術、推廣中華文化、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並發展高質量的文化藝術及創意產業。政府將盡快公布《文藝創意產業發展藍圖》,勾劃有關工作的願景和具體措施。
文化創意品牌
174. 政府會於二零二四/二五年度分別向「電影發展基金」及「創意智優計劃」注資約十四億元及二十九億元,支持電影、藝術、設計等不同範疇的項目。當中,政府會由今年起每年舉辦「香港時裝設計周」,目標是將活動打造成亞洲時裝設計盛事,讓香港時裝設計品牌享譽亞洲以至國際。
重點演藝作品
175. 政府提出「重點演藝項目計劃」,支持具代表性的本地大型演藝作品長期公演,讓這些創作成為香港另一個文化名片。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會在上半年敲定計劃的具體安排。
大型藝術活動
176. 我們會在今年十月舉辦首屆「香港演藝博覽」,提供一個綜合平台,展示世界頂尖的演藝作品,為這些作品和創作精英提供交流機會和商機。我們亦會舉辦「第四屆粵港澳大灣區文化藝術節」,在香港及大灣區其他城市舉行逾百場的文化藝術活動,預計會吸引約五千位藝文同業參與及十四萬人次入場。
培育本地人才
177. 「人才是第一資源」,是支撐經濟和各行各業發展的根本動力,我們在積極引進各地人才的同時,也必須持續大力培育本地人才。除了繼續支持專上院校提升質素、擴展容量外,我們亦會繼續推展多個不同行業的人才培訓計劃,充實本地的專才庫。
創科人才
178. 除了支持「新型工業化」發展中的各項人才培訓計劃外,我們亦透過「創科實習計劃」,鼓勵大學生參與創科相關的工作。此外,為融入知識型經濟和發展數字社會作好準備,政府推出「奇趣IT識多啲計劃」,加強小學生對資訊科技的興趣及應用。就此,我建議增撥一億三千四百萬元,在未來兩個學年向每所公帑資助小學提供最多三十萬元的資助。
醫護專業人才
179. 政府重視培訓本地醫護專業人才。醫務衞生局會持續提升醫療相關的教學設施,並適度增加本地醫護專業人員的培訓學額。此外,自去年四月起,我們亦資助相關院校在指定醫療相關課程中的臨牀實習費用。另一方面,去年《財政預算案》額外注資五億元予中醫藥發展基金後,基金已推展多項行業能力提升項目,例如開展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合辦的「香港中醫藥人才短期培訓項目」,建設優秀的中醫藥人才隊伍。
海運及空運人才
180. 在「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下,政府於今年一月推出「智慧及綠色物流專業培訓計劃」及「物流推廣資助計劃」,以加強物流業的推廣和人才發展工作,配合智慧及綠色物流的新發展。我們也推出「航空業推廣活動資助計劃」,資助本地與航空業相關的機構及學術機構舉辦活動,向社會不同層面推廣航空業的發展情況和機遇。運輸及物流局會在今年全面檢討上述基金在吸引人才和促進業界人力發展的成效。
專利人才
181. 政府會在未來三年增撥合共約一千二百萬元予知識產權署,以籌劃設立本地專利代理服務的規管安排,提升其專業質素,支援「原授專利」制度的發展。政府也會繼續壯大專利審查團隊,提升實質審查能力,爭取在二零三零年自主進行專利實質審查。
國際法律人才
182. 律政司會於今年內設立專門的辦公室和專家委員會,以推動成立「香港國際法律人才培訓學院」,培育具有國際視野兼熟悉不同法制的法律人才。
土地及房屋供應
土地供應
183. 二零二四/二五年度賣地計劃共有八幅住宅用地,加上鐵路物業發展、私人發展和重建,以及市區重建局項目,預計全年的潛在土地供應可興建約一萬五千個單位,較《長遠房屋策略》的一萬三千二百個單位年度估算需求高出近百分之十四。此外,賣地計劃共有兩幅商業用地及一幅工業用地,提供約十二萬平方米商業樓面面積和五十四萬平方米工業樓面面積。我們會考慮市場情況以決定推售土地的數量、種類和速度。
184. 未來五年,我們會準備好可興建不少於八萬個私營房屋單位的土地,以便適時推出市場。當中近六成的土地供應來自新發展區和新市鎮擴展區,另外四成來自其他地區的政府賣地項目和鐵路物業發展項目。
房屋供應
185. 公營房屋供應方面,政府已覓得足夠土地,可於未來十年(即二零二四/二五至二零三三/三四年度)滿足三十萬八千個公營房屋單位的供應目標。截至去年年底,當中約十萬五千個香港房屋委員會的單位已經動工,進度理想。考慮到現金津貼試行計劃的期限將於今年年中屆滿,政府決定延長試行計劃一年至明年六月,幫助輪候冊上的基層家庭,並會適時再作檢討。
186. 私營房屋供應方面,我們估計今年起的五年內,私人住宅單位每年平均落成量超過一萬九千個,較過去五年的平均數增加約百分之十五。未來三至四年一手私人住宅單位潛在供應量約為十萬零九千個單位。
運輸基建
187. 政府的願景是通過「基建先行」及「創造容量」的規劃方針,構建一個宜居、具競爭力及可持續發展的香港。我們正有序推展《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中的鐵路及主要幹道項目,以加強不同地區連繫,並釋放發展潛力。同時,政府計劃在東九龍、啟德和洪水橋/廈村推展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今年內將邀請相關的供應商及營運商提交意向書。
188. 為進一步促進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政府會繼續透過「港深跨界軌道基礎設施建設專班」,與深圳當局合作推展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及北環線支線兩個跨境項目,共同構建「軌道上的大灣區」。
189. 另一方面,為提升建造業生產力,發展局轄下的跨部門督導委員會將在短期內制訂多項措施,以加強「組裝合成」的應用。為了推動「組裝合成」作為大灣區的優勢產業之一,我們將與廣東省政府加強合作,促進「組裝合成」組件的生產、出入口便利和外銷能力;特區政府亦會研究投資「組裝合成」供應鏈的可能性。此外,發展局將於今年內成立建築研發及測試中心,推動整個行業加強創新應用。
醫療衞生
190. 政府重視市民的健康福祉,致力維持高水平的醫療專業和高效率的醫療衞生體系。我們持續投放大量資源在醫療衞生範疇,二零二四/二五年度的經常開支預算達一千零九十五億元,佔政府經常開支約百分之十九。政府會持續變革求新,保護公眾健康、做好基層醫療工作,並提升醫療服務質素和促進醫療產業發展。
191. 政府一直從多方面改善公營醫療服務及提升病人體驗,並提出具體指標,包括縮短專科門診輪候時間及更廣泛採用視像會診。就部分服務所訂立的指標,例如藥物送遞服務和電子病假證明書,已於去年初達致。
中醫藥發展
192. 為推動中醫藥發展,政府一直投放資源並落實多項措施,包括增加政府資助中醫藥門診服務名額、進一步擴展中西醫協作服務、推動中藥檢測科研及標準制定工作等。我們正全速推展中醫醫院及政府中藥檢測中心的建設,預計兩個項目可於明年底起分階段投入服務。
控煙政策
193. 增加煙草稅是國際公認最有效減低煙草使用的措施。政府建議即時將每支煙的稅款調高八角,並按同等比例提高其他煙草產品的稅率,升幅與去年相若。我們預期煙草稅佔香煙零售價的比例將提升至約七成,逐步邁向世界衞生組織建議的七成五水平,加強戒煙誘因,保障公眾健康。我們會繼續大力打擊私煙,加強戒煙服務以及宣傳教育。
關愛共融
青年發展
194. 青年是香港的未來,「青年興,則香港興」。政府正積極逐步落實《青年發展藍圖》內多項行動和措施,並會繼續為青年人提供更多內地和海外的交流與實習機會,今年的目標是讓不少於三萬人受惠,讓青年了解國家發展大勢,同時放眼世界。政府亦將於今年中舉辦「青年發展高峰論壇」,邀請海內外青年團體參與,就青年關心的議題交流和互相學習,預計有超過一千人參與活動。
職業專才教育
195. 政府會繼續透過「職學聯通、多元發展」的策略,加強推廣職業專才教育,並已預留約六億八千萬元,支持職業訓練局這方面的工作,包括將「職學僱主評核先導計劃」及「兼讀制專業課程學生資助試行計劃」延長五年、進一步支持學生交流活動、加強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鼓勵僱主提供職場學習等。
196. 此外,政府亦已預留一億元啟動資金,協助自資專上院校成立「應用科學大學聯盟」,共同宣傳推廣,以提升職專教育在社會、家長和學生心目中的地位。
關顧長者
197. 政府自去年九月起恒常推行「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計劃」(社區券),並把適用範圍擴展至租用輔助科技產品。二零二四/二五年度社區券將增至一萬一千張,涉及的全年開支約九億元。政府亦自去年四月起恒常推行「長者院舍照顧服務券計劃」(院舍券)。今年第二季院舍券將增至五千張,讓更多合資格長者及早受惠,計劃涉及的全年開支約十四億四千萬元。
支援殘疾人士
198. 政府致力增加殘疾人士日間康復、住宿照顧及暫顧服務的名額。截至去年底,服務名額總數增至三萬六千四百個。此外,政府會透過關愛基金撥款約一億三千萬元,由今年第三季起推行為期三年的試行計劃,向領取綜援而有工作的殘疾人士每月發放額外五百元津貼,以鼓勵就業。預計受惠人數約六千八百人。
婦女發展
199. 政府重視婦女發展,並於去年預留一億元加強支持相關工作。去年六月成立的「婦女自強基金」,至今已資助婦女團體及非政府機構推行超過一百四十項計劃,包括協助婦女在就業市場轉型、就照顧子女或長者提供培訓等。
支援在職家庭育兒
200. 政府會在今年起分階段增設十所資助獨立幼兒中心,目標是三年內提供額外近九百個日間幼兒照顧服務名額,另外亦會在今年起分階段擴展學前兒童課餘託管服務至全港各區,服務名額亦將於三年內增加至近一千二百個。
二零二三/二四年度修訂預算
201. 受環球利率上升、經濟放緩及地緣政治持續緊張的影響,去年本港經濟增長步伐比預期慢。儘管在疫情過後整體開支回落,但資產市場偏軟,令地價及印花稅收入下跌,綜合赤字因而比預期大。
202. 二零二三/二四年度政府收入的修訂預算為五千五百四十六億元,較原來預算低百分之十三點七,即八百七十八億元。
203. 當中,地價收入為一百九十四億元,較原來預算大幅減少六百五十六億元,亦遠較過去年度為少。印花稅收入為五百億元,較原來預算低三百五十億元。利得稅和薪俸稅的收入分別為一千七百一十二億元和七百九十二億元,與原來預算相若。
204. 二零二三/二四年度政府整體開支的修訂預算為七千二百七十九億元,相比前一年減少百分之十點二,較原來預算低百分之四點三,即三百三十一億元。
205. 總括來說,我預計二零二三/二四年度綜合赤字為一千零一十六億元。財政儲備在二零二四年三月三十一日預計為七千三百三十二億元。
二零二四/二五年度財政預算
206. 展望來年,由於外圍環境仍然較為複雜,香港作為細小及外向型經濟體,無可避免受到影響,跟資產市場相關的收入仍需時間完全恢復。開支方面,政府會繼續投入資源,鞏固經濟增長勢頭及提升公共服務。
207. 二零二三年《施政報告》中宣布的主要政策措施,共涉及約一百四十二億元收入、一百三十四億元經營開支及二百五十二億元非經營開支,相關措施的財務影響已在二零二四/二五年度財政預算反映。
208. 二零二四/二五年度政府整體開支將上升約百分之六點七至七千七百六十九億元,相對名義本地生產總值的佔比微升至百分之二十四點六。
209. 二零二四/二五年度經常開支將增加百分之七至五千八百零二億元。其中民生相關政策範疇包括醫療衞生、社會福利和教育的投放仍然龐大,合共達三千四百三十七億元,佔經常開支百分之五十九點三。由於疫情過去,非經常開支將大幅減少百分之四十七點七至三百三十六億元。
210. 二零二四/二五年度的總收入預計為六千三百三十億元。入息及利得稅預計為二千七百九十六億元,較二零二三/二四年度修訂預算上升百分之六點八。以二零二四/二五年度的賣地計劃和土地供應目標為依據,地價收入預算為三百三十億元,較二零二三/二四年度修訂預算上升百分之七十點一。印花稅收入預算為七百一十億元,較二零二三/二四年度修訂預算上升百分之四十二。
211. 計及二零二四/二五年度政府債券發行額一千二百億元,年度赤字預計為四百八十一億元,財政儲備亦將下降至六千八百五十一億元。
212. 在二零二四/二五年度,公務員編制維持零增長的目標,各部門通過重訂工作優次、內部調配、精簡程序及提升效率,推展政府各項新政策及措施。預計在二零二五年三月底,公務員編制約為十九萬四千個職位。
中期財政預測
213. 我們有決心和信心克服公共財政目前面對的挑戰。基本原則是必須維持公共財政的可持續性。我們制定了一套財政整合計劃,勾劃出如何逐步回復收支平衡,並維持財政儲備在穩健水平,確保政府能持續為社會提供各項公共服務和推動經濟發展,以及在逆境或其他緊急情況時,有充分空間推出措施協助市民及企業。
214. 中期財政預測主要從宏觀角度估算政府的收支和財政情況,並已全面反映財政整合策略中的措施。二零二四/二五年度所採納的實質經濟增長率為百分之二點五至三點五,二零二五/二六至二零二八/二九年度所採納的實質經濟增長率為約每年百分之三點二。
215. 在這期間,政府基本工程開支平均每年約九百億元,經常開支則平均每年增加百分之四點二,政府整體開支佔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將由二零二四/二五年度約百分之二十四點六逐漸下降至二零二八/二九年度約百分之二十點六。
216. 地價收入方面,二零二五/二六及之後年度主要以較保守的過往二十年地價收入相對本地生產總值的平均水平(即百分之三點四)計算。我亦假設利得稅和其他稅項收入的增長率,與未來幾年經濟增長率相若。總體而言,政府收入由二零二四/二五年度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約百分之二十,逐步上升至二零二八/二九年度約百分之二十二點六。
217. 此外,中期財政預測亦反映了每年發行合共約九百五十至一千三百五十億元的綠色和可持續債券及基礎建設債券。
218. 基於以上假設和安排,未來五年的經營賬目和非經營賬目的赤字均會按年收窄,其中經營賬目在兩年後,即二零二六/二七年度起恢復盈餘;至於非經營賬目,則在二零二八/二九年度恢復盈餘。倘計入發行債券所得,則政府綜合賬目只有二零二四/二五年度錄得赤字,其後年度均錄得盈餘。上述測算未有計及未來四年可能推出的退稅及紓緩措施。
219. 預計至二零二九年三月底,財政儲備為八千三百二十二億元,相當於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二十一點二,或約十二個月的政府開支。
公共財政
220. 大家仍記得,在疫情期間,政府推出了多輪大規模的逆周期和防疫抗疫措施,開支飆升,於二零二二/二三年度達到八千一百零五億元的高位。疫情過後,我們已盡力壓低開支,但今個財政年度的總開支仍達七千二百七十九億元,比二零一八/一九年度增加百分之三十六點九,其中經營開支在同期更大幅增長百分之四十點二,相對同期經營收入只增加百分之十三點一。
221. 基本工程的開支亦由過去五年平均每年約七百六十億元,增加至二零二三/二四年度約八百五十億元,主要因為近年政府大力推動土地房屋項目,以及其他改善環境及民生的基建工程。
222. 應對疫情和外圍環境挑戰,幾年下來令財政儲備下降至現時約七千三百三十二億元。我們不應只聚焦短期的政府收支情況,而是看整個經濟周期內的財政狀況。政府會堅守《基本法》第一百零七條量入為出的原則,力求收支平衡,避免赤字,以確保公共財政的韌性和可持續性。
財政整合計劃
223. 我們正落實一套全面的財政整合計劃。考慮到經濟復甦力度尚待加強,以及企業和市民的負擔,這計劃以節流為重點,但也以務實態度增加部分收入,力求數年內讓政府回復收支平衡。
224. 我們會從根源着手,透過重整工序或重訂工作的緩急優次,加強管控開支增長速度。即使如此,政府仍會照顧市民需要,持續投入資源提供及改善公共服務。
控制經營開支增長
225. 我們會嚴格控制經營開支,並將推行以下措施:
(一)繼續推行公務員編制零增長,將編制控制在不高於二零二一年三月底的水平;以及
(二)早前公布的「資源效率優化計劃」,將在未來兩個財政年度每年節省經常開支百分之一,騰出的資源在內部重新調配,供優化和推出新的公共服務。為進一步控制政府開支增長速度,在不影響綜援及公共福利金等計劃的前提下,各部門需要在二零二六/二七年度再削減百分之一的經常開支。
226. 在實施開支增長管控措施後,預計在未來五個財政年度,經營開支將由過往五年平均每年增加百分之七,減慢至平均每年增加約百分之二點二,低於同期本地生產總值百分之五點五的名義增長。
227. 此外,我們已要求相關部門檢視以下兩項涉及開支較大及增長迅速的交通資助計劃的運作模式。我們必須強調,政府無意取消這些計劃,檢視的目的是要讓有關計劃以財政上可持續的模式繼續提供。我們預計以下兩項計劃的檢討會在年內完成:
(一)「政府長者及合資格殘疾人士公共交通票價優惠計劃」(即「二元優惠計劃」):這計劃在二零二三/二四年度開支約四十億元,較二零一九/二零年度的十三億元增加超過兩倍;及
(二)「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這計劃在二零二三/二四年度開支約三十五億元,較二零一九/二零年度的十七億元增加超過一倍。
228. 雖然我們控制整體開支的增長速度,但投放於公共服務的資源仍顯著增加。例如醫療衞生、社會福利及教育相關經常開支的總額在二零二四/二五年度達三千四百三十七億元,較二零二三/二四年度增加約百分之七點三,亦較五年前增加百分之三十四點二。
檢視政府基本工程的緩急優次
229. 基建的推展不但投資未來,亦對經濟民生有所裨益。近年政府大力推展土地房屋供應項目,包括發展新市鎮和新發展區,以及改善環境及民生的項目,例如啟德體育園和醫院發展計劃等,預計在未來三年基本工程開支將進入高峰期。
230. 政府需要把基建工程開支控制於財政上可持續的水平。就此,相關決策局及部門已審視工程開支的效益,按項目的優次緩急調整推展安排。一些籌劃已經相對成熟的項目,將按計劃繼續推進,當中包括在北部都會區的土地平整及基礎建設等工程項目。至於一些正在前期規劃或構思階段的項目,則會因應項目的重要性等因素,調整推展進度。
231. 政府在中期財政預測的基本工程開支,將控制在平均每年約九百億元,較過去五年的平均每年七百六十億元,仍增長約百分之十七,顯示政府對基本工程開支的持續投入。
增加收入
232. 公共財政收入增長的關鍵在於經濟持續高質量發展。只有把「蛋糕」做大,讓經濟增長更快、更具韌性、更多元,收入才能更多,以支持社會建設和民生需要。
233. 開源的考量需要兼顧實際狀況,不能操之過急,以免影響經濟復甦和市民的生活,同時要維持簡單低稅制的競爭優勢。考慮了這些因素,以及根據「能者多付」的原則,我們將會調整以下稅項。
234. 我們建議由二零二四/二五課稅年度起實施薪俸稅和個人入息課稅的標準稅率兩級制,即以標準稅率計算入息淨額超過五百萬元的納稅人的稅額時,首五百萬元的入息淨額繼續以百分之十五計算,超過五百萬元的部分則以百分之十六計算。預計約一萬二千名納稅人受影響,佔相關納稅人總數的百分之零點六,政府收入每年增加約九億一千萬元。即使實施上述標準稅率兩級制,香港的實質稅率仍低於其他先進經濟體。
235. 政府會於今年上半年度就住宅物業累進差餉制度提出法例修訂,目標於二零二四/二五年度第四季生效。新制度只會影響應課差餉租值超過五十五萬元的住宅物業,佔相關物業百分之一點九。預計政府收入每年可增加約八億四千萬元。
236. 政府會適時檢討不同收費。除了「用者自付」的原則,亦會考慮市民及企業的負擔能力。商業登記費由四月一日起,將增加二百元至每年二千二百元。上次調整已是一九九四年。預計政府收入每年增加約二億九千五百萬元。為緩減相關影響,破產欠薪保障基金收取的一百五十元商業登記徵費,將豁免兩年。
237. 我們建議恢復徵收酒店房租稅,稅率為百分之三,預計政府收入每年可增加約十一億元。為讓酒店及旅遊業有更多時間準備,實施時間將為二零二五年一月一日。估計徵收的酒店房租稅只會佔過夜旅客在港消費額少於百分之一。政府在來年已預備投入超過十億元提升旅遊基建和服務,力爭更多不同客源市場的過夜和高消費旅客來港旅遊。
國際稅務發展
238. 我們會繼續推進落實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就應對侵蝕稅基及轉移利潤的全球最低稅率方案,以期於二零二五年開始,向年度總收入七億五千萬歐元或以上的大型跨國企業集團,實施百分之十五的全球最低稅率,以及徵收香港最低補足稅。我們現正就實施方案進行諮詢,預期今年下半年提交立法建議。有關方案由二零二七/二八年度起,預計每年為政府帶來約一百五十億元的稅收。落實方案後,香港的稅務競爭力仍優於大部分稅務管轄區。
「未來基金」投資收益
239. 二零二一/二二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把「未來基金」的累積投資收益陸續反映在政府經營賬目內。政府將於下月提交決議予立法會,以完成落實轉撥安排。
發行債券
240. 政府發行債券除了有助推動債券市場發展,亦可利用市場資金,推動綠色及可持續發展和基建項目。我強調,發債所得資金不會用於支付政府經常開支。
241. 由我領導的「大型發展項目融資委員會」,已審視如何有序及分階段推動北部都會區發展。我們計劃在未來五年,每年發債約九百五十億至一千三百五十億元,推動北部都會區及其他基建項目。至於交椅洲人工島項目,我們會繼續推展各項相關研究,具體推展時間將考慮包括公共財政狀況等因素。
242. 政府會繼續嚴守財政紀律,維持政府借貸於穩健水平,預計在二零二四/二五年度至二零二八/二九年度期間,政府債務與本地生產總值的比率將介乎約百分之九至十三,遠低於大部分其他先進經濟體。
結語
243. 主席,二零二四年仍充滿不確定性。外圍環境複雜多變,牽動投資情緒和資金流向。
244. 短期,我們要鞏固經濟復甦勢頭。長遠,經濟增長方式必須調整,「質」與「量」必須提升。高質量發展將推動更多創新,帶來新服務和新產品、刺激新需求、開創新市場,這是香港未來發展的必由之路。
245. 大自然的演化有生生不息的周期,經濟發展也有高低起伏的循環。新出現的挑戰、不確定的未來,或許讓人感到迷惘。
246. 但是,回望香港過去幾十年的發展,可見路徑縱有高低起伏,總是導向美好未來。
247. 今年預算案的封面顏色代表破曉晨曦,迎來希望、懷抱信心,蘊藏着對更和諧團結的期盼。
248. 中央的堅強領導、國家的堅實支持,加上港人的機靈善拚,讓每個階段的挑戰,都成功轉化為更大的機遇。
249. 在國家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強國建設中,香港的獨特定位和功能無可替代,也一直為國家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國家穩定較快發展,加上快速發展的亞洲,為我們帶來無限機遇。香港中西薈萃、聯通世界,是唯一融合國際與中國優勢的地方。只要找準定位、找對方向,發揮好自身獨特優勢,不斷奮發創新、堅定前行,香港一定龍騰四海、繁榮發展。多謝主席!
相關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