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俄「一日兵變」如何影響俄烏戰局?

6月24日,在俄羅斯首都莫斯科,警察在市中心執勤。

文/章池

俄羅斯僱傭兵集團「瓦格納」首領普里戈任發動「兵變」,部隊從南部長驅千里,直至距莫斯科約200公里處,一時震動世界。但「兵變」只維持了一天多時間,在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斡旋下,以普里戈任到白俄羅斯、撤銷對其刑事追責,以及不追究「兵變」人員責任為結果,「兵變」暫時得到解決。此事對俄羅斯的政局將產生深遠影響,可以肯定的是,此事不是終結,相反普京圍繞軍隊改革的一系列重大舉動都會隨之開啟。

在許多觀察家眼裏,普里戈任最終遭到失敗,只是時間的問題,不論是從軍事實力,還是從民意基礎,乃至整個俄羅斯的制度而言,他都不具備真正與俄羅斯總統普京「叫板」的能力。更何況,儘管瓦格納精銳善戰,但畢竟是僱傭軍,後勤和補給更是完全依靠軍方。在邊境或前線據守還能就地取材,長途奔襲成功機會渺茫。

雖然如此,何以普里戈任仍然會發動「勤王兵變」?

從表面原因來看,普里戈任指控俄防長紹伊古和軍方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蓄意向其部隊施襲,因此要班師回朝「清君側」。實際上,普里戈任在一開始的聲明中,並沒有提及總統普京,而是將矛頭對準國防部長。但這顯然是表面理由,是否存在「施襲」也是疑問。更接近事實的原因有兩個:

俄羅斯內部矛盾的總爆發

首先,這是俄羅斯軍方與僱傭兵集團之間長期矛盾積累下的一個總爆發。普里戈任發動叛亂的首要目標是避免瓦格納被俄國防部收編。俄軍方要「收編」並非近日之事,醞釀已久,在本月10日,俄羅斯國防部就要求瓦格納集團的士兵必須重新與國防部簽約,這被普里戈任視為「奪權」的開始,他自恃軍力強大到可以用軍事威脅的方式,去阻撓俄國防部的舉動。

其次,所謂「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普里戈任個人存在巨大的政治野心。有分析稱,普里戈任是要借機發洩其對俄羅斯官方沒有落實自身或子女待遇的不滿,這是輕視了普氏的角色,他又怎會「缺那點錢」、「缺那點待遇」?關鍵在於,普氏試圖借俄烏衝突的機會,以這種「先下手為強」的方式來奪取更多的軍事實權,甚至架空普京。如果進展順利,不排除他想獲得俄軍的整體控制權。正如事後車臣總統所說的,他認為普氏的個人野心蒙蔽了對國家的忠誠。

總而言之,此次「兵變」並不是一個偶然的、隨機的事件,而是在俄烏戰局陷入膠着後,俄羅斯諸多矛盾的一個集中式體現。俄烏衝突一年多以來,俄羅斯內部的利益集團經歷了重大分化,但大體上仍在普京掌控之內。

俄羅斯政局未來將如何發展,仍有大量的不確定因素。而「一日兵變」對俄烏戰局的影響,同樣深遠。

一方面,俄羅斯「後院失火」,烏克蘭方面肯定不會輕易放棄時機,美國也在密切留意甚至已經開始了新的軍事部署。內地有學者就指出,烏軍可能充分利用「叛亂」對俄軍決策、指揮和行動能力造成的影響,積極推進全線大反攻,集中優勢兵力突破俄防線,爭取使俄陷入「腹背受敵」的不利境地。還可能改變北約對烏克蘭「大反攻」的成效預期,增強持續援烏,使北約在定於7月11、12日的維爾紐斯峰會上,給予烏克蘭更為直接的安全保障。

戰事烈度可能大幅提升

另一方面,俄羅斯出於維護大局的角度,則必須以較過去更為激烈的手段,去確保「特別軍事行動」的成效,換言之,不論軍隊人數的投入,還是戰事的烈度都可能升級。25日,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表示,事件絕不會影響俄羅斯在烏克蘭境內的特別軍事行動進程,特別軍事行動仍將繼續。而俄新社25日報道,普京當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他優先關注特別軍事行動的問題。「我最優先考慮的就是特別軍事行動。」普京說,這是他一天中最初,也是最後的工作。

6月24日,在俄羅斯聖彼得堡,一輛警車停在瓦格納組織總部大樓前。(新華社)

因此,「兵變」事件很有可能催化俄烏衝突,雙方都可能加大投入,未來戰況可能更加慘烈。

普京在6月24日的電視講話中提到,不能讓1917年重演。這一段話,反映了普京的憂慮。1917年俄軍在坦能堡戰敗後,一敗再敗,傷亡慘重,軍心民心崩潰,導致二月革命。為了要避免出現這一結局,普京乃至整個俄羅斯精英階層,都會採取或支持一切能遏止歷史重演的情況出現。儘管「一日兵變」嚴重動搖了俄羅斯的實力,但若以為普京會就此「妥協」,那顯然是錯判了。

面對這場叛亂和複雜多變的國際格局,不僅是俄羅斯、烏克蘭,還是整個歐洲,都面臨嚴峻的形勢。美國或許能「隔岸觀火」,加大利用烏克蘭以消弱俄羅斯,但同樣要面對歐洲動盪帶來的整體衝擊,更何況俄羅斯不可能在短期內被「打敗」。中國則冷靜地觀察世界變局,根據客觀和科學的研判做出明智的對外戰略和對外政策,仍是站在不敗之地。

(作者為國際問題研究員 文章來源:大公報)

相關閱讀:

熱點追蹤|普里戈任 何許人也?

瓦格納撤兵 普里戈任刑事立案將被撤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