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安老成趨勢 議員討論四大議題倡做足配套支援

香港長者夫婦體驗廣州南沙區養老院的精心服務,與工作人員熱情交流。(資料圖片)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日前公布的最新推算,香港人口將於2046年增至819萬,屆時65歲或以上長者佔總人口比例將大幅升至36%,而根據聯合國預測,香港更將於2050年成為全球人口老化程度最高的城市。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香港與內地往來愈趨緊密,港人到內地安享晚年逐漸成了香港安老發展新趨勢。為此,民建聯昨日舉行「粵港澳大灣區跨境安老研討會」,邀請了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與多名安老業界人士,從發展潛力、醫療配套及營運等方面討論香港長者到內地安老遇到的困難與發展趨勢,並提出建言。

何啟明強調,鼓勵長者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安老,是希望為他們提供多一個選擇,不會因而減少香港的安老設施及資源。擔任研討會主持的立法會議員李世榮呼籲特區政府積極完善現有跨境安老政策,加快與內地商討擴大「醫療券」使用範圍至三甲醫院;為跨境安老設冷靜期;設立跨境救護車;商討在內地興建港式管理長者屋等,並期望有關建議可納入即將公布的施政報告內。

民建聯舉行研討會,探討長者到內地安老概況和發展趨勢。(香港文匯報記者涂穴 攝)

議題1|醫療資助待完善 福利「過河」是關鍵

醫療配套一直是港人北上養老的最大憂慮,因此要將香港社會福利與內地融合,才能為港人在內地養老創造更好條件。香港復康會持續照顧部高級經理劉淑燕建議特區政府擴展「長者醫療券」的使用範圍至大灣區較多長者養老的內地城市和三甲醫院,以及提高「長者醫療券」的金額,以切合醫療需求,或設資助上限(例如全年資助合共不超過8萬元人民幣的住院津助),讓長者能以實報實銷的形式獲得資助。

港機構營運的深圳安老院房間布置舒適。(資料圖片)

讓港長者可買內地保險

在醫療保險方面,她促請特區政府與深圳市社保局協調,讓在深圳養老的長者能購買「城鄉居民醫療券」,同時允許參與買位計劃的長者以個人身份購買包括住院保障成分的內地醫療保險,以降低他們使用內地醫療服務的額外支出。

香港大學深圳醫院助理院長陳志遠認為,跨境安老要讓福利可以「過河」,建議擴大醫療券等福利使用範圍、為營辦者落實優惠政策,同時要做到病歷互通,亦要加強人才交流和培養,提升診療能力。

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副總監及高級講師馮明穗認為,兩地政府需要優化內地與香港的醫療病歷互通、擴大「港澳藥械通」的使用種類和範圍,同時加強兩地就醫經驗交流及增進內地醫護人員對香港文化的了解,為診療香港長者奠定基礎。

廣州南沙區養老院工作人員協助老人理療康復。(資料圖片)

議題2|內地體檢省時間 報告交港醫診斷

特區行政會議成員林正財從宏觀角度看跨境安老問題,認為社會應以大灣區融合思維來看。他舉例說,香港的醫療服務輪候時間長,內地醫療成本則較香港便宜,建議特區政府研究讓香港長者可到內地城市進行醫療程序檢查,然後將檢查報告送往香港醫生進行分析或解釋報告。

他表示,現時惠州正致力培訓護理人才,香港其實可參與其中,將來不僅為香港,也可為整個大灣區培訓合適專才,使大灣區九個城市進一步融合。

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副總監及高級講師馮明穗表示,香港的中產退休人士逐漸增加,他們具有消費能力,並傾向新型態的「旅居養老」方式,即一半時間居於香港,一半時間在內地旅居,可以視作促進香港與內地聯繫的橋樑,為香港及整個大灣區的經濟融合作出貢獻,未來跨境安老政策的發展也需考慮該類人士的養老需求。

她認為,如果跨境安老政策有深度和廣度的發展,可一定程度紓緩安老服務的壓力,亦可促進銀髮市場的發展,「這需要從政府層面去策劃及推進,例如設立遠程醫療系統及長期照顧服務相關認證制度等。」

民建聯建議「港澳藥械通」擴大在內地使用範圍。(資料圖片)

議題3|港長者憂相隔遠 子女家人疏探望

有不少合資格接受長期照顧服務的香港長者,不願入住香港特區政府在大灣區資助的院舍。嶺南大學亞太老年學研究中心副總監及高級講師馮明穗認為,這是因為他們擔心子女和家人不肯探望,及有「被遺棄」的感覺。

建議設立「試住期」

她認為政策持份者需正視問題,協助長者釋除疑慮,及研究如何強化代間支援,如提供便利跨境往來的措施、交通津貼及住宿安排,方便子女與內地養老的長者聯繫及提供情緒支援等。

在肇慶營運院舍的伸手助人協會營運總裁朱可您則建議,應優化「廣東院舍住宿照顧服務計劃」,包括設立「試住期」,假如長者不習慣內地生活,可重回中央輪候冊上原來的輪候位置,以及將「計劃」下的認可內地院舍納入長期護理服務編配系統等,相信有助釋除長者到內地安老的疑慮。

香港長者在廣東安老院用餐,空間寬敞。(資料圖片)

議題4|跨境院舍營運難 兩地協商求共贏

香港安老院舍宿位長期不足,跨境安老成為趨勢,但由於兩地在服務模式、標準甚至文化上均存在差異,令營運跨境院舍者遇到不少困難。

模式標準各不同 須通過質素認證

特區政府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何啟明在昨日的研討會上表示,港人的壽命較大灣區其他城市相對長,安老服務模式未必一樣,且內地無論醫療或安老院舍等制度都與香港截然不同,各城市各有不同方案或優惠政策,服務標準亦不統一,因此要先解決經營者的痛點。政府會與內地相關部門加強溝通,期望兩地能互補共贏。

在安老產業透過發展解決痛點方面,何啟明以惠州市的「十四五」老齡事業發展規劃(2022—2025年)為例指,要培養「銀髮經濟」作為惠州市的新經濟增長點,惠州亦繼續提升安老院的發展活力和質素,並加強第三方組織對養老機構進行等級評定及監督,同時實行長者入住評估制,供有需要的長者優先入住。

香港復康會持續照顧部高級經理劉淑燕預計,未來將有更多院舍在內地營運發展,建議參與「廣東院舍照顧服務計劃」的機構(包括由香港非牟利機構和內地官辦民營的機構)需通過質素認證,以確保服務質素,建議由特區政府成立跨境養老辦公室,支援香港的非牟利機構在內地開設更多合適港人居住的院舍。

(來源:香港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