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追蹤|器官移植互助「陰謀論」真定假?醫療界釋疑慮

患急性心衰竭的4個月大女嬰芷希接受來自內地的心臟移植。(香港兒童醫院供圖)

【點新聞報道】香港遺體器官捐贈一直採用「自願捐贈」模式。根據官方數據,中央名冊自2008年設立以來,登記人數一直持續增長,由2009年的45150人增至現時超過357000人,反映器官捐贈受廣大市民支持。惟衞生署留意到近期到中央名冊網站取消登記的數字有不尋常情況。在2022年12月至本年4月的5個月期間,共有5785個取消登記的申請,遠較過去數字為高。然而其中超過一半(2905個)是根本從未登記卻申請退出或重複取消的無效取消申請,2月份單月無效取消登記比率更高達74%。

醫務衞生局22日發文說,近日網上有少數人歪曲器官捐贈的利他奉獻精神,宣揚登記器官捐贈者應審視受惠者身份,甚至呼籲他人取消登記,完全違背器官捐贈精神。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23日表示,這種情況並不尋常,予以嚴厲譴責,並要求警方調查。

器官捐贈現行機制

本港現行規管遺體器官捐獻、分配與移植的法例及機制按兩大原則而行,市民可按個人意願在中央名冊加入或取消登記;而即使未於中央名冊登記的逝世人士,只要生前曾向醫護及家人表達其捐贈意願,逝世後亦可捐贈器官令人重獲新生,不存在全民被自動登記器官捐贈的可能。

但捐贈者或家屬不能對捐獻指明受惠者或要求對受惠者身份作篩選,而受惠者身份亦不會事先向捐贈者家屬透露。此措施乃在於確保捐贈者和受惠者之間不會有利益關係,也不會出現歧視。

香港政府正參考去年兩地首次跨境器官捐贈移植個案的成功經驗,與內地探討建立恒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第二層互助分配機制,即當兩地任何一方有器官捐出但在本地沒有合適病人接受作移植,無法於本地輪候系統配對,即可啟動機制將器官跨境捐贈作配對。然而,大幅取消器官捐贈的數字反映出,香港市民對兩地器官互通機制存有憂慮及不理解,部分人對於捐贈器官到內地的意欲出現強烈反抗。對此,點新聞記者搜集和訪問了醫療界人士的意見。

香港與內地器官捐贈名冊不會互通

本港與內地正探討建立恒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上星期隨團到廣東交流的香港醫生指,兩地已初步同意。港大臨床醫學學院教授及肝臟移植科主管陳智仁表示,「中央協調機制只是知會我們有這個器官,最後決定器官給予哪個病人,決定權在香港這邊,前線醫護人員純粹的醫學決定,或跟隨輪候名冊次序,依然是獨立運作,不需將香港輪候器官名冊資料給予中央統籌機構,同樣他們也不會給予內地的器官輪候名冊給香港。」

關於公平的疑慮——器官直上內地?

身為外科醫生的立法會議員林哲玄回應點新聞時明確指出,全世界的器官捐贈領域都遵循一條首要原則:即本地優先。香港市民捐贈的器官會優先在香港病患中獲贈,在香港無合適受贈者的前提下,內地病人剛好有需求,才會將器官轉移至內地移植

林哲玄進一步解釋,香港與內地建立器官移植互助機制,是百利無一害的,尤其是對於幼童患者、O型血患者等配對困難的情況,香港患者獲贈本地器官資源的機會是很渺茫的,往往要向內地借用資源。一般而言,除了配對出現困難時,需要向外地藉助器官資源以外,兩地之間的器官較少發生互通的情況,每一個地區獲贈器官的總數目,基本上是維持恒定的,即是說,器官捐贈大多數時候還是於本地範圍內獲贈。

香港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建議政府需要尊重捐贈者的意願,了解市民取消登記器官捐贈的原因,並研究可否允許市民登記器官捐贈時,保留不會運送出境的選項。香港器官捐贈行動組召集人、香港移植運動協會榮譽會長周嘉歡則指,在登記名冊增加只將器官留予本地使用的選項,違背器官捐贈的大愛精神。林哲玄認為,如此將會亂套。「生命是無價的」,他說。

就如何解決港人對器官互助的疑慮,林哲玄認為政府需加強解釋和引導,他相信大部分市民心存公益,只是目前社會上出現小題大作的聲音,令顧慮無中生有。

兩地同胞血濃於水 

政府日前批評,「個別人士肆意貶損內地與本港建立恒常器官移植互助機制的積極意義,蔑視兩地同胞血濃於水及過往各種無私捐獻互助,以至內地捐贈器官挽救香港病人生命案例的事實,漠視兩地輪候器官病人的福祉,亦曲解國家的器官捐贈及移植的發展和分配制度」。

去年12月,香港經「特事特辦」為一名4個月大女嬰芷希完成首宗來自內地的器官移植手術後,醫務衞生局長盧寵茂隨即加快推動將香港納入「中國人體器官分配與共享計算機系統」(COTRS)。今年3月中,盧寵茂曾到訪北京中國器官移植發展基金會交流,商討與內地建立恒常器官移植協作機制。

另一方面,根據官方網頁數據,截至3月底,香港仍有2973人在輪候器官,當中81%是在輪候腎臟,其次是眼角膜。

曾接受心臟移植的香港市民曾先生說,自己等待超過1年時間才有合適的心臟,非常歡迎政府設立第二層互助分配機制,當兩地任何一方有器官捐出但在本地沒有合適病人接受,便可跨境配對,他相信如果有多一個管道尋找合適器官移植,市民可以有更大得益。

6年前,年僅26歲的香港市民鄭凱甄捐肝救助急性肝衰竭病人鄧桂思一事,備受全城曯目。鄭凱甄對於取消登記的人數增加感到可惜,理解市民對器官捐贈的憂慮,但她說「畀我揀多次我都會捐」。她接受8小時的手術,捐出2/3個肝臟。她坦言自己很怕痛,但當時「只想救返個病人」,所以不作多想。被推出手術室後,她最擔心的是病人的情況,希望真的幫到對方。

解放思想要趁早

林哲玄並提示,如今香港的器官捐贈率仍然低下,歸根結底是由於缺乏生死教育。死亡是每個人必然會經歷的一環,甚至會隨時發生,所以不如提早面對這一課題。加之生命並非個人的事,應與家庭成員盡早討論有關器官捐贈的意願,趁早解放思想。

盧寵茂寄語市民,器官捐贈的初衷是弘揚人類大愛精神,捐贈者希望離世後遺愛人間、幫助他人,冀市民勿忘初衷。

(點新聞記者周傾芫整理報道)

更多報道:

林定國:仍在了解取消器官捐贈登記情況 有否觸及法律言之過早

(有片)李家超:譴責試圖破壞器官捐贈的人士 已要求警方調查

器官捐贈|醫管局:內地相關體制完善 設互助機制港人受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