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情緒響警號 從小灌輸正向人生觀

學生自殺數字上升。

【點新聞報道】衞生署日前公布2022/23學年分別有23.3萬小學生及9.7萬名中學生到學生健康服務中心接受周年健康檢查。根據評估問卷顯示在過去12個月內,有計劃自殺或曾試圖自殺的學生整體比率分別為2.8%及1.3%;去年至少有31位學生懷疑自殺身亡,情況令人憂慮。精神科專科醫生陳仲謀接受點新聞訪問時指出,政府是時候考慮加入精神健康科目作為公民教育,從小灌輸學生正向人生觀。

上醫治未病

陳仲謀表示,中國人有句「上醫治未病」,意指是在病人發病之前給予建議。因此早在學生上初中或高中時,便要開始灌輸精神健康知識,將精神健康教育成為必修科目,好讓學生明白何謂壓力及情緒問題。提早識別自身情况,並懂得留意身邊人,有問題知道要找人幫助及早治療,並教曉他們勿歧視患者,反之要相互支持及鼓勵。他說:「正向心理早些灌輸給學生,長大成人便有正向人生觀。早些識別及介入,抓緊青少年成長的黃金治療期,打好情緒基礎,日後受用無窮,如不及早防預,日後則禍患無窮。」

陳仲謀提出加入精神健康教育科。

教育精神健康

陳仲謀表示,政府投放更多資源加強精神教育是重要第一步。第二步便是治療,香港需成立多元化專業團隊,成員包括精神科醫生、精神科護士、臨床心理學家、職業治療師、社工等,可是香港目前各方專業人手,遠遠末達世界衞生組織提出的比例,嚴重缺人。政府亦缺乏有權有責的人擔當統籌,就精神健康作出長遠及有前瞻性的政策。當然也不能全靠政府,市民也要主動參與有益身心活動,這支精神疫苗就是「運動破愁城、社交滅心魔、遠離煙酒毒、識食見艷陽、睡眠十一七」。他解釋市民晚上11時上床,早上7時起床,長久保持這個睡眠周期,對情神健康大有幫助。

上樑不正下樑歪

問及自疫情復常後,港人精神健康不跌反升,陳仲謀指港人經過三年疫情後,滿心以為復常後一切重回正常軌道。可是疫情前經過幾年社會事件,香港已五勞七傷,疫情只是雪上加霜:「一個人病了四、五年,好番即時落床都會仆倒,需要時間慢慢行番好,香港同樣需要時間好起來,唔係疫後一天光哂咁簡單,總之心債心還。」他更言學生由疫情網課到回校上實體課,面對趕功課、社交、欺凌凡此種種都對他們造成很大壓力。

不過,學生情緒問題這也不是單一原因,還包括其他複雜因素,社會氛圍、家庭等。其中家庭一例是上樑不正下樑歪,成年人精神健康不好,如夫妻感情變壞,不時吵架甚至家暴、鬧交、離婚成單親家庭,夫妻固然是受害者,但年幼子女或青少年才是最大受害者。他們失去家庭温暖,看見成人暴力場面,造成情緒驚恐及不安,失去自信及安全感,再加上學業壓力、家庭經濟、住在劏房等種種,學生及青少年便感到做人無意義,甚至走上輕生之路,近兩年學生自殺率已打破歷年紀錄,這是長久積聚的問題,要改善學生及廣大市民情神健康,現在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各方再不正視問題就真的晚也。

(點新聞特約記者陳惠芳報道)

相關報道:

衞生署:去年2.8%學生曾計劃自殺 中學生比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