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人士尋訪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叢葬地  倖存者後代冀銘記歷史守護和平

參加徒步尋訪活動的青年向南京大屠殺死難者獻花。(受訪者供圖)

清明節將至,200多名中外人士4月2日徒步尋訪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叢葬地,並在多處紀念碑前舉行獻花、讀書會、分享感悟等活動,以此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參與活動的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後代呼籲人們銘記歷史,讓悲劇不再重現,守護來之不易的和平。

當天,由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主辦、南京市鼓樓區委宣傳部協辦的「緬懷逝者、祈願和平——2023年『清明祭』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叢葬地徒步活動」啟動。南京大屠殺死難同胞叢葬地分布在中山碼頭、草鞋峽、燕子磯、江東門等處。本次徒步活動主路線從中山碼頭江邊出發,途經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草鞋峽遇難同胞紀念碑,行至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燕子磯江灘遇難同胞紀念碑,全程12.13公里,象徵南京大屠殺發生的日期1937年12月13日。

中外青年舉行讀書會,學習南京大屠殺歷史。(受訪者供圖)

每到一處叢葬地,中外人士都駐足向死難同胞獻花默哀。期間,南京外國語學校的學生和紫金草國際志願者還相聚在長江邊,朗讀華裔作家張純如女士撰寫的《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書中的篇章。讀書會上,紫金草國際和平學校受聘教師、南京外國語學校教師尚媛媛用中英雙語為學生和志願者講述張純如的故事。

「張純如來到南京後,也來到中山碼頭、草鞋峽、燕子磯等地,探尋歷史,挖掘真相。她生前堅信『一個人的力量』,直面歷史真相,追求正義和平。希望大家也能堅信『一個人的力量』,成為像她一樣極具歷史良知的鬥士。」尚媛媛老師說。

在徒步方陣中,一群外籍面孔吸引了行人的目光,他們來自美國、英國、巴基斯坦等國家,目前都在南京多所高校學習,有的幾年前就來到紀念館服務觀眾,有的是今年新加入的志願者。

「當今,歷史尤其值得我們深思和探討。通過了解歷史,我們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什麼是和平,以及如何去構建和平。」22歲的美國留學生阿曼達常常來到紀念館為觀眾講解,還會在Facebook、Instagram等海外社交平台中介紹南京大屠殺歷史,分享她在紀念館的所見所聞,她說:「看到越來越多不同國籍、不同身份的年輕人願意接觸歷史,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阮定東的女兒、首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阮紅燕講述祖輩的悲慘遭遇(受訪者供圖)

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阮定東的女兒、首批「南京大屠殺歷史記憶傳承人」阮紅燕向大家講述了祖輩在燕子磯江灘的悲慘遭遇。86年前,阮定東的爺爺在燕子磯江灘被日軍刺成重傷,他強忍劇痛,緊緊抱着還是嬰兒的阮定東,拚命爬上一條小船,過了長江後實在支撐不住,倒在了江邊。

「這段經歷讓父親從小立志當兵報國,經過勤學苦練,父親成為了一名軍醫。」阮紅燕表示,作為倖存者後代,參加活動不僅是緬懷家中受害的祖輩,也是祭奠在這場浩劫中慘遭殺害的千千萬萬同胞。

(點新聞記者賀鵬飛南京報道)

更多報道:

國外友人春節做志願者 向世界講述南京大屠殺真相