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工藝後繼無人?日本「玻璃街道」這樣培養人才

今年5月,日本將首次在富山縣和石川縣舉辦G7教育大臣會議。隨着日本社會的高齡化和少子化,傳統文化和工藝繼承者不足的問題也越發嚴重,如何培養產業人才成為日益關註的議題。點新聞特約記者近日隨外國記者團訪問了日本富山縣和石川縣的傳統歷史文化設施,了解了文化遺產的修復實例,以及培養後繼者的人才措施。

在富山市的立富山玻璃造型研究所,研究所主任教授本鄉仁引導點新聞記者參觀了日本首家公立玻璃藝術專門教育機構,該機構培養的玻璃造型家現活躍在全國各地。

而在富山玻璃工作室,通過廢玻璃再利用,可以開發出「重熔藍」(Remelt Blue)。從去年夏天開始,工作室開始通過重溶廢材料來製作玻璃。玻璃造型家通常面臨兩個需求,一是溶解玻璃的「溶解爐」等製作設施,二是作品的銷售渠道。這一工作室專為解決這些課題,支援年輕作家而設立。

設施內還設有面向遊客和當地小學生的製作體驗場所。點新聞記者也現場體驗了一次玻璃製作。從東京來的研究玻璃製作的兩位女士表示,非常喜歡這個行業,可以把心中所想變成現實中的作品。
當地人提到,要融入現代工藝,必須將眼光投放到海外市場,才有持續性發展的可能。隨着時代發展,兩縣的工藝品也需要生產出具備差異性的特色產品。


2021年度日本的老齡化率為: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達28.9%,而富山縣這一比例為33.1%。1985年,富山市開始提出以培養製造人才為初衷的「玻璃街道」建設。玻璃與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淵源,在明治、大正時代,玻璃制藥瓶工業盛行,這片土地上曾湧現過眾多玻璃工匠。
(點新聞特約記者黃匯傑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