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觀香港|日本今日起排放福島核污水 日本反排核聯盟將提起訴訟
【點新聞報道】當地時間今日(24日)下午1時(本港時間中午12時)左右,東京電力公司開始將福島第一核電站核污水排入大海。東電稱,首批排放的核污水放射性物質濃度為最大每公升63貝可,遠低於每公升1500貝可的排放標準。根據公布的排放計劃,初期排放重點如下:
在排放計劃首階段,東電預計在連續17天內排放共7800噸經處理的核污水,每日排放約460噸。
東電預定,在2023年度內(即日至2024年3月底)分4階段排放核污水,預定總排放量約為3.12萬噸,約為福島第一核電站內存放總量的2.3%。排入海的氚總量約為5萬億貝可。
截至8月3日,核電站內儲存的核污水約有134萬噸,1073座儲存缸已有98%滿水。根據計劃,核污水排海至少要持續30年,最快要到2051年才能排放完畢。該計劃將影響整個太平洋乃至全球海域。
日本此次排放核污染水將有怎樣的影響呢?清華大學建立了海洋尺度下放射性物質擴散模型進行研究。結果顯示,核污水在排放後240天就會到達中國沿岸海域,1200天後將到達北美沿岸並覆蓋幾乎整個北太平洋。
隨着日本排放核污水,本港由今日凌晨零時起,禁止日本10個都縣的水產品進口。不少市民趕在日本排放核污水之前,搶閘掃貨日本水產,部分超市的三文魚刺身被掃清。有超市負責人表示,數月前已經不在受影響的都縣採購水產,轉由日本其他地方進口。如當局擴大禁令的範圍,日後或會轉到其他國家採購。
日本排放核污水的影響甚至還蔓延到旅遊業,主打日本團的東瀛遊執行董事禤國全表示,公司昨日(23日)報團人數較之前少約兩成。他表示,任何負面消息一傳出,都會短暫出現「陣痛」。
就日本排放核污水,多個國際環保機構發聲反對或表明關注事態發展。不過,兩個頗有地位的國際環保機構,全球環境基金(GEF)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卻未曾發表有關聲明。《大公報》調查發現,全球環境基金(GEF)和「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收受的資金主要來自日本或美國。其中全球環境基金(GEF)過去兩年獲日本及美國分別資助約23.7億港元及約21.8億港元;「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過去兩年則獲美國國務院資助約894萬港元。
日本執意排放核污水在日本當地也持續引起了反對聲浪。昨日,日本反對排核的居民、漁業人員、律師等人組成的聯盟,在福島縣磐城市召開記者會,表示9月8日將向福島地方法院提起訴訟。要求頒布禁令,停止將福島第一核電站處理水排放到海洋。這將是日本首例針對排放核污水的訴訟案件。
今天,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表示,日本政府無視國際社會的強烈質疑和反對,單方面強行啟動福島核事故污染水排海,中方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和強烈譴責,已向日方提出嚴正交涉,要求日方停止這一錯誤行為。發言人強調,日方所作所為是將風險轉嫁給全世界,將傷痛延續給人類的子孫後代,成為生態環境破壞者和全球海洋污染者,侵犯各國人民健康權、發展權和環境權,違背自身道義責任和國際法義務。日方將核污染水一排了之,同時也將自己置於國際被告席,必將長期受到國際社會譴責。
歡迎每周一至周五和我們一起觀香港、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