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淺談施政報告的政策目標和理念

文/陳術

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25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政策涵蓋方方面面,當中亦有不少亮點措施,包括印花稅減辣、向新生嬰父母派錢等等;在社會普遍支持施政報告時,亦有極少部分聲音質疑不同政策。筆者認為,少部分市民看施政報告,可能會想這是否對自己完全有利,完全合自己心意;誠然,看待一個政策,還得看政策目標、政策時效以至是政策理念,筆者欲通過本篇文章,從買家印花稅、支持新生家庭以及「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三項政策,嘗試分析特區政府的政策目標或施政理念。

政策目標:減印花稅是穩樓市還是谷樓市?

李家超昨日發表施政報告後,樓市減辣是最多人關注的話題,根據施政報告內容,政府會把額外印花稅的適用年期由三年縮短至兩年,買家印花稅和新住宅印花稅的稅率減半,兩者均會由15%減至7.5%。有些人質疑,印花稅減半無用,應該全減,但筆者會反過來質疑,政府是要谷樓市還是穩樓市呢?如果是前者,當然是印花稅全撤,可是,香港樓價仍處在市民難負擔水平,政府不能全力谷樓市,但又有經濟需要穩樓市,這個中間落墨的方案,筆者認為是凸顯了特區政府的政策目標是穩樓市,而非刺激樓價不斷上揚或出現炒風。

政策時效:早生仔 反而無着數?

另一有爭議的政策,就是為新生嬰兒父母提供現金獎勵的政策,政府宣布由昨日起,在香港出生而其父或母為香港永久性居民的新生嬰兒發放一筆過2萬元現金獎勵,為期三年,之後再作檢討。筆者看到一些言論,大意是指自己之前生了孩子,她們豈非不能得到政府的現金獎勵?其實,任何政策,都有一個開始期或時效,例如政府定了昨日開始生孩子的有獎勵,前日或之前的就沒有;即使把政策生效日定得再早一點,始終都有人不能受惠,任何社會政策,想必有條時間線,不可能完美,除非特區政府有「無限資源」。

政策理念:劏房工作組不能解劏房問題?

多年以來,劏房問題一直困擾着基層市民,討論多年,劏房愈來愈多,甚至出現「劣質劏房」,有意見質疑即使政府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亦未必能夠解決「劣質劏房」問題;筆者認為,這涉及政策理念,即是rationale的問題,從嚴格意義看,其實理應是有了政策理念,才有政策以至政策目標,今次特區政府成立「解決劏房問題」工作組,除初步的政策措施,重要的還在其政策理念,是告訴市民大眾,政府有決心去觸碰劏房或「劣質劏房」,現在有了初步措施,將會有更多、更有效的措施。

在筆者還是學生的時候,當時最低工資未立法,但有一個工資保障運動,有人質疑其成效或作用,之後,社會形成更大共識,政府終於排除萬難為最低工資正式立法,相關法律到今日仍在討論再完善的方案;筆者相信,取締劣質劏房的政策亦復如是,當有人質疑施政報告的苦心時,大家不妨多從不同角度思考,想想政府的政策理念,再想想政府的政策目標。世事無百分百完美,但特區政府的用心,值得肯定,亦值得我們支持特區政府繼續努力,為香港「拚經濟謀發展,惠民生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