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觀察|台經濟雪上加霜 打工仔陷低薪窠臼

文/疾言

台灣地區自2020年起就出現「生不如死」的現象,即每年死亡人數超越新生兒出生數。出生率如此之低,主要是因為島內年輕人「不婚不生」。其實,歸根到底就是「錢作怪」。萬物皆漲,唯獨薪水不漲,一些年輕人賺不到錢也存不了錢,別說是買房了,連生活都非常拮据,遑論談婚論嫁了,即使結了婚,也不敢生不願生。台當局「主計總處」數據顯示,今年前七個月島內全體受僱員工的總薪資是負增長,由此反映出台灣經濟長期停滯的嚴重問題。

台灣打工仔薪資停滯,並不是什麼新聞。自2000年以來,台灣的總體經濟就呈現出低成長、低通膨與低薪資的停滯困境。台媒指出,雖然表面每年實質經濟成長率仍然維持在3.79%水準,但是薪資成長只有1%到2%,扣除每年約1%的通脹以後,實質薪資幾乎就沒有成長。據台灣方面公布的資料顯示,2000年每人每月實質薪資為39693元(新台幣,下同),到了今年前七個月的平均數字為41504元,換言之,這23年來只增加了1811元,實質月薪幾乎呈現完全停滯的狀態。

為何台灣經濟保持增長,但打工一族的薪酬卻幾乎原地踏步?台灣地區經濟以出口為支柱,其中尤以電子、機械、工具機等製造業為主要動力,但真正提供大量就業職位的是服務業。島內六成受雇者都集中在服務業,而島內服務業普遍低薪,成為台灣薪資增長停滯的元凶,也是「少子化」的主因之一。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原因則是近年島內軍人、公務員、教師(簡稱軍公教)薪資停滯。過去23年,軍公教薪酬增長率平均每年只有0.83%,若扣除物價年平均上漲率1.06%之後,軍公教的薪資實際上是減少了。

其實,島內服務業曾有「轉型升級」的機會。2013年6月兩岸簽署了《服務貿易協議》,互相開放服務業市場。這對台灣服務業是一次很好的提升機遇,一方面可進軍當時服務業還較不發達的大陸市場,另一方面陸資可入島投資台灣服務業,給當地業界注入發展動能,有助提升服務業從業人員的薪資。然而,在民進黨的極力阻撓下,兩岸服貿協議擱置至今,無法實施,使台灣服務業錯失了發展良機,相關從業人員的薪資停滯不前。

這兩年作為台灣經濟支柱的製造業也陷入衰退。今年上半年台灣工業生產指數及製造業生產指數同比均衰退約18%,均為近13年來最大跌幅,由此也影響台灣出口連續10個月負增長。經濟不景,打工仔想加薪的願望成了「奢望」。

近年兩岸關係緊張也令台灣經濟雪上加霜。民進黨當局死抱「台獨」黨綱,倚美謀「獨」,阻撓兩岸經貿合作,也使台灣難以融入區域經濟發展,無法打破關稅壁壘,難以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台灣打工一族的薪資水平與經濟環境密切相關。但民進黨當局只顧搞「台獨」、意識形態掛帥,嚴重損害台灣經濟發展。誠如台灣民眾所說「民進黨不倒,台灣不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