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逾7成人指中醫發展力度不足 民建聯倡加強中醫藥基層角色

民建聯公布「市民對香港中醫藥服務意見」調查結果,超過8成受訪市民認為香港中醫服務需要進一步發展和普及。(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民建聯早前舉行問卷調查,以了解市民對香港中醫藥服務意見,今日(6日)分布調查結果,超過8成受訪市民認為香港中醫服務需要進一步發展和普及,超過7成市民指現時推動中醫發展及中西醫協作的力度不足夠。立法會議員梁熙及陳永光建議進一步發展公營中醫服務,逐步在公立醫院設立中醫部,由中醫部提供院內「中西醫協作計劃」下的中醫服務,加強中醫藥在基層醫療角色。

民建聯於今年3月3日至22日進行有關「市民對香港中醫藥服務」電話問卷調查,成功訪問了764位18歲或以上的香港居民。調查顯示,接近6成(58.5%)受訪市民過去一年有尋求過中醫服務;選用中醫服務原因,包括相信中醫的診治理念(33.1%)、覺得中藥副作用較少(23.8%)、要是調理身體,保健養生(22.7%)、因西醫治療未如理想改為向中醫求診(17.2%);此外,超過8成(81.2%)受訪市民認為香港中醫服務需要進一步發展和普及,超過7成(70.6%)受訪市民認為政府現時推動中醫發展及中西醫協作的力度不足夠。

梁熙表示,市民認同政府需要推動香港中西醫協作服務發展。(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梁熙分析指,調查反映市民十分支持香港中醫服務進一步發展普及,並認同政府需要推動香港中西醫協作服務發展。他表示,香港的醫療體系以西醫為主,隨着越來越多市民對中醫藥認識的增加,及了解到中西醫治療各有優勢與局限,市民希望香港中西醫協作服務進一步發展,相信「中西合璧」的治療方案下,修長補短,為病人帶來最佳治療。

調查顯示接近6成受訪市民認為中醫對治療一些慢性疾病有幫助。梁熙認為反映市民認同中醫藥在防治慢性疾病有優勢,中醫治療慢性病的治療原則主要是「辨證施治」,根據患者的病情、體質、病因等情況進行個體化治療,可見不少市民認同中醫藥在慢性疾病的診治理念。

陳永光建議政府逐步在公立醫院設立中醫部,直接由中醫部提供「中西醫協作計劃」中醫服務。(點新聞記者馮沛賢攝)

身兼香港註冊中醫學會會長陳永光提出多項建議,政府應逐步在公立醫院設立中醫部,直接由中醫部提供「中西醫協作計劃」中醫服務;調整中醫診所收費,與公營西醫門診收費相若;增加中醫診所的資助門診配額,增撥資源,加強宣傳推廣18區中醫門診服務。

陳永光亦建議增加公營中醫服務的資助撥款,推動香港中西醫協作服務發展,包括擴大「中西醫協作計劃」至更多公立醫院,增加選定病種數目,以及豁免病人的中醫診療費用,設立專項撥款供院舍申請以購買中醫或中西醫協作服務,例如外展診症和健康檢查服務;盡快制訂中醫專科發展政策,設立中醫專科制度,成立「中醫專科學院」負責統籌中醫專科培訓、進修和考核等工作,並檢視《中醫藥條例》、《輔助醫療業條例》或其他法例,賦權中醫與其他醫療專業可以互相指示及轉介病人進行治療。

調查中有接近5成半(54.5%)受訪市民表示,患上一般傷風感冒會首先選擇西醫服務,僅約3成(28.2%)人會選擇中醫服務。被問及中醫服務是否適合於治療傷風感冒,陳永光回應點新聞記者時表示,新冠疫情期間中醫在抗疫工作中發揮重要力量,市民各界都有目共睹,認為中醫治療傷風感冒有優勢,只是過去市民習慣選用西醫,加上中醫服務發展不足等原因,以致選用中醫服務人數較少。

民建聯早前公布「香港中醫藥發展政策」倡議書,提出多項對中醫藥發展的建議,包括成立「香港中醫中藥發展局」。被問及「香港中醫中藥發展局」的編制人數建議,梁熙認為可參考「一帶一路專員」及「旅遊事務專員」的模式,由首長級公務員D6帶領,轄下人數與「旅發局」相約,預期為20人,就中醫發展的不同範疇作研究。

(點新聞記者馮沛賢報道)

相關報道:

一圖|中醫免費診療長新冠 明起登記(附連結)

點生活丨除口罩天氣變易咳嗽 百合蓮子湯清熱潤肺

疫後市民更重視中醫調養 丁永玲目標塑造更科學養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