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炳良:同期推進北都區及交椅洲項目 財政壓力不容低估

張炳良表示,如果同期推進交椅洲人工島項目及北部都會區發展,加上尚未估算的「三鐵三路」成本,造成的財政壓力不容低估。(點新聞資料圖)

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人工島填海項目是本港將進行的兩項重大發展計劃,有社會意見認為,資源有限下,北都區發展應先於交椅洲填海。行政長官李家超則強調,「兩個項目都會做」。教育大學公共行政學研究講座教授、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在《明報》撰文指,如果同期推進交椅洲人工島項目及北部都會區發展,加上尚未估算的「三鐵三路」成本,造成的財政壓力不容低估。

張炳良表示,香港的財政儲備較2019年下跌近三成,是27年來最低水平,加上3年疫情,付出沉重的經濟和財政代價。現屆政府欲大興土木、大筆投資創科和吸引創企落戶,並大幅增加民生開支,以物質改善爭回民心,但在目前的財經環境下,可說「時機不利」。他提到,政府估算交椅洲人工島項目造價達5800億元;北部都會區發展方面,則曾有顧問公司估算涉公私營投資共3萬億元,其中三分之一來自政府。從香港的城市發展策略布局看,兩者皆為重要部署;但若同期推進,再加上政府尚未估算的「三鐵三路」成本,造成的財政壓力絕對不容低估。

張炳良認為,面對不利的國際地緣政治和經濟環境,對投資龐大的基建規劃須多加審視,確保合乎成本效益,包括長期社會性的效益。他又說,本港經濟前景嚴峻,政府尤須審慎理財,須將錢用在刀口上、支出合乎效益,不隨便慷公家之慨,或隨便添架構、擴編制,或以為議會終必順應所有撥款要求,用錢方便施政。他形容,膨脹容易緊縮難,年年「一次過」派錢就變成擺脫不了的恒常負擔。

張炳良又強調,香港仍面對2019年政治撕裂及後續的後遺症,人才流失,一些外企他遷,國際形象及經濟實力受挫。要真的做到「由亂轉治,由治及興」,關鍵在於包容及凝聚社會,而公關和派錢都解決不了管治深層次矛盾。要致力維護香港的自由開放及獨特制度優勢,在國際和國家層面展現活力、吸引力和競爭力,才不至邊緣化。

相關閱讀:

北都區交椅洲「兩項都會做」 李家超:眼光應「愈睇愈遠」

葉劉淑儀:資源有限下應優先發展北都區

講真D|向北?向東?孰優?孰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