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視聽觀察|青少年精神健康引關注 如何減輕學童壓力?

林正財與陳凱欣做客《議視聽》。(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點新聞報道】香港人生活節奏快,精神壓力大。根據政府數據,上年度約有1810名18歲以下患者在醫管局確診抑鬱症,進而推高本港青少年自殺機率。點新聞議視聽節目今日(19日)邀請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林正財和立法會議員陳凱欣,共同探討如何減輕青年人壓力。

香港行政會議非官守成員林正財日前獲委任為新一任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主席。他表示,香港人普遍壓力大,對情況感到憂心,指精神健康是「老大難」問題,涉及社會整體。香港推動相關政策有難度,希望藉助過往從事基層醫療和安老事務時跨部門、跨界別的經驗,幫助市民。

陳凱欣指出,今年青少年自殺個案情況嚴重,較幾年前呈倍增趨勢。(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陳凱欣認為,今年青少年自殺個案情況嚴重,較幾年前呈倍增趨勢,但認為透過數字不一定看到政策好壞,強調今年情況嚴重或存在外在因素,例如疫情、學校,疫後情緒支援需調整,學生功課多、學習壓力大時需要發洩,惟老師過往或因疫情等因素減少接觸而欠缺對情況的了解。她表示,青少年自殺個案「一宗都嫌多」,作為議員她可以要求政策上有改善,但從家長角度則是她無法涉及的層面。陳凱欣認為,在適當的時候學校亦可以做些許介入,讓學生返學不再沉重。

林正財續指,對小朋友影響最大的兩個地點分別是學校和家庭,另外社交媒體盛行亦導致網絡欺凌情況較過往更多。他認為責任不全在校方,但有必要思考傳統角色是否要轉型,例如家長會否給孩子太大施壓,盼更多從精神健康角度去思考,校方有必要盡快調整學生課程、學校課程氛圍、服務,扭轉局勢。他又提到很多時父母自身都或許會因為工作環境、同事關係等原因影響自身精神健康,繼而將壓力帶回家庭並轉移到小朋友身上。

林正財希望喚醒整個社會對精神健康的重視。(點新聞記者麥鈞傑攝)

林正財希望喚醒整個社會對精神健康的重視,指現在最迫切的是建設好安全網,即及早識別高危小朋友、專業團隊及早介入及情況嚴重者及早看精神科醫生。不過,現在面對的切實問題是大部分個案不在「網絡」中,青少年仍未建立面對轉變的適應能力,在轉折點處理方法易有誤,不應被「醫療化」。重點是如何為青少年建立良好氛圍,為他們提供傾訴的機會並予以陪伴和疏導。

(點新聞記者李九歌報道)

相關報道:

師說新語|五成中學生嚴重抑鬱 「長缺」學生最需要什麼?

當局推三層應急機制防學童自殺 專家:學校更應平衡上課和活動

調查:逾七成中學生自殺因學業問題 其次為家庭及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