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有片)廣州中小學生赴港研學團:「大公文匯」讓世界聽到中國聲音

【點新聞報道】《廣州日報》在疫情後,首次聚集廣州市傑出的高中、初中及小學學生,組成《廣州日報》小記者香港研學夏令營,來港參觀走訪各代表機構,體會「一國兩制」的真實進程。其中媒體領域,選擇了大公文匯集團為參訪基地,參觀了大公報及文匯報報史館、全媒體中心工作間,印刷車間,並在大公文匯集團會議室舉行了結營儀式。

《廣州日報》學生記者參觀大公文匯集團報史館。(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在參觀報史館時,《廣州日報》的「小記者們」駐足展區,認真閱讀《大公報》和《文匯報》參與中國革命進程的新聞歷史,如曾就「西安事變」發表社評,日本投降當日的報道《日本投降矣!》成為傳諸後世的抗戰名篇,已故文豪金庸曾以翻譯的身份入職大公報……

學生記者們參觀攝影棚。(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當一行人的腳步走入全媒體中心,大家被工作間的閱讀區、演播室等功能區所吸引。同學們研究起了提詞器的構造,觀摩軌道攝像機的工作原理,亦紛紛坐在綠幕前的座椅上打卡「到此一遊」。

發行中心副總經理曾福明向同學們介紹報刊印刷原理。(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離開全媒體中心後,發行中心副總經理曾福明帶領研學團走訪集團的報紙印刷基地。鱗次櫛比的機器激發學生們接連拋出好奇的提問,沉浸在機械技術的魅力當中。同學們湊上前,截取一段段環保紙張原料,留作紀念。

發行中心副總經理曾福明在結營儀式上發言。(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最後一個環節是結營儀式,在儀式上,曾福明向同學們介紹《廣州日報》和《大公報》在歷史中的共同閃光點:《廣州日報》報名由毛澤東題寫,而在毛澤東一生諸多的題詞中,「為人民服務」使用次數最多,他第一次專門以這五個字題詞,正是1945年在重慶題贈《大公報》。這兩筆題字,成為百年大黨與百年大報歷史淵源的最好見證。

《廣州日報》學生記者在大公文匯集團舉行夏令營結營儀式。(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同學們從與時俱進的角度出發,認為報紙媒介與新媒體結合恰逢其時,紛紛下載全媒體平台軟件《點新聞》。在分享感言時,廣州市第二中學高一學生周宇鳴表示注意到大公文匯集團在進入新時代以後,全力拓展的線上業務,不僅促進了內地與香港的聯繫,也讓世界層面聽到了中國內地和香港的聲音。

《廣州日報》學生記者遊學大公文匯集團。(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廣州市第十六中學準高一學生孫曄笑言自己十分中意印刷車間的「墨香」氣息,坦言「文字帶給人獨有的感觸和能量」。身處內地的她,在2019年香港時局因黑暴而緊張之時,為關乎香港同胞的負面消息感到心痛。她認為,還好有大公文匯這樣的正能量媒體,為香港發出自己的聲音,讓內地和香港的民眾在一切由亂到治以後 ,感受到一種振奮人心的力量,「希望大公文匯平台越做越好,繼續為香港發聲,向世界傳播中國的聲音」。

《廣州日報》學生記者遊學大公文匯集團。(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學生記者們在全媒體中心演播室留念。(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廣州日報》學生記者參觀報史館。(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攝)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報道)

相關報道:

未來之星暑期交流團拉開序幕!港青冀學國情增見聞

了解家國歷史感受發展脈搏 范長江行動香港傳媒學子江蘇行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