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紀念館明推新展覽 回顧二十世紀教科書發展及童玩

孫中山紀念館明日推出新專題展覽「勤有功 戲有益:舊課本中的童玩」。(政府新聞處)

【點新聞報道】孫中山紀念館明日(22日)推出新專題展覽「勤有功 戲有益:舊課本中的童玩」,運用多媒體互動元素和沉浸式空間,介紹內地與香港教科書在二十世紀初至中葉期間的發展,以及探討童玩於教學上的重要性。

一九三○年代香港百利書店印行的《訓蒙三字經》。(政府新聞處)

十九世紀中葉前,中國常用的教材是蒙學課本和科舉考試的用書,還有人物典故、詩歌選編、音韻格律及專為女子教育而編寫的讀物。近代中國編印的新式教科書在二十世紀初迅速發展,除了供給本地中小學使用,甚至遠銷東南亞等海外華人社區。玩具與遊戲是教科書以外的教學輔助,兩者皆有助啟迪學童的創意,促進其身心發展。

展覽內的教育小冊子。(政府新聞處)

是次展覽共展出六十餘組二十世紀初至中葉期間在內地與香港出版的中文教科書、遊戲和玩具,精選展品包括1930年代香港百利書店印行的《訓蒙三字經》、1932年上海廣益書局印行的《新童子尺牘》、二十世紀初的舒式華文打字機和昔日流行的毽子。

1932年上海廣益書局印行的《新童子尺牘》。(政府新聞處)
參觀者可掃描展廳內的二維碼,獲取二十世紀初至中葉期間遊戲和玩具的資料。(政府新聞處)

除欣賞珍貴展品外,參觀者可掃描展廳內的二維碼,獲取遊戲和玩具的資料,亦可在展覽特設的沉浸式空間,體驗1950年代的天台小學。

體驗1950年代的天台小學。(政府新聞處)

展覽由明日(22日)至明年3月31日在香港中環半山衞城道七號孫中山紀念館舉行,免費入場,點擊查閱展覽資料

參觀者可在展廳體驗摺紙的樂趣。(政府新聞處)
二十世紀初的舒式華文打字機。(政府新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