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網快評 | 北都發展要主動對接國家規劃
文/黎岩
特區政府發展局今日宣布成立北部都會區統籌辦事處(北都辦),統籌、倡導及推動北部都會區的發展。雖然這是一則姍姍來遲的決定,但在全港上下齊心合力拚經濟謀發展的今天,特區政府能夠積極回應社會呼聲,設立北都辦,統籌北都區的協調發展,加速北部都會區的建設發展,令到特首施政報告中描繪的發展藍圖早日由願景變近景成現實,為特區注入發展新動能,為市民安居樂業創造更為廣闊的前景,同時亦再次彰顯了新一屆特區政府推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的施政決心,期望北都辦能夠成為新一屆政府以結果為目標、提升管治效能的典範。
行政長官李家超在2022年發表的《施政報告》中宣告,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建設,為香港特區未來可持續高質量發展增加新動能。發展局發言人今日表示,「北部都會區以『國際創科新城』為主題,集優質生活、產業發展和文化休閒於一體,是驅動香港再創高峰的新引擎,亦是促進香港與大灣區高質量經濟合作,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重要平台。」
根據政府決策,負有整體倡導及統籌角色的北都辦將會制訂和公布北部都會區行動綱領和具體計劃。包括制訂創新的規劃及土地政策與執行安排,以推動及支援新產業策略;加強與相關決策局/部門的協調工作;與內地機構緊密和定期聯繫,加強合作,務求充分利用北部都會區與大灣區產生的協同效應和帶來的機遇,並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在行政程序方面,在北都辦成立並正式運作之後,外界或會質疑原有已經設立的由行政長官主持的北部都會區督導委員會及財政司司長主持的北部都會區諮詢委員會,會否因為疊床架屋的機構重複設置,反而會阻滯北都區的發展效率,相信特區政府內部會理順三者之間的工作協調關係。當然,為着減少不必要的行政阻力,政府應當考慮完全由北都辦主導,直接向行政長官負責,盡量減少機構間的行政層疊與拖拉,以達致特首倡導的以結果為施政目標,全面提升管治效能。
國家「十四五」規劃及中共二十大為香港擘畫了建設八大中心的宏偉藍圖,在全方位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中發展經濟改善民生,讓市民擁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滿足感。國家主席習近平特別強調,強國建設離不開香港特區的長期繁榮穩定。在東西方關係日趨緊張、全球發展日漸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大環境下,中國作為全球經濟持續增長的火車頭的作用日益重要。世界銀行6月6日發布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報告,預計2023年中國經濟將增長5.6%。聯合國經濟學家哈米德·拉希德更加斷言,儘管外部存在風險,「但與很多國家相比,中國經濟基礎非常穩固」「我們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前景有信心!」財政司司長陳茂波6月9日在2023財新夏季峰會香港場致辭時亦指出,在開放新格局中,「一國兩制」讓香港燃發着新潛能,香港將會成為更高效、更多元的國內國際循環交匯點。
可以預見的將來,全球經濟重心東移的趨勢不會變,中國作為全球經濟增長火車頭的地位不會變,香港作為國內國際循環交匯點的地位不會變。這三個不變決定着香港未來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前景將會更加寬廣更加光明。政府統計處早前發布數據亦顯示,今年首季本地GDP按年實質升2.7%。市場分析認為,預料下半年經濟增長比上半年更好,全年GDP有望按年升4%。
北部都會區發展是本港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以「國際創科新城」為主題的發展藍圖,正是全方位對接國家「十四五」規劃為香港錨定的創科中心建設。在創新科技發展方面,特區政府既要看到本港落後於深圳、廣州等大灣區地區的客觀現實,同時也應該看到本港擁有超過廣州、深圳的創新研發實力。只要能夠充分發揮本港擁有的多所世界百強大學及16所國家重點實驗室所具有的研發實力,創造一切便捷條件與激勵機制,讓研發成果能夠在最短時間內轉化為具有市場潛力的產品商品,並且能夠根據區域產業分工,在灣區差異化發展,就能夠鑄造成緊密的灣區產業鏈,發展成為國家產業鏈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貢獻強國建設。因此,培育適合市場需求的創新科技研發及市場轉化機制,將是本港創新科技產業發展的關鍵所在。
北都都會區毗鄰深圳特區,毫無疑問將成為國家持續開放的重要組成部分,特區政府應站在國家發展的大局高度,積極推動與深圳特區在人才、財稅、金融、法律等運行機制的無縫對接,以口岸經濟帶發展為突破口,打破固化的利益藩籬,破除固有的制度桎梏,以北都口岸鐵路網快速路等基建工程為先導,減少土地開發中的繁瑣的行政程序,不僅要築巢引鳳,更要引鳳築巢,打造充滿活力的創新科技城。
北都辦的成立,標誌着北部都會區建設進入了發展快車道,期望北都辦的有效運作,特別是在年內能夠提交讓各界眼前一亮的發展規劃,讓國際資本為之心動的發展細則,成為資本、人才、科研成就的聚寶盆,成為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的聚焦點,成為本港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