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調查|「吳光正」教投資?持牌經紀被冒認 網上騙案層出不窮!

【點新聞報道】網上近期湧現大批社交專頁,當中不乏有專頁自稱為香港著名商人吳光正、「末日博士」羅家聰等知名人士,惹起投資騙案疑雲。點新聞記者經過深入追蹤,發現不但社會名人被冒認,而且相關「教授投資」的持牌經紀,身份同樣被冒認。相關的社交專頁充斥整個網絡,如果市民不慎受騙,隨時損失慘重。

網上近期湧現大批社交專頁,當中不乏有專頁自稱香港著名商人吳光正、末日博士羅家聰等知名人士。(FB圖片)
網上近期湧現大批社交專頁,當中不乏有專頁自稱香港著名商人吳光正、末日博士羅家聰等知名人士。(FB圖片)
點新聞記者聯絡多個假冒吳光正和羅家聰的社交專頁。(FB圖片)

騙徒假冒吳光正助人投資 將資料轉發給第三者

點新聞記者聯絡了其中一個名為「九龍吳光正(財經)」社交專頁,稱港股近期表現欠佳,希望能向吳光正本人取經,學習投資。「九龍吳光正(財經)」建議透過WhatsApp軟件討論,並提供連結給記者點擊進群,形容內容免費,每日會有老師提供最新股市分析,助教稍後會聯絡記者。記者隨即質疑對方並非吳光正本人,卻依舊用上其頭像。「九龍吳光正(財經)」強調記者理解錯誤,自己正是吳光正本人。

「九龍吳光正(財經)」強調記者理解錯誤,自己正是吳光正本人。(WhatsApp圖片)

之後,有兩名人士分別聯繫到點新聞記者,其中一名稱呼自己為CoCo,是蔡老師的助教。面對記者查詢,CoCo表示,自己有優質股推介,新學員不熟悉蔡老師的波段短炒快速獲利手法,應以學習參考為主。CoCo更稱,學院第八期線上課堂將會開幕,屆時有三大福利免費領取,可協助記者申請預約。

CoCo表示,自己有優質股推介,新學員不熟悉蔡老師的波段短炒快速獲利手法,應以學習參考為主。(WhatsApp圖片)
被問到吳光正的身份時,CoCo續稱,吳先生是客座榮譽講師,團隊還有其他知名講師,記者無需擔心可信性。(WhatsApp圖片)

被問到吳光正的身份時,CoCo續稱,吳先生是客座榮譽講師,團隊還有其他知名講師,記者無需擔心可信性,直言「講也唔見得會信,你關注群,我哋用行動講話」。當記者強調有必要知道所屬公司和蔡老師的全名,「投資總不可能跟一些不認識的人取經」,CoCo隨即提供證監會持牌人記錄,聲稱導師全名為蔡雅頌。

另外一名助教叫Lucy,稱陳老師的VIP群組組建完畢,群組內每周會推薦爆升股,優先分享內幕消息。Lucy指,前期不會收取任何費用,後期合作會收取投資金額的百分之三作為佣金,只限獲利時支付。她還提醒,坊間有許多投資公司,競爭激烈,記者要多加留意聲稱提供免費服務的公司。

Lucy稱VIP群組組建完畢,群組內每周會推薦爆升股,優先分享內幕消息。(WhatsApp圖片)
Lucy表示,陳家銘老師是富鑫創投香港分公司的負責人。(WhatsApp圖片)
一提到吳光正,Lucy表示,「跟我哋冇乜關系,要系關系也系同行業嘅人士」。(WhatsApp圖片)

一提到吳光正,Lucy表示,「跟我哋冇乜關系,要系關系也系同行業嘅人士」,「FB有很多呢種帖子廣告嘅。睇你自己選擇」,「都系很現實嘅,邊個能畀你帶嚟收益咁就跟著邊個」,又形容VIP群組與普通群組不同,名額有限,希望記者好好考慮。她又指,之前加記者手機號碼的CoCo與她隸屬不同公司,是競爭關係,自己是富鑫創投的員工,總部位於台灣,而陳家銘老師是香港分公司的負責人。

資產管理公司代表被冒認 情況持續多時

由於記者只按「九龍吳光正(財經)」的指示,點擊連結進入CoCo所屬的WhatsApp討論群組,「九龍吳光正(財經)」在未經記者的同意下,明顯地將電話號碼轉發給Lucy。

點新聞記者留意到,蔡雅頌真人在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任職,相反,證監會網站未布列明陳家銘的主要營業地址,最後一次進行受規管活動於2008年6月4日至2009年2月13日,主事人為Merrill Lynch (Asia Pacific) Limited(AAC198)。

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通過電話回覆記者指,近期收到不少有關蔡雅頌的查詢,公司已在社交平台澄清。(FB圖片)

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通過電話回覆記者指,近期收到不少有關蔡雅頌的查詢,公司已在社交平台澄清。

據行健資產管理於5月29日作出的公告,公司留意到有人在多個社交平台,假冒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及/或行健宏揚中國基金的代表,聲稱會為市民分析個股走勢、舉辦投資小組活動等。

行健資產管理強調,任何本公司的代表絕不會向公眾推薦任何股票,或要求將金錢轉至來歷不明戶口,若在網上發現類似上述內容的帖文,均屬偽冒。他們均沒有獲得行健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授權。

Merrill Lynch (Asia Pacific) Limited接線生則回覆指,未聽過陳家銘這名字,自己沒權限回答記者提問。點新聞記者估計,陳家銘的身份很可能和蔡雅頌一樣,被騙徒盜用身份。

葛珮帆建議,諸如Google的網絡巨頭有責任停止植入這些廣告,政府應要求對方停止和犯罪集團合作。(點新聞資料圖)

議員要求網絡巨頭下架廣告 促跨機構合作捉拿境內犯人

立法會議員葛珮帆形容騙徒手法層出不窮,類似的不良銷售手法在網上頻繁出現,如「郭富誠失去了一切」、「曾俊華分享賺快錢秘密」等等,市民要提防騙局,尤其是知名人士甚少公開推薦特定股票,市民也難以透過一般途徑接觸到他們。她建議,諸如Google的網絡巨頭有責任停止植入這些廣告,政府應要求對方停止和犯罪集團合作,同時香港警方也要「放蛇」,收集情報,以便採取執法行動。

立法會議員鄧家彪則指,現在有許多方法「釣魚」,例如,會有假冒知名人士的帳號聲稱自己加入投資團隊,也有人假扮顧客討論,稱自己透過建議,成功賺錢等等。他擔心情況越趨普遍,或涉集團式經營,促請警方聯同證監會及通訊辦多加留意,如透過「放蛇」,尋找幕後黑手是否身處境內。

鄧家彪促請警方聯同證監會及通訊辦多加留意,如透過「放蛇」,尋找幕後黑手是否身處境內。(點新聞資料圖)

執業大律師龔靜儀認為,從WhatsApp內容來看,明顯是想誘騙對方去聽信其說話,去進行相關投資。她強調,在香港觸犯詐騙罪的最高刑罰為監禁十四年,同時欺詐罪的範圍廣闊,只要任何人作出欺騙,或誘使他人作出或不作出某種行為,而令人獲得利益或蒙受不利,則可罪成。

證監會回覆點新聞記者查詢時表示,近期社交媒體出現大量詐騙廣告或贊助帖文,騙徒盜用知名股評人或財金界名人照片、訪問短片或傳媒報道,以提供投資貼士、分享投資心法為名,引誘市民加入即時通訊群組,進行唱高散貨或虛假投資騙局。除了盜用照片或短片,騙徒亦會仿照名人發文語氣,生活習慣或愛好,偽冒內容仿真度高,令人難以分辨真假。

證監會指,市民必須提高警覺,小心核實廣告或帖文真偽,例如留意冒充帳戶一般追蹤人數較少,而且營運日子也較短。投資者也可在社交媒體查找股評人或名人的真實帳戶,看看是否真有其事。不要單憑股評人或名人的照片、頭像及名字,便以為是真帳戶,更不要加入陌生群組,以獲得所謂獨家貼士。

(點新聞記者王俊傑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