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羅奇「玩完論」早該玩完
文/黎岩
三年前曾預言「美元崩盤」的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羅奇(Stephen Roach),語不驚人誓不休,近日又聲稱香港受三因素影響,所以判定「香港已經玩完」。「美元崩盤論」曾讓羅奇成為笑柄,「香港玩完論」也將毫無疑問地讓羅奇成為笑柄笑料笑話。
眾所周知,曾經作為「中概好友」的羅奇,長期受惠於中國發展紅利,賺足了全球眼球。但近年其立場卻來了個180度大轉變,對中國及香港特區不斷作出毫無事實根據的肆意揣測及負面評論,可謂是「食碗面反碗底」。至於其背後的原因,明眼人一眼就能洞穿:唱衰香港,做空大市,從中漁利。雖然尚不清楚羅奇在配合其所服務的大摩翻手為雲覆手為雨,操弄股匯的頻頻動作中,究竟獲利多少。但可見的是,大摩歷經金融危機乃至於持續三年的全球疫魔,依然能夠在全球金融市場為所欲為,大展拳腳,就可見羅奇之流的市場口技如何了得。
「看空」中國、「唱衰」香港,羅奇不是第一個,在當今東西方社會嚴重撕裂的今天,特別是已經展開的美國大選年,對全球經濟的持續震蕩與影響,「唱衰」香港肯定不是羅奇的專利,還有很多口技了得的「高才通才」,為着自身的特殊利益,施出這一屢試屢敗的招數。事實究竟如何呢?早在三十年前,即內地改革開放剛剛取得世所矚目的成就之際,「中國崩潰論」就應運而生,雖然一再破產一再失靈一再被驗證是無稽之談,然而,「中國崩潰論」從未銷聲匿跡,從未偃旗息鼓,從未知恥而退,而是愈演愈烈甚囂塵上,時至今日,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理所當然地成為全球經濟火車頭,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30%時,依然有無恥之徒在誇誇其談「中國崩潰論」。
羅奇的「香港玩完論」與「中國崩潰論」如出一轍,是當今國際社會基於種族偏見衍生演化出來的兩大長滿毒瘤的怪胎。作為全球知名投資銀行的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已經是耄耋之年的79歲的羅奇,本應該知天知地知命知勢,然而,令人奇怪的是,羅奇日前發表在英國《金融時報》的「香港現在已經玩完了(It pains me to say Hong Kong is over)」的文章,僅僅只是以香港股市表現差為由,就胡說八道「香港已玩完」。姑且不論股市的高低起伏是基於市場多重因素所決定,單看股市短期的低迷,並不足以沖淡香港未來可持續發展的光明前景。
過去一年,中國GDP同比增長5.2%,在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僅增量就超過6萬億元,相當於一個中等國家一年的經濟總量;又有「質」的有效提升,新質生產力加快形成,高技術產業投資保持兩位數增長,「新三樣」出口額突破萬億元大關。中國有「穩」的堅實基礎,香港就有「興」的強大動力。
若以港股市場的上市公司總市值為例,從1997年的3萬億港元不斷擴容至2020年底的接近30萬億港元,市值增長近10倍。十分看重數字的羅奇在其文章中,刻意迴避了這一客觀數據。香港銀行系統總存款2023年10月達20576億美元,相較於2023年初的20183億美元,仍然在持續增長。就在香港國安法頒行次年的2021年全年,香港存款總額上升4.6%。羅奇對於這一昭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仍舊穩固的客觀數據不會不知,只不過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抑或佯裝不知。
唱衰香港,做空市場,在市場的波浪起伏中坐收漁利,本就是投行的慣用手法,羅奇作為投行吹鼓手,斷難拋離他的身份顧左右而言他。羅奇的奇談怪論,就連他的同行、摩根大通資產管理全球多元資產策略主管John Bilton也看不過眼、聽不入耳,John Bilton就非常客觀地指出,雖然中國經濟正面臨挑戰,但像個別分析師建議般將其視為不可投資並不是正確的選擇,「我不認為你可以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視為另類投資或不可投資,這個說法離譜」。
就香港發展的宏觀角度而言,香港賴以成功的基石就是法治精神,香港的優勢,特別是基於「一國兩制」的「兩制」優勢,從來都沒有削弱。香港國安法也好,23條本地立法也好,只不過是香港強化法治建設完善法治社會、符合國際社會維護國家安全慣例的重要舉措,其本意其初衷其宗旨就在於為國際資本市場創造一個公開公正公平透明的自由營商環境,這也是國際資本市場長期以來的共同期望。只有明確清晰的法治環境,才能為國際資本的自由進出構築強大的保護傘,才能讓國際資本在香港市場獲取更多的合法利益。香港國安法實施三年來的實踐經驗充分證明了:只有安定穩定的社會環境,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全保障全體投資者的最大利益。香港資本市場存量的持續增加,就是對香港國安法最好的詮釋。羅奇對國安法及23條立法杞人憂天式的憂慮,只能凸顯羅奇坐井觀天的井底之蛙偏見。
其實,早在1995年,美國《財富》雜誌就曾在封面公開預言「香港已死」,但結果呢?就連《財富》雜誌對當初發表如此草率不負責任的論斷亦心生愧疚。那麼,早就該玩完的羅奇的「玩完論」,相信對於年屆79歲高齡的羅奇而言,很快就會看到能夠推翻否決其武斷言論的發展事實,至於羅奇有生之年是否還來得及反省與愧疚,卻是不便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