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真D|香港與內地融合發展 數據聯通大勢所趨
文/黎岩
在香港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大趨勢下,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今日(29日)在北京與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相關官員會面。有消息指,創科及工業局與國家網信辦簽署了一份合作備忘錄,與促進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有關,以期推動香港與內地、特別是大灣區以數據共融共享為宗旨的創新科技協同合作發展。
事實上,此備忘錄是因應去年內地開始實行數據出境管理新措施後,內地大數據無法來港,香港不能完全享用國家創新科技最新成果與數據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備忘錄旨在為內地數據來港助力香港高質量發展提供便捷通道。客觀上講,香港既有的數據出境措施受香港相關法律法規的嚴格規管,本地數據出境政策不受此合作備忘錄的影響,且內地與本港都有保護私隱的嚴謹法律法規,能夠從法治層面嚴格保護市民的個人私隱及數據轉移。因此,對普通市民的個人私隱保障不會構成任何不利影響。
發展創新科技產業是世界的大潮流,也是增強香港高質量發展動能的有效途徑。新一屆特區政府推出的《香港創新科技發展藍圖》,為香港未來的創科發展訂下清晰的發展路徑和策略,「科技興港」的宏偉藍圖必須借重強大的國家科技力量,並且在與國家科技成果大數據無縫對接的大環境中才能落到實處。特區政府早前與國家科學技術部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加快建設香港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安排》,以及香港與包括大灣區在內的內地多個省市簽署的多項創科相關的合作協議,為加速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奠定了廣泛的社會基礎。香港與內地創新科技協同合作發展,客觀上提出了兩地大數據共融共享的必然要求。
香港特區作為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戰略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正如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的,推進強國建設,離不開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在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不僅要共享祖國繁榮富強的榮光,更應該共享祖國創新科技發展的成就,共享內地創新科技發展的數據,在國家大數據中尋找發現香港的優勢與短板,才能把握發展創新科技的契機,才能助力國家創新科技發展。試想,如果連創新科技發展的最基本的數據都不能共融共享共用,將何以談融合發展?將何以助力強國建設?
香港的智慧城市排名由全球第33位躍升至第19位,香港在新興初創生態系統排名全球第二、亞洲第一,這足以證明香港有孕育優秀科學人才的土壤,有發展創新科技的巨大潛力與能量。香港所欠缺的恰恰是廣闊縱深的內地大市場,若果能借力發力,充分利用內地日新月異的創新科技成果,與國家規劃、國家成就、國家機制、國家數據無縫對接,並掃除障礙,打造創新科技的無障礙通途,就能夠孕育培育具有競爭優勢的香港創新產業,造福市民貢獻國家。
從法律保障方面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2021年8月通過並於當年11月1日起實施的《個人信息保護法》明文規定,任何組織、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連當時的美國《華爾街日報》、法新社、路透社等西方媒體,都異口同聲地表示這是一部保護個人私隱最嚴謹的法律。法新社亦預計將進一步使滴滴、淘寶、騰訊、美團等國家數字巨頭的數據使用與共享納入法治正軌。香港與內地早已實行電子自動通關,迄今未發現一宗因為市民前往內地經電子查驗證件而遭個人資料外洩的情況,足以證明內地在保護市民個人私隱方面具有非常嚴格嚴謹的法治環境。
從香港方面看,《個人資料(私隱)條例》(《條例》)早於1996年12月生效,為個人資料的收集、持有、處理或使用(包括轉移)提供了法律保障。雖然《條例》第33條規管跨境轉移個人資料的條文尚未生效,但跨境轉移個人資料仍須符合《條例》下的其他規定及保障資料原則,必須符合相關的法律約束。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在2014年發布的《保障個人資料:跨境資料轉移指引》,提供了跨境數據轉移可操作受規約的框架。上述兩項法規已經明確規定了在符合《條例》規定及良好數據道德標準指引的前提下,由香港轉移個人資料至境外地方須合法合規。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更在2022年5月發布了新的《跨境資料轉移指引:建議合約條文範本》,因應最新的網絡科技發展,進一步完善了跨境數據資料轉移必須遵循的法律法規。
特區政府今次與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簽署的合作備忘錄,更多的是社會經濟融合發展層面的行政操作,該項備忘錄不僅要嚴格遵循國家個人信息保護條例,亦必須遵守香港的私隱條例及跨境數據轉移保護條例,即相關的合作完全受兩地相關法律規約。該合作備忘錄不可能超越或凌駕兩地相關法律,香港既有的數據出境管控措施受香港相關法律法規的嚴格規管,不受此合作備忘錄的影響。
總而言之,數據合作備忘錄着眼於國家創新科技數據的合作共享,更多考量的還是香港與內地社會經濟融合發展方面的共融共享,絕非對市民個人資料個人私隱的搜集,市民完全毋須杞人憂天式擔憂個人資料外洩或非法轉移,更應該對與內地的創新科技融合發展所帶來的福祉福利充滿憧憬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