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員倡加快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度 陳百里:銀行業年底試行

【點新聞報道】近日香港手機騙案頻生,去年香港詐騙案有近2.8萬宗,升幅多達四成半,佔整體罪案近四成。今年首季整體電話騙案數字雖較上一季分別在宗數及損失金額上錄得33%至57%的跌幅,但去年底至今,警方接報近千宗釣魚短訊騙案,當中涉及積分獎賞釣魚詐騙。立法會今日(21日)大會,有議員關注手機短訊行騙案件,建議為來自海外的手機短訊加上提示,並加快推出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度或手機短訊認證制度,以提高手機短訊的識別度。

梁文廣議員指,智能電話卡實名登記制雖然實施,可是仍有海外詐騙分子冒充零售商店和電訊公司發出詐騙手機短訊,盜取市民信用卡或網上銀行資料,鑒於不少釣魚手機短訊來自海外,建議政府參考境外來電提示方式,為來自海外的手機短訊加上提示,提高市民的警覺性,並盡快推出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度或手機短訊認證制度,為有信譽的機構所發出的手機短訊提供特殊認證,以提高手機短訊的識別度。
多名議員關注政府打擊手機詐騙的成效。陳勇建議政府向公眾介紹電話實名制實施後的典型案例,以發揮殺一儆百的作用。陳永光議員認為市民對短訊詐騙案件警覺性不足,建議加強信安全宣傳工作。梁熙則建議參考東莞的例子,在發生短訊詐騙的地區及大廈內張貼告示,令區內市民感受到「騙案就在身邊」的危機感,加強防騙意識。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副局長陳百里回應表示,通訊辦已協調各大電訊商檢視安全及管理細節,並與警方合作,將涉嫌詐騙的電話號碼封鎖及停止服務,以阻止市民進入釣魚網站。在辨識短訊發放者的身份真偽方面,通訊辦亦與電訊商、警方、銀行及監管機構成立工作小組,就短訊發放人登記制度制訂技術方案及實施細節,預計今年年底在銀行業試行。警方會與電訊商繼續加強合作,向公眾進行教育及宣傳,提醒市民。
不少詐騙案件涉及銀行及信用卡頻繁的小額不尋常交易,被問及如何辨識及攔截時,陳百里回應指,據了解銀行已經廣泛採用大數據分析、人工智力測驗等科技,以偵查可疑的交易。如有發現,銀行方會通知事主,提醒戶口的異動情況。
(點新聞記者馮沛賢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