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發表在即 立法會議員有咩期望?

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會在10月25日發表任期內第二份《施政報告》。(fb圖片)

【點新聞報道】行政長官李家超將於下周三(25日)發表任內第二份《施政報告》,社會各界對此份施政報告都飽含期待。多位立法會議員今日(21日)接受點新聞記者訪問,分享他們對施政報告的看法與期望。

陳穎欣希望施政報告能考慮採納工聯會的建議,進一步放寬新藥註冊制度。(點新聞資料圖)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陳穎欣表示,上一份施政報告的主題以習主席七一重要講話為施政藍本。「為市民謀幸福,為香港謀發展」是特區政府對國家領導人及市民所作出的承諾。但她認為,今年的經濟仍然疲弱,勞工市場續受壓,期望政府對「培育人才 尊重勞動」的安排作出相應政策支援。再者,「人口是發展之基石,就業是民生之本」,新時代下,提升生育率、改善基層醫療、促進青年多元發展、支援安老及照顧者等都是香港發展的關鍵,與改善民生應該雙軌並行,政府應以突破性思維推出可持續發展人口政策。陳穎欣重申政府應帶頭尊重勞動,肯定勞動價值。

陳穎欣指出,她希望施政報告能考慮採納工聯會的建議,進一步放寬新藥註冊制度,將2張藥劑製品證明書(CPP)減為1張。陳穎欣表示,在去年12月曾向立法會提交書面質詢:第一是如何讓國藥更順利「過河」及本港的藥物註冊制度更具靈活性,第二是盡快成立香港本地藥物認證中心,以令香港的藥物註冊制度不再倚賴外國認證。若香港本地成立一套自己的審批藥物註冊制度,由本地專家進行審批,能使本港更多癌症、罕見病人受惠。長遠而言,陳穎欣建議政府考慮與內地政府合作,建立獨立藥物審查及註冊機制,為藥物註冊制度拆牆鬆綁,推動香港成為大灣區藥物臨床研究發展生物科技樞紐。

陸頌雄希望政府儘快公布輸入內地綠能的具體方案,從而減少高昂的本地能源經費支出。(點新聞資料圖)

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陸頌雄則表示他對新的施政報告有三方面期望。一是鼓勵生育政策,近日傳聞政府正研究向每名新生兒派發2萬元「迎新錢」,他指出需相應考慮家庭教育、育兒支援以及科普教育等方面,期待政府將科普、STEAM等教育措施推廣到全港;二是勞工,他期望政府進一步加強職業培訓以及相關津貼配額的提升,例如職業訓練中加強培養本地人才,減少對於外勞的依賴。外勞方面,政府應加強打擊非法機構,協助外勞舉報不合理待遇。三是能源創新,他希望政府儘快公布輸入內地綠能的具體方案,從而減少本地能源高昂的經費支出。

周文港促請政府將未補地價二手居屋按揭保證期,由現時「30年減樓齡」放寬至「60年減樓齡」。(點新聞資料圖)

立法會議員周文港表示早前他提交了一份91頁的建議書,總共有90個建議,分為兩大重點第一方面為香港二手居屋按揭保證期問題,促請政府透過將未補地價二手居屋按揭保證期,由現時「30年減樓齡」放寬至「60年減樓齡」,從而釋放二手居屋資源;第二方面,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教育樞紐。香港特區政府須盡快分階段全面撤銷資助院校只能額外收取兩成、自資院校一成的非本地學生收生限制,通過充分吸納非本地生源,提升香港高等教育的競爭力和增強發展動能。周文港強調,非本地生是「額外」招收(以現時8所資助大學收生標準為例:15,000本地生 + 額外兩成即3,000非本地生)、「自費」修讀。因此,即使特區政府日後放寬收取非本地生的限制,也不會削弱本地生入讀大學的機會。目前香港正面臨少子化、老年化、人口外移、人才錯配4大人口挑戰,增加非本地生源能令香港人口和人才都進一步增加,進一步達成特區政府所設立的「不斷增強發展動能」的目標;目前8所資助大學、14所自資院校的非本地生比率仍甚低。

葛珮帆指出,應鼓勵外來人才在港置業,人才在港「落地生根」。(點新聞資料圖)

民建聯立法會議員葛珮帆表示,特區政府「拚經濟、改善民生」的範疇很廣,她集中強調香港創新科技的重要性。香港作為「國際創科中心」需要相應的一系列措施。首先,她指出應鼓勵外來人才在港置業,人才在港「落地生根」。其次,她也向政府提出有關新能源方面的倡議書,例如建立電力公共充電設施。此外,為了穩定電力供應以及價格,希望政府出台相應措施引入更多電能來港。

容海恩對坊間傳聞的給予新生兒兩萬元津貼的政策持歡迎態度。(點新聞資料圖)

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表示,在經濟方面,希望特區政府能涵蓋多種經濟援助政策,例如不少中小企業期望特區政府先前實施的「百分百擔保特惠貸款」計劃能夠延期,此外,也希望樓價樓市方面問題能有實際措施解決。從鼓勵生育方面,容海恩對於坊間傳聞的給予新生兒兩萬元津貼的政策持歡迎態度,但她同樣表示人口政策的落實和生育政策需特區政府全面檢視,再有配套支持措施推出,例如協助家庭養育措施包括托兒服務、釋放女性勞動力的津貼補償措施等。另外,容海恩肯定了政府「夜繽紛」政策的成功,除了流動性夜市,她亦建議設立更多配合社區設施的、具有香港特色的永久旅遊場所,盼能全面帶動香港經濟。

(點新聞記者方正報道)

更多閱讀:

街訪|施政報告將出爐 市民最關心哪些民生問題?

點聞1分鐘|新一份施政報告將出爐 李家超透露哪些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