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綠》創作談|「希孟」張翰與「展卷人」徐銘啟:一古一今心相惜
【點新聞報道】《只此青綠》因那一抹「青綠」家喻戶曉,而每一個循「青綠」而走進劇場的觀眾,卻很難不為希孟和展卷人之間,這一段跨越千年的靈魂對話而動容。
「我(展卷人)能夠看到他(希孟),他卻看不到我。」
「冥冥之中,好像有人在保護他(希孟)。」
「千萬人之間,我好像見過你,你好像見過我。」
面對鏡頭,展卷人的扮演者徐銘啓着重強調他和希孟(張翰飾)雙人舞的部分。在「展卷」的兩個小時裏,這種「強調」一次次浮現出來。導演關於「為什麼選擇《千里江山圖》為創作基底」的回答,以「因為美」為起始,但在「美的享受」之外,這部作品自有其更為難能可貴之處。
希孟者,十八歲作得《千里江山圖》,「進得一圖身便死」。此後,這個天才少年被定格在他最燦爛的年華,而關於他的記憶,也只餘浩渺歷史煙波之間的隻言片語。他是展卷人,以2017年《千里江山圖》故宮特展的策展人王中旭為原型,是那個真聽、真看、真感受的「入畫者」。全世界只有他,「這幅畫沒了,我不行」。他也是最懂得、珍惜和愛護希孟的人。
《只此青綠》的故事,以身處現代的展卷人視角切入,一步步深入千年之前少年畫家希孟的內心。前者以「實」追「虛」,因希孟是否確有其人都幾乎不可考;後者以「虛」造「實」,畢竟《千里江山圖》真是地給一代代人以震撼。這組關係中,有後來者對前人的敬仰,有長輩對晚輩的愛護,更有高山流水、伯牙子期的隔空呼應。
演繹這樣一組人物關係,需要演員成百上千次的排演、打磨,精益求精地去追求「更上層樓」的境界。《只此青綠》與《千里江山圖》相輔相成,正如徐銘啓所說,這背後的每一個人,以孜孜不倦的匠人精神,將自己的部分做到極致,方才成就了這滿堂喝彩的作品。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在今年一月,為香港市民帶來由中國東方演藝集團創演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舞繪《千里江山圖》。公眾反應熱烈,原定三場門票火速售罄,康文署徇眾要求加開兩場。最終五場《只此青綠》場場爆滿,讓香港觀眾感受到國風視聽盛宴。
(文/沐晚 視頻攝製/任青、鄔茜、蘇婷、鹿洺)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