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理大校長滕錦光:服務學習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全球視野
將「服務」與「學習」結合起來,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服務學習能讓同學培養社會責任感,認識國家,認識世界。」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滕錦光在接受大公文匯全媒體、點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服務學習的關鍵在於用專業知識去服務社會,從中培養有社會責任心、家國情懷、全球視野的青年人才。
服務學習是香港理工大學四年制本科課程的必修科目,是一種體驗式學習的教學方法。課程將有意義的社會服務融入學習和學生自我反思中,以鼓勵學生應用專業知識和技能,服務弱勢社群,促進社會進步。2012年,香港理工大學抓住大學學制三年改四年的契機,改革課程設計,成為在香港第一個設立服務學習必修課的大學,要求每個本科同學都修讀這門別具意義的課程。「當時這個決定非常有前瞻性。」滕錦光說,從那時起,理大在服務學習方面的課程設計或教學工作,一直在本港甚至國際上有一定知名度,居於領先地位。
【逾三萬理大生參與海內外服務學習】
根據理大統計,截至2022/23學年,共有超過三萬七千名學生曾參與服務學習,服務時數超過150萬個小時,足跡遍布香港、中國內地、柬埔寨、緬甸、吉爾吉斯斯坦甚至盧旺達等國家和地區,服務項目包括STEM教育、可持續社區項目、兒童與青少年發展等。滕錦光指出,過去服務學習發展總體非常好,當中四分之三左右的同學在香港做本地服務學習,四分之一左右在香港以外地區做服務學習。下一階段,學校將推動讓更多學生走出去,計劃讓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學生到香港之外做服務學習。
「我們一年有四千多學生,將有兩千多人在香港之外參與服務學習,希望其中的一半,一千多人去中國內地,多了解國家,另一半可能去東南亞國家或更遠的地方,去了解世界。」滕錦光說,學校提供每位同學不超過一萬元港幣的經費支持,讓大家能行萬里路,開拓視野。
滕錦光認為,香港理工大學志在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我們的學生要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就一定要去內地、去海外走走看看。另外就是要培養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去了解社會、服務社會,引領社會改變。」
【在「一帶一路」國家服務學習 講好中國故事】
在「家國情懷」方面,滕錦光認為首先要師生多了解內地,「不了解就談不上做貢獻,也不可能產生對國家更深刻的情感。」多去內地,通過安排一些能讓師生真正能感受到國家目前發展成就的行程,甚至是看到發展中會遇到的問題的深度行程,讓他們親身體會,加深了解,才能提出建設性意見。
在「全球視野」方面,理大服務學習計劃在海外選擇的國家或地區多位於「一帶一路」沿線。滕錦光指出,這些地方很多還處於發展中,社會經濟狀態相對落後,因此更加需要幫助。「『一帶一路』是國家倡議,我們也很希望我們做的事,不僅能實踐學校培育人才的目的,也能配合國家策略,去『一帶一路』國家做事情,也能宣傳中國發展的理念,講好中國故事。」滕錦光說。
今年夏天,理大在非洲盧旺達完成的「Habitat Green in East Africa」服務學習項目,在盧旺達東部省Rwamagana區Bicaca村等多個村落安裝約400個太陽能發電系統,為400戶山區窮困家庭解決基本用電問題。滕錦光說,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海外服務學習的例子,用工程技術做服務學習,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
【香港要為國家為世界培養人才】
「香港很有條件發展成國際教育中心,所以我們香港的大學培養人才,不僅僅要滿足香港的需求,還應該為世界、為國家培養人才。」滕錦光指出,隨時代變化,社會形態轉變越來越快,大學培養的人才需要有很強的自學能力,從而能適應社會,不斷提升自己。理大在創新教育方面也積極探索,最近成立了「高等教育研究及發展院」,以推動更多、更深度的教育改革,更好地應對人工智能時代對人才的需求。在服務學習課程設置上,也希望能有改進,涵蓋更多的專業知識領域,做得越來越專業,解決一般老百姓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讓同學們通過服務學習,既服務了,又能學得更好。」
「服務學習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活動,當中很多和扶貧也有關係,所以我們也希望將它和扶貧結合起來。」滕錦光表示,目前希望發動一些校友或社會力量參與其中,期待有更多資源和經費支持學生參與服務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同時回饋社會,服務更多的人。
■ 攝製組:點新聞記者 丁旻、蘇婷、任青
■ 撰 文:點新聞記者 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