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論|中澳關係趨緩 澳大利亞努力尋求中美「平衡點」

文/劉佳星

中澳雙邊關係近來有所緩和。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肖千日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澳大利亞工黨政府上台後,中澳雙方重新確認了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的定位,同意在共同領域繼續開展合作並妥善處理兩國分歧。澳方也再次確認堅持一個中國政策。

據澳媒報道,澳大利亞計劃近期向中國派遣貿易代表團、商業領袖訪問中國;多家澳企高管也出席了博鰲亞洲論壇;與此同時,中澳之間的教育交流也逐漸恢復。自中國留學服務中心於1月底要求留學生返回學校所在國以來,澳大利亞就一直處於激動和興奮中。中國駐澳大利亞大師肖千認為,2023年將很可能是中澳各領域、各層級交往的高峰年。

中國崛起與澳大利亞戰略轉移

截至目前,中澳建交已經51年了。回顧以往,兩國關係既經歷了熱火朝天,也有過多事之秋。整體而言,中澳雙方都希望亞太地區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共同維護亞太的和平與安全。

上世紀90年代末,2000年代初期,霍華德就任澳大利亞總理,在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中澳關係整體堅強有力。隨後,陸克文上台後,中澳關係因力拓集團事件出現過小小波瀾,但整體向好。尤其是隨着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到來,以及大量中國留學生來到澳大利亞,使得中澳民間交流廣泛、深入,中澳雙方政治經濟往來穩定。

但隨着中國的崛起,澳大利亞和其他亞太國家倍感壓力,因為這被西方認為是一種「威脅」。雖然中國領導人多次重申「中國會和平發展,不會挑起戰爭」,但對於西方媒體來說,這依舊掩蓋不住他們對中國的「不信任」。在美國的亞太戰略中,美國一直都將自己視為「國際刑警」,然而,在亞洲,澳大利亞卻將自己比喻成為美國在亞太的第一盟友,甚至將自己視為「副警長」。隨着美國重返亞太,美澳同盟迅速建立,澳大利亞認為和美國聯盟,將有助於鞏固自己的安全局勢,尤其是在「中國威脅論」的背景下。縱觀澳大利亞幾任總理的執政政策,美澳同盟始終都是澳大利亞堅持的國家安全原則。

但在經濟上,澳大利亞嚴重依附中國,因為澳政府深知「澳大利亞的命運在於對中國保持密切的關係 」。所以,在美國重返亞太後,澳大利亞開始在中美之間左右搖擺,選擇「平衡點」。一方面,澳大利亞在經濟上需要中國的支援;另一方面,在價值觀和其國家安全原則上又要站在美國一邊。

澳大利亞的這種矛盾心理也展現在它對中國投資和對華人的不信任上。2019年末,澳大利亞媒體訪問了自稱為中國間諜的王立強,他宣稱中國間諜滲透澳大利亞,企圖影響澳大利亞政局,後遭中國否定。之後,中澳關係的「不信任」再次加深。自2020年,中國將多名澳籍間諜人士逮捕或判刑,其中就包括CGTN主持人成蕾。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成蕾的逮捕在澳大利亞引起不小轟動,澳大利亞媒體開始煽動民眾情緒。此外,澳大利亞對來自中國投資的懷疑態度持續加深,對「一帶一路」倡議充滿不信任。儘管中方多次解釋「一帶一路」對兩國經濟的正向作用,澳大利亞依舊懷疑這是中國的「債務陷阱」,最終棄中選美。澳大利亞於2021年4月首次引用《外交安排政策法》(Foreign Arrangements Scheme),取消維多利亞州與中國已經簽署的「一帶一路」計劃的兩份協定,冷戰思維明顯。這讓不堪一擊的中澳關係再蒙陰影。

中國市場是澳大利亞不肯捨棄的「肥肉」

其實,當我們回顧中澳關係的起起落落之時,不難發現,決定兩國關係沉浮的最終是:經濟市場。幾乎澳大利亞每一屆政府都將把與亞洲的經貿關係置於首位,這也是澳大利亞無可選擇的外交策略。

經濟上,隨着中國的經濟發展,中國對於澳大利亞來說,有着舉足輕重的作用。早在2009年,中國就已經成為澳大利亞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國,澳大利亞對華更是長期順差。2012年,中澳貿易額達到1300億澳元,約為澳日、澳美貿易額之和。澳大利亞對華出口佔其出口總額的31%,居發達國家之冠。自2015年底中澳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後,雙邊貿易額有顯著增長,兩國企業經貿往來繼續深化。據中方統計,2021年雙邊貿易額約2312億美元,其中,中國自澳進口就達到1648.2億美元。2022年,雙邊貨物貿易額超過2200億美元。中澳之間的經濟貿易幫助澳大利亞在2009年躲避了其他發達國家沒能倖免的經濟危機,使澳大利亞民眾的生活水準持續增長。中國的發展給澳大利亞帶來了生活上的富足。面對中國這塊「肥肉」,澳大利亞可能會捨棄嗎?

投資額降至冰點 澳大利亞充滿「警戒心」

然而,與兩國貿易額增長相悖而行的是:兩國之間的相互投資額明顯放緩。據澳大利亞外交部統計,2012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投資額僅為229億澳元,遠遠落後於對美、日的投資。自2016年,兩國投資額持續下跌。自中澳關係急轉直下,中國對澳的投資額更是跌落歷史冰點。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投資額在2020年僅為25億澳元。2021年,冷淡的雙邊關係影響了貿易,加之澳大利亞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懷疑和抗拒,使得中國投資者正迅速棄澳大利亞而去,達到了2007年以來的最低水準。

儘管中國對澳大利亞的投資額很小,但是澳大利亞各界對中國投資的審查,限制中國對澳大利亞農業,礦業投資的議論不絕於耳。這一數據顯示了澳大利亞對中國的投資「既喜又驚」,同時還有強烈的「警戒心」。

推動中澳重建互信

西方國際關係理論認為,任何一國在全球體系中的地緣政治既是該國的「硬實力」,也是由「軟實力」構成。硬實力主要包括經濟和軍事勢力,而軟實力主要是文化拓展,教育國際化等綜合實力。根據這一理論,一些西方學者將世界各國劃分為三大類,「超級大國」(全球體系的主導國家),中等強國(全球體系和地區體系中的重要國家),以及底層國家(全球體系和地區體系中的弱國)。相對於「中等強國」和「底層國家」而言,「超級大國」具有將自己的一直和對全球及區域事務的決策強加於「中等強國」和「底層國家」的能力。所以,「超級大國」在國際事務處理中一般處於「主導」地位。尤其在地緣政治和區域政治中。「中等強國」是處於較為領先位置,比如中國和澳大利亞均屬於「中等強國」。在國際舞台上,均受制於超級大國,但是在地緣政治和區域政治中,卻發揮着不可小覷的作用。

縱觀中澳彼此在亞太地區巨大的利益,我們有理由相信,隨着中國在經濟舞台的崛起和市場的開放,其在地緣政治上的突出作用將會愈發明顯,這些都將左右澳大利亞在地緣政治上的搖擺。未來,中國將作為一個重要的「中等強國」發揮其應有的力量,中澳之間的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將走向深入。阿爾巴尼斯政府將會奉行大國同盟策略,以及努力保持中美平衡的策略,以實現澳大利亞的利益最大化。

(作者為香港政協青年聯會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