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子不合適增糖尿腳風險?調查:逾6成港人未知初期症狀

早期糖尿腳症狀難察覺,7成患者會拖延至傷口潰爛才就醫。

【點新聞報道】生活易(ESDlife)於今年2月在香港進行一項「港人對糖尿腳的認知及關注調查」,透過網上問卷訪問共1141名受訪者,旨在了解港人對糖尿腳的認知,並提升香港社會對糖尿腳患者的關注及提升足部健康及護理的意識。

早期糖尿腳難察覺 逾6成港人未知麻痺或針刺感為初期症狀

調查顯示,港人對糖尿腳的認知不足,並不完全了解何謂糖尿腳病徵。雖然大多數受訪市民知道「傷口難癒合」(74%)、「潰瘍或爛腳」(70%)、「細菌感染及發炎」(59%)等為糖尿腳症狀,但己屬比較嚴重的情況。早期糖尿腳的症狀可以非常普遍,令患者及照顧者難以察覺。逾6成(63%)受訪者未知「腳趾出現麻痺或針刺感覺」已是糖尿腳初期症狀,其他如「雙腳易疲累」(74%),「起水泡」(80%),「腳部冰冷」(85%),「起繭」(86%),「雞眼」(91%)都是大部分港人不會察覺的糖尿腳症狀。

逾9成受訪者(93%)都了解「血糖過高」是引致糖尿腳的原因之一。不過糖尿腳的成因眾多,受訪者普遍不知道「細菌感染」(56%)、「膽固醇過高」(69%)、「血壓過高」(73%)、「血管病變」(75%),甚至是「鞋子不合適」(91%)都可能增加患上糖尿腳的風險。

7成糖尿腳患者拖至足部傷口潰爛才求診 有機會導致嚴重後遺症

由於糖尿腳初期症狀並不明顯,糖尿病患者容易忽略足部健康問題而延誤診治,有機會導致嚴重後遺症如足部潰爛、感染、壞死、甚至截肢的風險。受訪糖尿腳患者中7成(70%)會拖延至「足部傷口潰爛」才求診,而不少患者因為出現「腳趾外觀變形」(39%)、「足部皮膚顏色異常」(39%)、「足部失去感覺,受傷也不知道」(33%)等症狀才求醫,從而確診糖尿腳。糖尿腳是由於長期高血糖引起神經末梢受損,導致腳部神經病變,足部肌肉萎縮,足部變形令壓力分布不均而引起潰瘍。受訪糖尿腳患者的常見症狀包括「局部皮膚浮腫」(50%)、「皮膚顏色變黑」(48%)、「足部出現麻痺、感覺遲鈍或感到疼痛」(43%)、「潰瘍或爛腳」(33%)、「足部出現反覆感染、充滿膿性分泌物」(30%)等。

糖尿腳傷口反覆復發難斷尾,逾6成患者影響日常生活。

糖尿腳傷口難斷尾 逾6成患者感影響日常生活

近乎所有受訪糖尿腳患者(96%)都害怕要截肢。但除了嚴重後遺症外,糖尿腳都為患者的日常及社交生活帶來一連串影響,而最令受訪糖尿腳患者困擾的包括「紅腫和疼痛難耐、影響日常生活」(61%)、「治療過程漫長,反覆復發難斷尾」(52%)等。調查顯示,糖尿病患者對足部健康的關注仍有待提高,受訪糖尿病患者中,近2成人(17%)並沒有進行日常足部護理,就算表示有進行足部護理或檢查足部健康的患者,超過6成人(61%)表示只會不定期進行足部護理。

港人對糖尿腳認知不足 32%未知糖尿腳患者妥善處理傷口方法

調查發現,大部分受訪者(94%)知道「未有穩定地控制糖尿病的人士」較易患上糖尿腳,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持續控制血糖防止情況惡化,但正因如此,部分患者及照顧者卻只着重控制糖尿而忽略了足部健康,有機會導致糖尿腳來襲。

如何處理傷口會因應如何受傷及傷口嚴重程度而異,香港糖尿科護士協會提供以下簡單清潔傷口方法供參考:

  1. 傷口要先止血,然後才可進行清洗
  2. 利用乾淨紗布、紙巾從傷口邊緣一圈一圈地向外抹去傷口周圍的污物
  3. 如有鬆散的和浮在傷口表面的異物,可用溫水或生理鹽水反覆沖洗傷口表面,直到徹底乾淨為止,切勿嘗試拔出深入傷口的異物,然後用紗布覆蓋
  4. 如果傷口有感染情況,經醫療人員評估後,可能會使用聚維酮碘(PovidoneIodine)成分的消毒產品治療

香港糖尿科護士協會主席魯潔敏提醒糖尿病患者,長期三高失控會誘發動脈粥樣硬化的血管病變及腳部神經病變,導致足部肌肉萎縮,壓力分布不均。當足部變形,加上鞋子不合適及腳沒有感覺,會造成不被為意的傷口,增加細菌感染的機會。糖尿病患者必須定期接受糖尿病併發症檢測,了解個人健康危險因素及是否有血管病變及神經病變。患者亦需要每天進行自我足部護理和檢查,及早發現問題及治療,避免延治而導致爛腳風險。

魯潔敏分享正確的糖尿足護理及修剪趾甲方法。
糖友足部護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