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核事故再爆醜聞 工人倒賣輻射廢鐵
圍繞日本福島核事故再爆醜聞,據日媒報道,福島災區的施工人員竟私自把可能受到核輻射污染的廢鐵賣掉,恐導致輻射擴散至其他地區。有專家表示,今次事件是日方無法妥善處理核事故及相關問題的又一例證,日方監管能力再受質疑。
《日本經濟新聞》周三(9月20日)報道,因受到福島第一核電站核事故影響,福島縣大熊町一度成為「返鄉困難區域」。在該區域內的建築物拆除及污染清除施工現場,數名工作人員多次將未經檢測、可能遭到核輻射污染的廢鐵等物品,擅自帶離現場並賣掉換錢。日本環境大臣伊藤信太郎對此表示「令人遺憾」,稱「環境省將大力指導和監督,確保妥善處理」。
未作檢測帶走 至少出售7次
據環境省稱,廢鐵等物品是從大熊町圖書館、民俗傳承館的施工現場運出。該施工項目由包括大型總承包商鹿島公司在內的建築公司,以約50億日圓(約2.6億港元)的價格中標,分包商於2023年2月開始施工。
環境省頒布的《放射性物質污染處理特別措施法》規定,在處理放射性物質廢棄物時,首先要在指定的臨時存放點進行放射性濃度檢測,每公斤超過10萬貝克勒爾的廢料,應被運往福島第一核電站周邊的存儲設施;放射性濃度低於每公斤10萬貝克勒爾的廢料,應存放至福島縣內的專用處理場。
報道援引消息人士稱,在2023年4月至6月,施工現場的多名工作人員至少7次出售未經放射性濃度檢測的廢鐵和銅線,獲利約90萬日圓(約4.7萬港元)。《福島民友新聞》則報道,涉事人員所屬公司為分包商「青田興業」,目前針對廢鐵中放射性物質含量以及買方的調查正在進行。
《日本經濟新聞》稱,將未經過檢測的廢棄物帶出工廠並售賣或觸犯法律,而廢鐵價格上漲被認為是此次事件的誘因之一。據行業團體說,8月的廢鐵售價每噸約5萬日圓(約2,643港元),是2019年8月價格的約兩倍。
運輸過程或造成核污染擴散
中國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東北亞研究所研究員、東北亞戰略研究院首席專家笪志剛表示,施工人員明知事情的嚴重性還監守自盜,做法令人匪夷所思。未經放射性濃度檢測的廢鐵和銅線,在運輸、轉手買賣的過程中很可能造成放射性物質擴散,引發新的社會恐慌。
笪志剛說,東電公司多次篡改檢測數據、隱瞞核電站安全問題等醜聞不斷曝光,包括日本民眾在內的國際社會對日方的信息透明度、處理問題能力及態度有所質疑。除福島核污水,日本還有大量受核輻射污染的土壤、建築物等急需妥善處理。他還表示,日方在處理核事故及相關事務時接連出現問題,將其內部管理的混亂局面暴露無遺。這讓人們有足夠理由質疑,日方採取的福島核污水排海等舉措,也存在巨大安全隱患和漏洞,日方應嚴肅回應外界關切。
(來源:香港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