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論道|香港經濟結構改革研討(十一):從最新施政報告看改革進度和思路

文/導祖

上周李家超特首發表了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關心香港發展的朋友紛紛從各個角度進行解讀。從去年中以來本欄目連續發表了三個系列的文章:詳解李家超新政綱、香港經濟結構改革研討和創科連接大灣區,通過對香港歷史和現狀的全面客觀分析,明確提出了香港未來發展戰略應是「以創科建設為中心,金融中心為創科中心服務」,並據此提出了一系列細化切實可執行的建議。本期讓我們一起循着最新施政報告的闡述,研討經濟結構改革進度和未來思路。

首先,我們留意到在主要闡述發展戰略的第(五)部分:不斷增強發展動能中,對「八大中心」的排序發生了變化,「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已經位列首位,這是香港回歸以來的首次,是歷史性的思路轉變。雖然香港在過去20年與深圳、上海相比在科技發展的步伐上沒有跟上,但發展創新科技,任何時候都不晚,沒有條件可以創造條件,沒有基因可以培養基因。在具體的執行措施上,報告列出了幾點:(1)成立「新型工業發展辦公室」;(2)促進微電子研發;(3)加速建設超算中心,助人工智能發展;(4)支援初創企業成果轉化;(5)設立100億元「新型工業加速計劃」;(6)推動數據跨境流動;(7)設立第三個InnoHK研發平台;(8)促進5G發展。乍一看,措施未提筆者認為最適合香港現有條件的生物科技,細看下主要聚焦人工智能及相關產業,也就釋然。特區政府過去發展創科的教訓,投入資源卻沒有明顯結果,其中一個原因就是過於分散沒有聚焦,如果來年能夠在一定的時間集中資源在人工智能無論在哪一方面(包括基礎和應用)取得突破,都是明顯成就。

除此之外,筆者認為其他不少措施雖然未放在第(五)部分,但是目的也是為創科中心建設服務。譬如在「搶人才,留人才」的「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中,增加的內地院校除武漢大學是綜合類院校,西安交通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都是明顯的理工科院校,有望擴大本港創科人才的流入。同時,特區政府從善入流,在「調整住宅物業需求管理措施」中,不僅將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的稅率減半(15%減至7.5%),更對外來人才的置業印花稅實施「先免後徵」措施(之前的優待措施是「先徵後退」),看出來有高人指點。在「鞏固股票市場競爭力」部分,也採納建議下調股票印花稅及檢討修改不少過時陳腐金融制度,包括檢討股票買賣價差、降低市場資訊費用及改革GEM(創業板)市場等。相信相關措施有助恢復港股流動性,推動流動性溢價上升,在其他市場影響因素改善的情況下,港股有望見底回升,重拾旺市,使資本市場重燃對科技企業的熱潮。

施政報告的「搶人才,留人才」部分,還有一個歷史性的突破是放寬越南人來港就業的簽證,並開放老撾、尼泊爾人來港就業和就讀。須知在過往的人才引進政策(包括高才通計劃)適用上,是明確排除一些國家包括越南和老撾的,這裏面主要是歷史的原因(包括逾期居留和偷渡)。但是隨着越南等國經濟的發展,情況發生了變化,政策也因時而變。筆者再看更新版人才引進政策文件,不適用的國家已經沒有越南和老撾,僅剩兩國。當然,特區政府在培養本地人才上也不會放鬆,青年興則香港興,施政報告明確提出建設國際專上教育樞紐、發展應用科學大學和推動中小學生STEAM教育。

從施政報告我們明顯可以看出,雖然前方並非坦途,但特區政府已經下定決心進行經濟結構改革,逐步減少對地產金融業的經濟依賴而矢志增加創新科技行業尤其是計算機、人工智能相關行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重,並願意創造各種條件尤其在人才層面予以充分引進和支持。筆者還留意到此次高才通計劃新增的5所境外院校均和酒店和休閒管理有關,突破了原本篩選基準而對酒店管理行業有所傾斜,這個布局的深意,我們下期接着分析。

相關報道:

山野論道|香港經濟結構改革研討(十):由金融地產往創科的轉型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