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胡醫聊|告別「網球肘」「滑鼠手」 物理治療大有用處
【點新聞報道】物理治療對於我們來說是日常生活中偶有聽到的詞彙,對其真正的含義總是一知半解。物理治療與中醫推拿有何關係?物理治療適用於哪些疾病?本期《肥胡醫聊》請來物理治療界的「大哥大」、中大醫學院專職醫療服務主任劉敏昌(Herman),為我們破解物理治療的成效迷思及痛症紓緩的生活小妙招。
【點擊播片】
【衝擊波+拉筋 「網球肘」速搞定】
「簡單來講,物理治療就是用物理的方法治療疾病,包括比較常用的電療、手療、運動、冰療、熱療等,視乎病人的需要及症狀選擇治療方案。如手療即用手幫助紓緩症狀,電療即用衝擊波(Shockwave)之類的方法」,劉敏昌說。衝擊波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聚焦式(conversion),另一種是擴散式(diversion),選用何種方法則視乎患處在什麼地方和症狀情況。而藉助衝擊波原理治病,最初並非用於物理治療,而是針對腎結石。「以前生腎石,要開刀做手術。自從有衝擊波之後,就可以震碎腎石,排尿時排出來。」隨着技術的發展,衝擊波的應用被擴展至筋骨問題,如「網球肘」、筋膜炎、腳踭痛等。
在以往物理治療方案中,醫生多選用超聲波或拉筋動作紓緩病痛,而自從有了衝擊波後,其治療效果得到明顯提升。「『網球肘』是因為經常重複使用手臂肌肉,使筋絡接觸到骨的位置受損,出現很多疤痕和黏連。我們用衝擊波打在痛點上,將它重新排列,會有一點痛,需要有豐富經驗的治療師或醫生才知道用什麼劑量。打完之後傷口就會癒合,不會再有疤痕和黏連,從而加快康復。」劉敏昌指出,以臨床經驗來講,用衝擊波治療「網球肘」幾次,再輔以拉筋運動,病人可以很快康復。
【甩掉「滑鼠手」 這兩樣嘢最重要】
需要手機、電腦一族關注的是,如果出現手指發麻脹痛,甚至夜裏痛醒,就要警惕是否得了常見都市病——「滑鼠手」。「滑鼠手」能否用衝擊波根治?劉敏昌指,衝擊波對此有無幫助,視乎病情處於什麼階段。如果是早期急性病情,他建議很痛的時候用冰敷,病情過於嚴重時則考慮使用衝擊波。「但最主要是用這麼多治療,都要配合運動和拉筋。有些人工作或者玩遊戲機8至9個小時,這樣是不對的,要做拉筋的動作。」
如何預防及緩解「滑鼠手」問題,椅子及滑鼠的選擇是重要因素。劉敏昌指出,首先,選擇的椅子最好有扶手,它可以撐住前臂,讓手和頸肩的肌肉得到很好的承托;其次,滑鼠到底趁不趁手,視乎手抬起來使用時會否位置不順,「有的人追求酷炫,鼠標特別大,那些就不適合,小小的、最基本的那種鼠標最好。」
【中醫推拿應用較廣 手療針對筋骨問題】
那手療又是怎樣一回事?劉敏昌拿起脊椎模型舉例,人們有時候頸椎勞損受傷時,可能是關節鎖緊,手療法可以很精準放鬆它。手療法跟傳統中醫的推拿跌打又有什麼不同?劉敏昌認為,中醫推拿方法跟西式手法有所不同,推拿應用的方面比較多,可以是腦中風、帕金森等,而西醫的手療法僅針對筋骨問題,不過二者相輔相成。針對腦中風,目前最新的科技有腦磁波(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原本用於治療抑鬱,後來發現活化腦部某些地方,其功能就會有所好轉。不過劉敏昌強調,該治療方法對有些病症患者是屬於禁忌,如病人有心臟起搏器或電子產品、頭部手術安裝金屬,或者病人有「羊癇症」等。
談及無運動不歡的人擔心運動過度會受傷,劉敏昌直言「運動是最好的醫藥」,但是否運動過度,第一要視乎你喜歡玩什麼運動。不同的運動有不同的熱身方法,例如田徑需要大小腿、腰拉筋,而很多人認為拉一下腳就可以了。此外,運動量也很重要,「其實身體很誠實,當你覺得開始到處疼痛時就要停下來」,市民還可以向專業人士請教訓練方式,比如職業運動員雖然痛也會每天訓練,其實他們的運動是具系統性的,不同日子會做不同的訓練,劍擊運動員也會練心肺功能,射擊運動員也有體能訓練。
【300醫護赴汶川支援 幫小朋友裝義肢印象最深】
行醫多年,被問及對哪些病人印象特別深刻,劉敏昌分享了一個15年前與汶川地震有關的故事。當時,劉敏昌與一眾香港醫療人員在震後抵達災區救助,現場情況令他震驚不已:「當時我記得有很多傷員,很多人斷手斷腳,而且我以前很少看到小朋友截肢。」而小朋友截肢,往往比大人更麻煩。劉敏昌回憶道,當時醫護人員做手術可謂萬分火急,「先救命,因為肌肉壓得久會分泌毒素,不幫他們割掉手腳,嚴重的話會致死。」當時醫療人員沒有足夠時間把傷口處理得很完美,以便之後接駁義肢,「即使是整得很完美,小朋友的骨頭會生長,慢慢穿透手腳。我們要幫他們安裝義肢,再不斷調整尺碼等。」
血濃於水,劉敏昌等物理治療師及骨科醫生、義肢部同事、臨床心理學家等立即集結投入支援工作,「當時要在很短時間內召集300個醫護人員義務去幫忙,我記得那天我不停地打電話。」隨他們一同奔赴災區的,還有當時最先進的科技,如電子手等。照顧災區病人的身體與心理健康,成了他們重中之重的責任。「我們有很多事需要與病人配合,也要與家人解釋,因為不只是看小朋友,家人心理上有很多的擔心,很多事情我們都要處理。」
(攝製組:點新聞記者蘇婷、任青、鄔茜、Yan、林雋康/撰文:點新聞記者張芃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